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华为鸿蒙真正目标是物联网,汽车领域或有巨大预期差

2021-06-21汽车


6月搭载移动端的华为鸿蒙系统上线以来,用户数突破千万。国内手机厂商仅有魅族明确表示可搭载鸿蒙系统,其他国产手机厂商暂时默不作声。目前移动端操作系统以安卓和IOS垄断国内市场,被期寄突破国外垄断的华为鸿蒙,想要在移动端操作系统替代安卓,华为后发并没有优势。而如果认为鸿蒙系统仅仅与安卓和IOS分庭抗礼,格局未免小了些。此前阿里云OS、微软WP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

鸿蒙系统从2019年搭载荣耀智慧屏,其最初定位便不是移动操作系统,而是物联网的操作系统。与人们认知中替代安卓定位有着很大预期差。一直以来物联网发展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智能穿戴产品均是在硬件着力。鸿蒙系统定位在物联网底层软件操作系统,无疑加快了物联网的发展。

一、物联网主要入口在哪里?

传统PC端兴起于微软操作系统出现,后来才有互联网。移动端智能手机消费升级,有了安卓系统和IOS系统,后期3G4G升级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目前5G建设进程中,物联网有着明显的崛起预期。在消费端感受我们智能家居多一些、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等等但我们绝不会满足这种过于简单的物联网。在消费端中智能汽车发展可能是消费升级中让人感受到物联网强大所在。如果智能手机端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那么智能汽车很可能是物联网的入口。目前华为基于车机的鸿蒙系统订单火爆,填补国内智能汽车车机底层软件操作系统空白。

比亚迪奇瑞等均开始计划搭载华为鸿蒙车机系统。

鸿蒙系统对于移动操作系统安卓以及ISO很难有颠覆性替代作用,但是对于物联网有着极大促进发展作用。智能汽车很可能物联网的入口,那么应用层面上车联网将会最先体现在消费端。因为智能汽车发展车联网是必然趋势,有机构预计车联网规模将是物联网总体的20%,这不仅是各路汽车厂商车载前装发力点,而且政府新基建投资中智慧城市重要一环,尤其是智慧交通公路侧设施升级,需要架构一系列通信基础设施。最终实现车路协同将是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目标,也是实现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

二、车联网之车路协同

2020年11月中国车联网C-V2X成为全球标准体系。2021年智能网联车渗透率超过50%,同时5G建设进度加快。对于车联网行业前景今年是一大拐点。而车路协同建设加快将会推进车联网应用走向爆发时期。


从出行安全角度为首要考虑点,单车智能化消费升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减少60%交通事故率。而车联网普及可以避免96%的交通事故。可以说车联网时代大幅降低了交通事故率。


举个简单例子,在没有车路协同情况,智能车依靠导航可能识别路段前方事故。但是这种事故发生到导航反馈出来,有很长一段时间延迟的。导航在没有反馈出来时候,也许你已经在这段路上堵上了。甚至因为前方事故突然,导致后面车出现追尾事故。而车路协同实现后,事故发生第一时间会发送给所有车主,同时第一时间标注该段路出现事故注意绕行。

在车联网中,车-车通信、车-路通信、车-云通信实现车路协同的根本,不仅需要汽车智能化,还需要路侧智能交通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多个地区均有智能交通试点路段。

投资角度来讲智能汽车涉及产业链甚广,无人驾驶赛道都已经明显得拔高估值。而实现车联网智慧交通中,光靠智能的车是远远不够的,背后云端建设,交通设施智能化升级都是重要的基础,车路协同路侧升级建设明显被市场低估。

车路协同建设基础除了5G通信等设备设施,还需要监测软件和系统。千方科技是车路协同建设路侧端的软件龙头,阿里、百度、华为均先后与其合作,比较突出是百度明确提出合作内容之一就是合作推出百度Apollo车联网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并曾中标多地智能交通建设项目。

今年5月百度Apollo Air在不使用车载传感器前提下,仅用路侧端协同感知,利用车联网和5G通信技术实现了在开放路段车-路-云协同的L4级自动驾驶。这是全球首次突破之举。也证明了车路协同的重要性。

三、电子车牌

车辆管理和交通支付环节,是最先进入车联网的。比较熟知的就是交通部强推的ETC。ETC无须停车收费,依靠路侧端短程通讯与车载端感应装置实现物联网的车与路连接,同时上传云数据系统与银行结算。ETC之所以迅速普及,与银行之间竞争ETC市场份额有很大关系。在资本市场上ETC行业抢装潮使得相关企业出现了十倍大牛股。不得不重视类似ETC的电子车牌发展。

而电子车牌区别于ETC,其车载端无须电源仅需一张芯片卡,通过路侧协同设备发射射频信号反馈来识别电子车牌信息。对于传统车牌来讲电子车牌是颠覆性的。因为传统车牌有套牌现象,或者天气原因,无法摄像头无法识别。电子车牌不存在这种问题,无论多快速度多恶劣天气均可识别汽车的电子标识。

电子车牌作用对于公安部管理来讲意义重大,相比交通部推行ETC解决收费措施。电子车牌目前作用在于管理,过去几年国内诸多地区已经有电子车牌试点。今年4月公安部就电子车牌展开征询意见。可见电子车牌全国推行之日不远。

电子车牌推行第一要素是建设大量识别路侧设施,第二要素便是对于车主便利性。现有车牌发放制度没有改革之前,电子车牌可能难以推行。与ETC不同,ETC涉及高速缴费,极大便利了车主,而且ETC打开高速收费市场涉及到银行利益,各大银行竞争ETC打开的缴费应用场景市场纷纷推出优惠政策,银行ETC广告刷遍朋友圈,给车主带来优惠以及便利所以推广积极性高。才有ETC火爆的抢装潮。


电子车牌目前仅涉及公安部,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车主信息数据是必不可少的。车联网加入电子车牌一环也是极有可能的。但是在金融主体未涉及电子车牌之前,在消费升级端未感受到电子车牌带来便利前,支付端依旧需要依赖ETC。虽然目前没有普及,但是电子车牌已经开始应用在特定车辆管控上。

总结:华为鸿蒙开源使得物联网设备端企业纷纷加入华为生态,推进了物联网时代发展。而智能车作为载体,车联网将可能是物联网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智能交通车路协同便是政府基础设施中新基建主要投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