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取消红绿灯读秒后,事故率降低了吗?

2021-06-21汽车
信号灯读秒最大的问题是冲灯,本应该在路口减速,而读秒让不少驾驶员加速通过路口,造成事故隐患。想问实施了取消读秒的代表城市,事故率降低是否有相关的数据?

以下为原回答:

倒计时红绿灯并不会真正提高事故率,相反,长期磨合后,兼顾了效率和安全性!

首先,如何定义冲灯?假设某次干路限速40,如果说50是超速,说其冲灯无可厚非,那司机开40、30、20呢?很显然,10至40这个范围,都是车辆正常行驶速度,也是较容易控制车速不至于引起严重伤亡的速度,定义冲灯有多大意义?开多快才不算是冲灯呢?显然,就连冲灯的定义都很模糊,一辆车遇到倒计时几秒,从50减速到40通过,和从30提速到40通过,或者说从50减速到40通过,和从20提速到30通过比,冲灯现象如何界定?这种情况下讨论「加速」是否有意义?就算是冲灯,冲灯实际上只对第一辆车才有讨论意义,因为紧随其后的车辆首先要考虑的是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只有在第一辆车过去以后,第二辆车才能考虑是否冲灯的问题。即,就算不考虑第一辆车可能突然改变主意不冲灯的情况下,也要考虑其它非红绿灯因素可能对前车造成紧急刹车的情况。没有倒计时的红绿灯,更容易引起后车一连串不平衡骚动(第二至第五辆车之间做不同决定,有的想尽快通过,有的想顺其自然,但无论哪种都无法精准把握时间)。

其次,冲灯会危险吗?只要不是超速,那么冲灯不会增强危险:道路设计速度本身就考虑到灯口路口这一条件,也就是说所谓的「危险来源、危险系数"或者说」安全标准",在设计上就已考虑到,正常速度通过这个路口并不会有危险,否则要道路设计参数干啥子?

参数标准化在任何一个工程系统中都十分重要,而红绿灯倒计时是符合这一理念的。道路系统的参数指示随处可见,比如限速,比如高速路口距离提示等。还有一些隐性的重要参数,如车道宽度。

一定有人反驳说,倒计时会增加一部分司机冲最后几秒的概率。嗯,这没错,但是,以此来证明倒计时会增加事故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是非常没有逻辑的谬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道路限速牌同样会引起很多司机进行10%超速(大部分道路设计冗余量都在10%以上,且不少城市道路超速10~20km/h根本不抓拍),那能因此取消限速指示,依赖「司机不确定路况所以不敢开快」这种臆想来控制事故发生概率吗?显然这假设荒唐不切实际。

再有,在正常情况下,冲绿灯的大多数是有些经验的司机,冲绿灯肯定会对路况做一些基本预判,在冲的同时也随时做好应急准备,所谓胆大心细,绝对不是横冲直撞不看四周情况。同理,技术不好压根没胆量或者根本不赶集的,有倒计时不单不会冲绿灯,反而会提前悠哉滑行,平稳停下来。相反,没有倒计时的红绿灯,根本不好把握控速,要么幽灵式堵车,要么强赌一把,无论对开快车还是慢车的都更频繁急刹车,对车的使用也不好,关键是出了事故,还「情有可原」归罪红绿灯。

倒计时一般只需要看到一次就知道通过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倒计时,就得一直盯着红绿灯更分神。

如果是正常冲灯发生了事故,大概率就是横向行人或其它车辆没亮绿灯就开始闯入,这种情况即使是放在没有倒计时红绿灯处,也是差不多的概率,因为这本身就不是冲灯的问题了,而是闯红灯的概率问题(有交叉相倒计时的地方都闯红灯,没倒计时的难道那种人就不会闯了吗?)。就算换作没有倒计时的红绿灯,依然会有绿灯闪烁,大部分闪烁时间也是2至3秒范围,对于冲灯来说也是足够的,并不会减少冲灯冲动。如果是超速式冲灯,超速抓拍罚款才治标治本。

最后,各方向红绿灯本身就控制各个路口和车道交通进程,只要红灯亮之前,那个车道就该通行,反之也不能提前起步蹿绿灯,这样才是真正做到秩序井然。特别是很多城市主干路,限速60甚至80的准快速路,没有倒数秒数,显然是更不利于车速把控的,不然可能就是连环追尾。

另外,比起超速见缝插针的,所谓倒计时红绿灯的冲黄灯,对事故率的影响可忽略。

特别更新

其实红绿灯,是我童年时代最喜爱的大玩具,并且我所在的惠州市,堪称红绿灯的博物馆,小时候有特别癖好,就是很喜欢数红绿灯的倒计时,模拟时间和闪烁类型,到后来预测新灯秒数。大学以后,因选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以利用单片机制作各种红绿灯计时器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现阶段已本人已开始全面接触交通业,涉及路桥站,也算长大后圆交通梦。

九路口红绿灯又能倒计时了_新浪广东新闻中心_新浪广东

1991年至2021年期间,惠州市惠城区街道红绿灯大致有四代版本。(由于年代久远,照片不详)

第一代红绿灯:躺平版,2000年以前。

左图不用说了,最常见;右图是天悦酒店T型路口麦地路东向红绿灯,堪称珍藏版

在花边岭广场圆盘北路口麦地路西向红绿灯,也有些独特,但其实就是简易版的扩充。

上方通用绿灯废除,下方加设一层指示绿灯

第一代红绿灯采用的是半秒快闪(一秒内绿灯闪两次)模式,黄灯约3秒(含切换的时间)。

第二代红绿灯:全计时版,2000年以后。

2000~2005期间,惠城区红绿灯几乎全采用这种类型,倒计时是标配,仅鹅岭立交桥未倒计时

第二代红绿灯使用时间很长,遍布下面各县区街道。惠州的红绿灯很讲究对称性,两个相同的红绿灯模块为一组,中间夹着数字显示屏(数码管数字),且相互独立,绝对不会出现其他城市一个红绿灯模块加一个秒表屏的组合,也不会把秒表屏乱挂,直到2010年以后,才各种多多益善式满挂。

第二代红绿灯早期采用两种闪烁模式:

A:一秒一次,在倒计时2完成的时候,开始熄灭,1秒的时候闪一次,然后空秒再闪一次,黄灯切换时间前后两秒,中间倒计时1秒。不过也有例外。花边岭有4秒、3秒开始闪烁的红绿灯,而第二代红绿灯的第一次安装使用的路口在南湖堤桥北端,在倒计时1秒后直接闪烁一次,就进入黄灯,是目前为主闪烁次数最少的红绿灯。

B:一秒两次,在倒计时3秒时,3秒的后半秒开始闪烁,即3秒闪烁一次,然后倒计时2、1秒各闪烁两次,总共闪烁两秒半,黄灯与A相同。(黄灯2秒的,几乎只存在花边岭北端路口西向)

第二代红绿灯后期采用这种闪烁模式:

C:三闪三次,倒计时3秒时,进行三分之一秒切换,即3~2闪一次,2~1闪一次,1~0闪一次(0不显示),且最后一次绿灯闪烁以后,没有切换间隔,直接进入黄灯(通俗说,就是绿灯灭的同时黄灯亮起,即无缝衔接,没有停顿)。这种闪烁模式一直沿用到今天,哪怕红绿灯的外观彻底改变。

此外,个别红绿灯采用倒计时2开始闪烁,但整个闪烁模式和倒计时3开始没有区别,无非是将少闪烁的倒计时在空白时间上再闪烁多一次。同一个路口,也有存在不同方向红绿灯采用不同闪烁模式情况,更有甚者,同个路口,某一个红绿灯就是人为「永久性倒计时故障」,计时器显示屏没了,但同方向或同路口其它方向的计时器还在。平峰期和高峰期,倒计时不同,且白天和夜间,A模式在花边岭也存在倒计时闪烁时段不同的情况,由原来的4开始闪烁变为3开始闪烁,或由3改为2等。

第二代红绿灯采用数字和灯光同时闪烁模式,且数字一直采用红灯,倒计时为全程倒计时。惠州花边岭南端路口东西方向红灯时间超过100秒,在100~109秒期间,因屏幕只能显示两位数,所以只能显示「0X」。

同时,当时的红绿灯包装厚实,灯光柔和,光强统一,且灯泡外部有突出的盖子,避免阳光直射。

第三代红绿灯:全计时版,2004年以后。

和第二代红绿灯没有本质区别,主要是材质不同和闪烁模式不同。第三代红绿灯个人认为是失败的作品,红绿灯和显示屏没帽子,显得格外露骨,且不同颜色灯以及同种颜色灯间经常亮度不统一,强烈日除了红灯几乎都看不清。闪烁模式也是比较奇葩:倒计时2完成后,再闪一次2秒,再1秒,再空秒闪烁一次且无缝切换至黄灯,而黄灯没有倒计时(且绿灯闪烁时,实际上不是正常的节拍闪烁,而是绿灯从浅到亮没有延迟,灯满亮后熄灭有一刹那延迟)。此外,这一代的红绿灯bug多,故障率高,且同一个路口,有的是3秒结束后直接进入2秒闪灯,有的是2秒加一次2秒闪灯,就相当于18秒的倒计时实际上变成19秒。部分第三代红绿灯闪烁模式和第二代红绿灯后期的相同。

第二代红绿灯(左)、第三代红绿灯(右)

第三代红绿灯使用时间比较长,但量产时间比较短暂,当时主要集中在仲恺区和惠州大道城郊段,博罗县至今部分路口仍在使用。

第四代红绿灯:文字版,2006年以后。

异类的红绿灯,倒不是说外观有违和感,而是它在第三代红绿灯的基础上,取消了倒计时,然后把中间的秒表显示屏替换成一行文字说明。

这个在惠州麦地小学路口处采用,有明确方向箭头的还能理解,但三新义乌路口有一组仅直行的红绿灯,且绿灯无箭头,也挂这文字,我实在无法理解

第四代的红绿灯,闪烁模式与第三代的相同,本质上也算回归了原始红绿灯。同时,这也是惠州市境内至今为止最后一次大规模普及横向灯了。横向红绿灯外观上有两个短板,一个是不方便倒车绿灯的增加,另一个是不方便只允许左转指示。所以,一些路口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绿灯指示状态:

麦地路国宾酒店路口东西向左转绿灯指示

第五代红绿灯,手指版,2006年以后。

说来也巧,那时候我正好上惠州市第五中学,这玩意就在五中路口启用了。与以往的红绿灯相比,这一代红绿灯是颠覆性的。没错,就是下图。

如今手指版红绿灯已烂大街

最初,第五代红绿灯并没有倒计时,主要特点是采用竖向造型,从而使得每个方向都有独立的红黄绿灯,看上去清晰易懂,丰富美观。但局限性也不是没有,相比横向红绿灯,对车队视野覆盖面比较小(但高度倒增加了),很多大路口需要在人行道或其它路肩花坛等地方,增设个别方向灯组,一般为小矮人式红绿灯。惠州第五代红绿灯绿灯闪烁模式,与第二代中的C型闪烁模式完全相同。

第五代红绿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倒计时且没有取代之前横向秒表红绿灯,但在其它城市里,这种手指红绿灯已很常见,比如广州、东莞等地,甚至惠州西湖环城西路那两组躲在树丛里N年没变的小矮人红绿灯,就是这种手指红绿灯的原型,后来基本上都加了9秒倒计时。

手指版红绿灯就像一只只小手指,可大可小,可高可低,节约横向空间,布局紧凑,指向清晰

后来,第五代红绿灯恢复了倒计时模式,与之前不同的是,由于没有独立显示屏,所以只能借用黄灯来显示倒计时,且只能显示9秒以内。同时,倒计时剩下3秒时,数字不再随着绿灯闪烁,红灯和绿灯均有倒计时,颜色分别为红与绿色,黄灯显示时则无倒计时,含切换时间依然为三秒。部分空间有限的路口内,类似下面的横向红绿灯还是有继续延用,只不过计时器也嵌入进黄灯中。

不过惠州还是很粗暴将万家天桥等地挂在建筑物上的横向红绿灯强行改为竖向红绿灯

其实,非要将9秒倒计时恢复成几十秒倒计时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其造型就不是特别美观,要么数字太小,要么整个红绿灯模板偏大。

附上一个惠州红绿灯曾经的主流闪烁模式。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990430680876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