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面癱後我們可以做哪些調理

2025-01-11女人

面癱是怎麽回事?

面癱,這個聽起來就讓人心裏 「咯噔」 一下的詞,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它主要的表現就是面部表情肌癱瘓,想象一下,原本能靈動展現喜怒哀樂的臉,突然有一側變得不聽使喚,嘴角歪向一邊,眼瞼閉合不全,鼻唇溝也變淺了,這對患者的外貌和生活的影響可不小。
面癱的發病原因多種多樣。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最為常見,雖說具體病因還不太明確,但不少人發病前有受涼史,比如晚上吹了一夜空調對著臉吹,第二天醒來就發現嘴歪眼斜了,這是因為寒冷刺激使得面部神經的血管發生痙攣,面神經缺血水腫,進而引發面癱;過度勞累、精神緊張、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容易乘虛而入,直接侵襲面神經,使其發生炎性改變;還有外傷,像面部撕裂傷、手術損傷、顳骨骨折等,都可能損傷面神經導致面癱;另外,耳部帶狀皰疹、中耳炎等感染,也會讓面神經腫脹發炎,造成面肌癱瘓。
得了面癱,日常生活到處是難題。吃飯時,食物殘渣容易殘留在患側口腔,嘴角兜不住食物,營養攝入都成問題;說話交流時,嘴歪的模樣難免讓人產生誤解,患者心裏也尷尬,久而久之心理負擔加重,產生焦慮、自卑等情緒;睡覺時,眼瞼閉合不全,眼睛容易幹澀、感染,睡眠品質大打折扣。不過別慌,中醫在面癱的調理上有不少妙招,能幫患者慢慢找回昔日的 「顏面」。

中醫視角看面癱病因

在中醫理論裏,面癱的發生與人體內在正氣和外界邪氣的失衡緊密相關。【黃帝內經】提到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當人體勞累過度、久病體虛、熬夜等耗傷正氣後,衛外功能減弱,風寒之邪就容易趁虛侵襲頭面部經絡。面部經絡氣血痹阻不通,筋肉得不到氣血的濡養,就如同幹涸的河道失去水流滋養,失去約束之力,進而出現口眼歪斜。
氣血不足也是重要因素。氣血是維持人體生理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血虧虛時,脈絡空虛,不僅無力抵禦外邪,面部經絡也會因失養而功能失調。有些女性產後、老年人或長期營養不良者,本身氣血就相對虛弱,一旦吹風受涼,面癱的風險就大增。此外,情誌因素也不容忽視,長期的焦慮、抑郁、壓力過大等不良情誌,會導致氣機郁結,肝郁氣滯進而影響氣血執行,在一定誘因下也可能引發面癱。了解這些中醫病因,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自我調理。

面癱自我調理 「秘籍」

面部保暖防寒

保暖可是面癱自我調理的首要大事。面部神經對寒冷格外敏感,一旦受寒,血管收縮,面神經缺血缺氧狀況就會加重。出門務必戴上厚口罩,最好是能遮住臉頰、下巴的款式,像冬天的防風口罩就很不錯;圍巾也不能少,把脖子、耳部周圍都裹嚴實,擋住冷風從領口、耳部灌進去的機會。騎車時,戴上全封閉式頭盔,既能防風又能保暖。在室內,也別對著空調、風扇直吹面部,要是實在熱,就把風向調整,讓風往上吹或者吹向別處,給面部營造一個溫暖的小環境,避免病情雪上加霜。

熱敷舒緩

熱敷是緩解面癱不適的簡單有效方法。準備一條幹凈柔軟的毛巾,放入 40 - 45℃左右的熱水中浸濕,擰幹至不滴水為宜,輕輕敷在患側面部,重點敷在耳周、臉頰這些面神經分布密集區域,每次 15 - 20 分鐘,每天 3 - 4 次。熱敷能讓局部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速,就像給幹涸的河道註入活水,把營養物質快速輸送到面神經,減輕面神經水腫,緩解肌肉緊張。註意溫度千萬別過高,不然容易燙傷皮膚,得不償失;要是皮膚有破損、感染,就得暫停熱敷,先處理傷口。

穴位按摩輔助

穴位按摩能助力面癱恢復。常用的合谷穴,就在手背,第 2 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用力按揉,有酸脹感即可,每次按揉 3 - 5 分鐘,它可是面部氣血執行的 「大開關」,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地倉穴在面部,口角外側,向上直對瞳孔,用食指指腹輕輕點按、環形揉動,力度由輕到重,每天數次,每次 2 - 3 分鐘,能改善口角歪斜。陽白穴位於前額部,瞳孔直上,眉上 1 寸,雙手食指、中指並攏輕輕按壓、揉動,可促進額頭肌肉恢復。按摩時,手法要輕柔、均勻、持久,早晚各進行一輪,幫面神經 「松綁」,推動面部功能恢復。

表情肌訓練

表情肌訓練對恢復面部功能至關重要。對著鏡子,試試這些動作:皺眉,盡力擡高雙側眉毛,感受額部肌肉收縮,保持 5 秒後放松,重復 10 - 15 次,鍛煉枕額肌額腹;閉眼,輕輕閉上雙眼,再慢慢睜開,全程感受眼輪匝肌發力,做 10 - 20 次,強化眼部肌肉控制;鼓腮,像含著一口氣一樣鼓起腮幫子,堅持 5 - 10 秒,重復 10 余次,鍛煉口輪匝肌與頰肌;吹口哨,嘴唇撅起呈吹哨狀,緩慢吹氣,鍛煉唇部肌肉協調性。這些訓練每天進行 3 - 4 組,循序漸進,讓面部肌肉從 「沈睡」 中蘇醒,重拾往日活力。

中藥調理小貼士

中藥調理能為面癱康復添力。防風,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之效,可驅散侵襲面部的風邪,若是受風寒引發面癱初期,取防風 6 - 10 克,煮水飲用,能解表散寒。黃芪能補氣固表,對於氣血不足、衛外不固導致易受風邪的人,用黃芪 15 - 30 克煎水,提升正氣,增強機體抵禦外邪能力。還可自制防風黃芪茶,將防風、黃芪各 10 克,沸水沖泡代茶飲,每周喝 3 - 4 次,適合面癱恢復期輔助調理。不過,孕婦、陰虛火旺者要慎用,用藥前最好咨詢中醫師,依個人體質精準用藥,讓中藥在面癱康復路上發揮最大功效。

飲食與作息的助力

飲食和作息在面癱康復之路上扮演著重要角色。飲食要清淡,像油炸、油煎、辛辣、油膩食物,比如油條、炸雞、辣椒炒肉、肥肉等,都得少吃,這些食物容易生熱動火,加重體內痰濕,阻滯經絡氣血執行,不利於面癱恢復;多吃新鮮蔬果,蘋果、香蕉、橙子、菠菜、青花菜等富含維生素 B 族、維生素 C 等營養物質,能為神經修復提供原料,促進面神經功能改善。作息務必規律,早睡早起,每晚保證 7 - 8 小時睡眠,讓身體在睡眠中自我修復、調整,熬夜會進一步損耗正氣,使免疫力下降,延緩面癱好轉;還要學會減壓,長期精神緊張會讓面部肌肉緊繃,影響恢復,聽聽音樂、散散步、練瑜伽都是不錯的減壓法,讓身心放松,給面癱康復營造良好環境。

康復案例分享

案例一:張大哥,45 歲,是個出租車司機,長時間開車勞累,免疫力有所下降。一次出車後大汗淋漓,他貪涼對著車內空調猛吹,第二天早上醒來,嘴歪眼斜,眼瞼閉合困難,刷牙時水直往外流。他趕忙去看中醫,醫生除了給予針灸治療外,還囑咐他每日進行自我調理。張大哥嚴格按照要求,出門必戴厚口罩,在家堅持用艾葉水熱敷面部,早晚認真按摩合谷、地倉、陽白等穴位,還跟著視訊做表情肌訓練,飲食上摒棄了往日愛吃的麻辣火鍋,多吃蔬果、喝魚湯補充營養,每晚 10 點前準時上床睡覺。就這樣堅持了兩周左右,面部歪斜情況就有了明顯改善,一個月後基本恢復正常,重新出車時,乘客都看不出他曾患過面癱。
案例二:李女士,30 歲,產後身體虛弱,氣血不足。有天晚上照顧寶寶時開窗通風,不慎被冷風直吹面部,隨後出現面癱癥狀,一側面部麻木、嘴角下垂。她心急如焚又不便外出就醫,便向中醫朋友求助。朋友為她推薦了中藥調理方,用黃芪、當歸、防風等煮水飲用,補氣血、祛風邪,同時讓她用熱毛巾敷臉,做簡單的眼部、嘴角肌肉拉伸動作。李女士每天趁寶寶午睡時進行調理,飲食上註重吃紅棗、桂圓、山藥等補氣血食物,還讓家人幫忙按摩放松肩頸,緩解帶娃疲勞。經過一個半月的堅持,面部功能逐漸恢復,又能開心地對著寶寶展露笑容,她深切感受到中醫自我調理的力量。這些案例都證明,只要積極行動,面癱並不可怕,恢復往日容顏指日可待。

註意事項與就醫提醒

雖說自我調理對面癱恢復幫助不小,但千萬記住,這絕不能替代專業治療。要是面癱癥狀嚴重,像整個面部幾乎完全癱瘓,眼睛無法閉合,嘴角歪斜程度大,甚至伴有頭暈、頭痛、耳部疼痛等其他不適,務必第一時間奔赴醫院神經內科、針灸科等相關科室就診。一般發病後的前兩周是急性期,這個階段病情可能變化快,及時就醫能精準診斷、把握最佳治療時機,可能需要藥物抗病毒、抗炎、減輕水腫,配合針灸等治療。若自我調理一段時間,比如兩三周後,面癱毫無改善跡象,也得趕緊找醫生復查,看看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以免延誤病情,留下後遺癥。希望每位面癱患者都能重視起來,用科學的方法、堅定的信心戰勝面癱,早日重綻燦爛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