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為工作八年的HR,必須要說明國企並非不漲薪,國企基本年年都有漲薪,關鍵點在於兩點:第一,漲薪漲多漲少;第二,到底是誰漲薪了。
國企尤其是國資委監管的大型國企央企,一般每年都由國資委下達薪資總額,即給你設定個薪資上限。但只要當年做到「無觸犯紅線指標」、「基本完成全年指標任務」這兩點,國資委基本在批復薪資總額時都會在上年度的基礎上略有增漲,至於是在上年度基礎上核增0.1個點or1個點,亦或10個點,就是漲多漲少的問題了,這就看上面的綜合考量和賽局了。
各大國企央企拿到「聖旨」後,就要做薪資總額分配了,也就是該「分蛋糕」了,蛋糕怎麽分呢?這個時候考量的因素就更多了,紅線指標、經營指標、年度績效、區域平衡、關系親疏等各種因素都可能會影響最終的蛋糕,而二級單位拿到「蛋糕」後,按照同理進行操作,最終各級單位收到的蛋糕就是專業術語中的「薪資總額計劃」。
說完「漲多漲少」的問題,我們再來說「誰漲了」。這時候就是各級單位內部「分蛋糕」的過程了。
通常呢,各單位的領導都會給人力資源部一個大的原則:管理層優先,其次是骨幹,最後是全員。說的通俗點就是,管理層分得的蛋糕最大,然後是骨幹,而到全員頭上的時候就看剩余蛋糕的大小。
比如在電力的時候,通常的原則是,處級及以上幹部單獨劃蛋糕,他們的收入水平就不說了;其次是科級及以上幹部、四級及以上職員、高級專家,年底分年終獎的時候會優先給他們漲薪,蛋糕越大,他們漲的就越多;再者是骨幹,把班組長、供電所所長、專責定義、五六級職員、省公司級專家為骨幹,給他們的漲幅會比管理層低一些,低的程度嘛,差不多能少一半吧;最後是全員,至於全員的時候一般不幹涉,由人事按照崗位層級來分,工作負責人、地市級專家、七級職員會偏高,剩下的嘛,基本就看各單位二次分配了。
因此不是一般不漲薪,而是漲薪優先漲到少數群體上去了,對於領導尤其是高層領導來說,只要保證核心人員的薪酬就足夠了,這就是收入向骨幹傾斜、向重點人員傾斜的集中體現,不僅符合三項制度改革的要求,也符合績效指揮棒的作用,對領導來說簡直完美~
那對於普通員工來說,如果混了十來年你要還是個班員或者助手,那你可能本身就誌不在此,或許你早已選擇了躺平,既然都躺平了,也就無所謂了,就看普漲能不能惠及到你了。至於如何抵禦通脹,不好意思,國企主打就一個穩定,福利待遇齊全,只要在國企老老實實摸魚一輩子,說實話用得著你消費的地方並不多。
好了,今個兒咱就先聊到這,煩請各位小主把那帥氣的小贊點起來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