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的高管離職潮只是表面現象,實質原因是長城汽車的發展不及預期。
很多人可能會說,長城9月份的銷量超過12萬,看上去不是挺好的嗎?
如果你只看一個總銷量來看,似乎還不錯,可是如果你把長城汽車的銷量掰開來細看,就會發現危機重重。
長城汽車9月份月銷量突破12萬,同比增長近30%,這個同比銷量看上去很不錯,但是主要是因為去年9月份的基數低。
2022年9月,長城的銷量是9.4萬輛 ,同比下降了6.4%,如果與2021年9月份相比,這兩年的年增長率大概就是10%,並不高,而這兩年是中國自主品牌車企發展最快的兩年,這個增長振幅難說滿意。
從整體銷量掰碎了來看,這12萬中,皮卡是商用車,有近2萬輛,乘用車銷量是10.4萬輛,其中出口有3萬輛,也就是國內乘用車的銷量大約是7萬多輛。這個銷量在五大傳統車企中其實已經掉隊了。
而且,從銷量結構上來看,這7萬多的銷量主要是由價格較低的哈弗H6和哈弗大狗構成的,差不多占了一半以上。這方面的車型銷量不錯,但是能提供的利潤不多。
而長城目前主要的現金流來源是坦克品牌。但是坦克品牌目前正面臨比亞迪方程式豹的嚴重威脅,豹5即將上市,很多方面的效能都超越坦克,豹3明年上市後價格繼續下殺到20萬左右的話,坦克品牌的銷量一定會受到影響,而且,比亞迪還在搞皮卡車型,這就難怪長城對比亞迪要恨之入骨了。
最重要的是,長城的新能源轉型不順利。9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是2.2萬輛,相比8月份的2.8萬輛不進反退了。而且新能源汽車在長城總銷量中的占比只有18%,別說與比亞迪相比,就是與長安,廣汽,上汽等傳統大廠相比也大有不如。9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突破40%,明年大機率突破50%的關鍵節點,新能源汽車才是中國汽車發展的希望,如果長城不能順利轉型新能源汽車,未來前景堪憂。
此前魏牌CEO陳思英離職,傳與魏牌藍山的銷量有關,作為長城當下重要車型的藍山銷量撐不住滑落下來,後續前景堪憂,目前長城沒有一款重磅的新能源車型能夠長期穩定過萬的銷量,這是極大的隱憂,相信長城高管的內心也是很焦慮的,這也是高管離職的主要原因。
當然,雖然新能源轉型不順利,但是長城在燃油車領域的優勢依然很大,出口汽車還是很有競爭力的,海外很多國家新能源汽車發現緩慢,這一塊市場非常大,長城哪怕在國內混不下去轉戰海外也還是很有前途的。但是國內市場一定是最重要的基本盤,基本盤不穩,後患無窮,而且海外市場受政治,經濟波多的影響很大,比如今年很多車企吃到了俄烏戰爭的紅利出口大漲,但這是不永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