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如果同時收到華為汽車和小米汽車的offer,從個人發展前景考慮推薦去哪家呢?

2023-10-23汽車

不要猶豫,不要猶豫,選華為。

1、從華為出來可以去任何一個主機廠或關聯的零部件廠;但從小米出來,可能不會獲得加分,如果小米汽車走得不順,未來還會減分。

雷軍有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這句話曾經風靡網路,傳達了一個重要的概念:領先趨勢的選擇可能比成功公司的選擇更重要。

新能源汽車的風口已經到了,但是小米的產品還沒到,而市場已經完全卷得不像樣子了。

而華為車BU,早在2019年就成立了,同年釋出了華為HiCar。

經過多年累積,如今有了自研的車機系統,有了車端、手機端的生態,有了八合一電驅,更有全棧自研的ADS2.0,這裏任何一樣拿出來,在行業內都是遙遙領先的。

而小米有什麽呢?還打極致的價效比嗎?請先把卷王零跑超過再說。

2、開啟格局,華為可不是要做中國的博世,而是智慧汽車的研銷一體的平台。

如果說問界只是華為造車的試水,那麽在智界之後,華為的路已經非常清晰了:華為要做的是一個研銷一體的平台。

要想獲得巨大的流量,先進入華為智選車;要想進入華為智選車,先跟華為合作打造具有華為DNA的專供產品。

這招,有點像電商專供大單品。

在面對巨大的流量誘惑面前,哪幾個禁得住?靈魂都可以出賣!

格局開啟些,華為所到之處,不說一定寸草不生,但註定會是行業大洗牌,很多品牌不得不向華為靠攏。

3、在華為,真能學到東西,在小米……

華為的自研能力那是真的強,華為的工作也真的是累,但華為給肉吃。

很多企業也想學華為,但只想學華為的狼性文化,不想給狼餵肉……

華為汽車業務2022年的研發投入達到了15億美元的規模,目前直接投入有7000人,間接投入超過1萬人。

華為現有357件與汽車的相關的專利,其中與「自動駕駛」相關的專利數量達到了137件,占比為38.37%;雷達方面的專利數量則有60件,占比達16.8%;與「電動車、電動汽車」的專利數量有96件,占比為26.9%;與充電有關的專利達到了30件,占比為8.4%。

可以看出華為有能力為所有汽車品牌提供一整套的新能源汽車解決方案。

還猶豫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