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原因:人见光夫不喜欢。
马自达是坚定的Miller/Atkinson循环路线,与涡轮增压本质上是两条路,确切的说是竞争关系。
人见光夫认为涡轮增压发动机油耗优秀是因为注重「模式燃效」---油耗只在循环测试工况里优秀,实际燃效不优秀。因为涡轮的存在,影响了压缩比的提高。他认为减小发动机排量会降低机械摩擦损失,但同时会导致燃效不足。
降低机械摩擦的优势主要在轻负荷下,随着负荷的增加,燃效不足的劣势会逐渐增加,降低机械摩擦的优势会逐渐减小,最终导致油耗升高,而循环工况测试又刚好是轻负荷的情况。人间广夫就觉得这个数据的参考意义不大,车企应该更注重「实际燃效」。
人见光夫只是单纯的聚焦到燃效上,不喜欢涡轮增压发动机也主要是油耗。可是,其他企业开发小排涡轮可不只是为了油耗,也有很多Downsizing方面的考虑。
结果就是马自达的几款车在美国的经济性测试中都拔得了头筹。燃效嘛,无非就是一个转化率的问题,油耗和性能始终成正比,动力弱自然油耗低。
第二个原因:马自达真的以小厂自居
小厂会非常谨慎的投资,没有那么多钱浪费,甚至在技术路线上只能维持一种,不像大厂一样全面下注。丰田、本田这种,涡轮增压、自然吸气、氢能源、混合动力全覆盖等等。马自达就只能选一种发动机路线。
现在马自达在新能源汽车上跟长安汽车合作也是受这种路线的影响,或者说是受钱的影响。是马自达不想做纯电动汽车平台吗?是不能做,因为没钱做,中国市场毕竟只是一块市场,全球很多地区还在大量购买燃油车。
既然如此,马自达开发大车时需要更大的引擎,马自达只能依托现有的引擎进行升级,整个路线不会改变,因此出现了2.5T这种动力参数不够亮眼但是燃效非常出众的发动机。
这种引擎进到中国来问题也很多,现在不进,只是被人说马自达不重视中国,进来之后,就会有很多人说马自达动力怎么这么差了。
更何况,马自达是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恰恰因为重视才不引进2.5T的。长安马自达CX-8失误过了,马自达Miata失误过了,还被忽悠引进2.5T?马自达比谁都明白,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不做了。
说白了,马自达是个家用车品牌,不是什么性能品牌,性能在家用车上是没有前途的,油耗才有。前车之鉴的通用汽车方缸引擎LTG,性能强、质感好但是油耗高,用户买单了吗?也没有,后事之师的马自达幸好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