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因为明朝初年的远征是野战,而明末的辽东战场是以城池防线为核心的守城战。
对于野战来说,其实成本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高。因为野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就地补给。像解放战争的时候,中央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当时的河南、山东供给军队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只有跳出河南,打下新的地方,才能获得更多的给养。
而明末辽东战场的问题是,它是建立在关宁锦防线基础上的。在当时,山海关外本就不是富庶之地,此前也没有多少大城,朝廷仅仅为修建关宁锦上的几座城池就需要投入海量的白银。而且山海关外的物资补给也相对麻烦,很多东西都要从关内运过来,这也进一步推高了辽西地区的物价,朝廷必须为此支出更多。与此同时,当时的辽西地区人口很少,收税不多,也难以补充。
关于野战与守城的成本,可以直接用数据做个对比。根据【万历三大征考】的记载,在整个抗倭援朝战役中,明朝先后两次出兵,持续八年,总计出动的兵力前后加起来有数十万人次(包含换防的部队),这里面不仅有辽东、江浙地区的军队,甚至还有南方的水师。而由于朝鲜土地贫瘠且北部多山,朝廷还必须向前线运送大量的武器、弹药、给养。就算如此规模的远征,八年下来花费的白银大约也就是七百多万两,平均到每年不到100万。
而要在辽东建一座能屯兵上万的城池,少说也要花白银几十万两。若是宁远、锦州这种规模的城池,建城以及后续维护的费用都是百万两起跳的。远征作战仗打完了也就完了,但城建起来每年的维护整修一点都不能少。
远征作战就算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军队还可以带着武器辎重给养撤回来,可要是城池守不住了弃城而走,那就等于几百万两银子直接打水漂了。
当然,更不用说以晚明时期的腐败情况,建城的过程中会有多少人来占便宜。
所以,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你的军队在野战中越能打,结束战斗的速度越快,就越能快速解决问题,你为此需要支付的成本就越少。反之,你的军队越不能打,你就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包括建城池、碉堡,以及投入更多的兵力)来抵挡对方的进攻。如此一来,战斗力越差的一方,花的钱就越多,到最后财政撑不下去的时候,这个政权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