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为什么明初远征蒙古财政系统没崩溃,明末守个辽东就说军费不够了?

2021-04-23财经

1、明初国家机器运转正常,损耗低,和末年比同样的开销能干更多的事,自然负担就低,能撑得住。

2、明末辽东自万里末年一路败仗到崇祯初年(二年后人家就开始入关了),这里面死亡的人,丢失的装备都是钱,都需要花钱去抚恤,去重铸,但属于一次性开销,还能承受(毕竟可以先拖欠了再逐步清理)。

3、其实辽东前期投入一直不算高,作为一个数次大战爆发的战争频发区,每年也就投入300-400多万,相对于几乎没多少战争的宣大防线,也就多了一倍多点,完全属于合理范畴。

4、但其实不管是宣大还是辽东,这些所谓的合理范畴的钱朝廷都无法满足,士卒入乞丐,武将穿纸甲都是常态,所以军费不足并不是人家要钱多,而是钱不能发到需要的人手上。

5、辽东军费爆炸式增长是崇祯3年之后的事,直接暴涨到800-1000多万,暴涨的原因在于军队不够,疯狂扩军。袁崇焕死后关宁军被一分为三,接近一半被调入内地协助平定农民起义,他们依旧是吃的辽东军饷。而为了补这一半的缺口,辽东方面开始大量扩军,同时上马修大凌河,但此次抢修大凌河的事,明军准备并不充分,仅仅给祖大寿留了3个月左右的粮食。结果就是为了抢救祖大寿,明军只能葫芦娃救爷爷,被清军逐个击破。最终就是几任辽东督师们打造的军队在此全部覆灭,后来的「关宁铁骑」可以说都是新招的了,和以前关宁军除了带队将领外,已经没一毛钱关系了。

也就是说,辽东之所以军费暴涨,就是因为扩军--被灭--重招--满清入关--明军被灭的循环,这开销当然小不了。

实际上辽东光修大凌河的话开销并不会太大,因为大凌河往往刚开工就没了,投入并不会很多,而如果修成了,也就是一次性投入,完全撑得起。但多次重组军队的费用才是压垮朝廷的稻草。

至于贪腐。。。我只能说这个其实更多的是钱收不上来的问题和钱无法落实的问题,跟朝廷的拨款数额关系不大,毕竟大家都是老狐狸,谁没个政敌,你虚开太多容易被人揪着打,至少你报上去的数额肯定是合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