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有哪些劍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武學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2018-08-15體育

反對 @心劍客水果沙拉 的答案。 我並不認為手部防護好壞 就能認為一把劍先進或落後。同時我也不認同中國刀劍差勁的說法。

各種手部防護的劍確實更適合在比賽中獲得優勢,但以此否定其他形制的武器是完全錯誤的。中國刀劍和日本刀本身並不是為了單挑設計的,比試很多也是為了模擬戰場和隨身防衛情況而存在的。

本人就是他回答裏那個 參加2017上海SHMA 單手劍比賽的 中國劍選手。因為論據比較長加上要上圖單開一個回答。

先說下這個答主舉的例子

在去年舉行的上海HMA比賽中,以至於某知名中國劍客參加比賽都用德國長劍(不限武器形制的比賽)去打。更為諷刺的是,這位劍客用德國長劍使用中國劍法還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戰勝了不少原本就學習德國劍法的劍客。
而在單手劍組,冠亞軍被波隆納側劍包攬,這也恰巧是本次比賽對手部防護相對較為完善的劍種(擁有十字劍格和D環),使用中國劍的一位劍客本身劍法並不差但由於手部被攻擊則丟掉了一些分數,無緣前三。
作者:心劍客水果沙拉
連結: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903 57296/answer/469722834

在評論裏另一位選手已經回復了

粥菜15 天前
選用長劍的重要原因是比賽用的是尼龍劍,許多要用劍刃的接觸技巧會有相當一部份損耗。所以才選了有普通十字格的武器。

而我用的劍也是照著真的劍單獨客製的,比市面上的尼龍劍更硬,可以支持很多中國劍獨有的劍刃防禦和粘黏技巧才能使用的。

而冠軍白之影,亞軍威力爵士 使用的武器是 武裝劍(Arming Sword), 波隆納是他們的劍術流派名字。當然波隆納劍術也同時使用護手更復雜一點的 隨身劍(Side Sword)。不過比賽用的還是武裝劍。

武裝劍長這樣

只有十字護手,並沒有什麽D環。 另外我也不清楚D環是什麽? 指的軍刀的那個護手?劍格是中式劍的專有名詞。

而且我也沒有被威力打手拿到分數。

當天比賽視訊在這裏

威力對我的攻擊部位是

頭 頭 頭 身體 頭(雙殺)

刺被撥開 拍擊左手 不算分

頭 頭

沒有一分打到手, 所謂的「由於手部被攻擊則丟掉了一些分數,無緣前三。」

威力唯一 一次攻擊到我手部是刺被我撥開後強行拉回導致刃筋不正,而且沒有得分。這場比賽我打輸是因為威力的經驗,速度,反映,力量和臂展都在我之上。跟武器形制沒啥關系。

恩...... 要麽答主沒看視訊, 要麽說的不是我。但是那次比賽單手組我是唯一上場的中國劍選手,另一位中式兵器的選手由於賽前手部受傷棄賽了。

接下來說武器。

首先,武器的形制和武器的用法 是 根據武器的需求而定的。 中式刀劍的需求更多的是防身自衛和戰場上作為副武器 或 和盾牌一起作為主武器,更多的是強調殺傷力。對無甲格鬥來講中式刀劍形制和使用技巧的殺傷性有點overpower了。

而歐式單手劍, 從早期配合盾牌一起用的維京劍(Viking sword)只有短小護手, 到中世紀的 戰場上和盾牌一起使用 或 作為備用的副武器 武裝劍(Arming sword)開始出現十字護手, 到文藝復興早期的 隨身劍(Side sword) 作為個人自衛武器出現復雜護手和更細的劍身,到 刺劍/迅捷劍(Rapier)為防身和決鬥而出現的更細長的劍身和包圍更完整的護手。 我們看到歐洲的劍越來越偏向個人用途,劍的形制演變是隨著用途轉向個人和決鬥而變更的,同時使用技巧也相應的出現了變化。

放一張西方劍的演變圖

而中國很久以來都沒有民間一對一公平決鬥之類的傳統,劍刀作為戰場武器存在並不面臨著需要在決鬥中常見的對手部的高度防護。同時作為個人自衛武器存在,面臨的是快速殺傷對手並可能需要面對槍,矛等長柄兵器的威脅。

中式刀劍,日本刀,和早期歐劍一樣都是戰場武器,手從來不是主要攻擊目標。戰場上不是1v1單挑,而且中式刀劍和歐洲單手劍都是配合盾牌使用, 想砍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並且要讓對手失去戰鬥力, 且對手可能有一定護甲的情況下,你需要的是提高武器揮砍和刺擊的殺傷力。

另一方面對於歐洲決鬥來說,從一開始的生死決鬥, 到後來演變出不穿護甲 且 第一滴血規則,也就是先受傷的人輸,武器開始更強調速度和靈活性。 這個時候手作為最容易被打到的部位,對手部的防護才開始受到重視。

以下是幾張武器的數據圖

這是歐式砍刀,雙手劍和刺劍的數據圖。

圖表以橢圓形和沙漏形狀區域來顯示武器的靈活程度。 橢圓的形狀和大小描述了刀柄在不同方向上沿直線加速的相對容易程度。 沙漏形狀描述了劍在劍柄周圍旋轉的敏捷性。 弧的大小隨著靈活性的增加而增加。 當然,劍的運動通常是這兩種基本運動模式的組合。 圖表還包括有效品質曲線。 任何給定位置的有效品質是移動所必須的品質,以使該部份運動或使其在防禦或攻擊中停止。 在黑色垂線是武器的重心(Center of mass),它是劍的總品質,它將朝向頭和尾減少,其速率取決於品質分布。

這個數據中左側的藍色虛線是最適合手握的位置, 右側的藍色虛線是最佳的劈砍位置,在這個位置上劍有最佳的揮砍動能和穩定性。歐劍叫最佳打擊點,日刀叫物打。中國武術好像沒有特意取名字, 不過也是要求用這個位置攻擊到目標的。

日本劍道中需要用物打往上一點的位置命中才算有效命中。 因為這裏的最佳的劈砍位置,可以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科普視訊

刺劍這類刺擊型武器的劈砍位置則非常靠手。同等重量武器造成的揮砍傷害相對較小。面對完全無甲的目標時可能區別不大,但是如果目標穿著棉甲,皮甲,木甲,竹甲甚至厚衣服之類的則完全不同了。對於鐵甲來說刀劍類兵器的揮砍大部份都是無效的。

這張是一般的武裝劍(Arming sword)隨身劍 (Side sword)的數據圖。刃長80cm 柄長20cm

重心手前10cm左右。

這張是中國明清時期劍的數據圖。刃長75cm,劍柄連劍格25cm, 重心手前15cm。我們可以看到中式劍相對重心更加靠前, 適合劈砍。同時手部非常適合橫向和繞著重心移動。

而歐劍形制更適合快速的揮舞劍尖,但是手部躲避則非常累。

中式劍法的主要攻擊目標為 劈砍掃:左右脖子, 兩腎。刺擊:咽喉,心窩,譚中,下陰。

次要攻擊目標 抹:手腕,膝蓋窩。 點,挑:手腕。刺:膝蓋, 腋下。

中式刀劍技術主要透過手部靈活的繞著劍的重心移動和走位來閃避攻擊。對於手腕一般只是試探時順帶的攻擊目標,在找到空擋後會直接奔著致命程度更高的身體去,或者是對手腕攻擊後借助開啟的空擋繼續攻擊身體致命部位。

而波隆納劍術也比較相似。波隆納攻擊目標為 劈砍:頭部左右太陽穴以下到脖子,手腕和手臂。 掃:腰部。 刺擊:身體軀幹。撩和低位劈砍:大腿內側動脈。

兩者都需要強力的揮砍讓對手喪失戰鬥力,同時都註重用砍在武器的最佳打擊點附近,手的移動振幅都很大,實戰中想命中更困難。

而決鬥為目的出現的刺劍和現代運動的擊劍 則基本不在乎攻擊部位,只要能讓對方出血隨便哪裏都行。手也盡量不怎麽移動,劍的形制也不擅長手部移動同時也對手部有足夠的防護。B站有早期電影拍攝的決鬥場面,大家可以自行搜尋。

而所謂什麽

最後,印度拳劍天下無敵。

類似的武器古羅馬時期就出現過,是競技場裏的表演兵器。 只適合特定的環境而已,並不能做到什麽天下無敵。也沒有一種兵器能說是無敵的,只是相對某些兵器更容易克制一些而已。

最後放一個上周剛打的太極內戰。

裏面有看到雙方互攻手腕的技巧和手的閃避連帶反擊。

中式刀劍的形制和用法是根據需求而出現的,並不會只因為對手臂的保護弱而表現的差勁之類的。

當然中式刀劍後來也出現了各種類似歐式的護手,也是在兵器作用發生變化的基礎上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