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專業足球運動員和業余愛好者的水平差距到底有多大?

2018-05-11體育

引言

為了方便大家的閱讀,本回答已經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話題拆分、細節補充、內容精簡和重新排版等調整,謝謝大家的閱讀和反饋!

一、想象中的足球

在中國,大家基本上有一個共識,就是「我們所謂的業余球員是真的非常業余,和足球已開發國家的業余球員完全是兩個概念」,如果不考慮少數個例,這基本上是客觀事實。今天,我想進一步談談這個差距的本質: 就是我們中國的業余球員對足球運動的認識,和職業球員不在一個層面上 。下面我們討論到的職業和業余,也都是指中國的球員群體。

一個職業球員,可能足球水平不如同行,文化水平達不到知乎的「人均985」,但他們對於真正的足球運動大體上是個什麽樣子,都有一個基本完整的認識;而國內的大部份業余球員,其實並不了解足球到底是一項怎樣的運動。

很多時候,當我們提到職業球員的優勢,會習慣從身體素質、基本功或者意識等某個單一的方面去討論,這些方面當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我認為根本原因,是我們業余球員理解的足球運動,並不是真正的足球運動,而是自己平時看球、踢球或者玩遊戲之後,頭腦中想象出的一個運動。這個根源性的差別,會導致業余球員踢球時的行為建立在錯誤的認識上,由此產生全方位的差距。

二、個人經歷

以我自己為例。我應該算是一個典型的業余球員,水平低於所有職業、專業的球員,低於大部份接受過階段性(兩年以上)專業訓練的隊員,但可能勉強搭得上半專業的末班車。

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足球訓練,但很幸運,有一個半職業(很年輕就傷退,所以算半個)的發小做我的陪練。他進入甲B隊伍之前是在原生的足校訓練,假期的早晨,他會來叫我一起練顛球、傳球(各個部位)等基本功,而且會帶我去蹭他們隊友組織的比賽踢,我有時甚至去「旁聽」(也曾想過去練球,但家裏不支持)他們的訓練,就是在旁邊看教練怎麽帶,自己跟著學。我相信現在有這樣熱情的小孩不多吧。

水到渠成,後來我認識了不少專業隊的朋友,就有機會跟他們一起踢球,雖然很多方面跟不上,也需要人家有所遷就,但和專業球員的頻繁接觸,再加上我自己不間斷地踢球,對我後來的球感、反應以及觸球細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我就一直是學校田徑隊的成員,擅長跳遠和短跑,所以在爆發力、敏捷性這些方面,都比普通人要出色一些,可以說9-14歲的這幾年中,我的硬體條件被打磨的非常不錯。

初中時期,我所在的學校並不重視足球,喜歡踢球的學生,只能依靠自發組織的、和其他學校的友誼賽來過癮,可想而知,我的基本功和身體素質要超過大部份普通學生,有時甚至會有鶴立雞群的幻覺產生。上了高中,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父母所在的廠礦也會吸收一些有足球基礎的單位子弟,去踢成人的業余聯賽,於是我有了更多的機會,去參加正規的業余聯賽。這類聯賽大多是市級的比賽,賽制、場地甚至裁判都比較正規,參賽隊伍包括各個廠礦、事業單位,甚至還有足校的少年隊和個別乙級聯賽「魚腩」,我這個年齡的人應該都知道,這種比賽關系著每個單位的「門面」,所以其中混跡著許多的專業球員,退休職業球員,現役職業「飲水機」,比賽的平均水平,實際要高出一般大學內部的足球比賽一截。

我當時的情況,百米能接近12秒,認真巔球幾百個不成問題。在低對抗的情況下,右腳30公尺內的傳射品質尚可,左腳不穩定,但是地滾球品質基本夠用,小範圍內,類似踢墻的配合也比較熟練。而且,這個時期的我,在看球時會開始留意到戰術,也比較熱衷於足球遊戲,所以算是對足球運動理解的發育期。

後來在大學系隊、校隊打過邊鋒和邊後衛,總的來說,足球特長生以下,差不多就輪到我這個水平了。不過只維持了半年,就因為一些個人問題停了1-2年的運動,重新恢復後,開始學習打籃球,這樣一直持續了3年多沒踢球。

畢業工作之後,又重新回到足球場,但是身體和球感都都比之前下降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在20歲之後錯過了提高球商的寶貴時間,導致很多問題到很大年齡才梳理清楚。但是恢復踢球之後,我基本上保證每周踢兩次球,周末一次大場比賽(固定的業余球隊),周中一次小場。

總體來說,我接觸足球比較早(8歲),小時候踢的也多,又有人帶,因此在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當中,基本功算是不錯的,再加上年兒時田徑訓練的弟子,30歲之前的身體素質都比較好,可惜中間斷了記念,錯過了業余球員比賽積累的黃金時期。反倒是在工作之後,比賽機會更多了,雖然身體和球感都不如年輕的時候,卻有更多時間思考,去學習動腦子踢球了。

為什麽介紹這麽多個人情況,因為我可以算是一個中等偏上水平的業余球員,至少應該是高於平均線的,那些早期接受過專業訓練,後來結束專業隊的,應該是業余球員中水平最高的一部份。但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從來沒有踢過大場比賽的足球愛好者,也算在業余球員之內,嚴格來說,這類朋友和職業球員其實沒有比較的意義,因為,幾個人擺上磚頭隨便踢,5人室內,這些和11人制的大場,幾乎是兩種運動;甚至,有沒有邊裁和越位,是否允許鏟球,都會給比賽帶來巨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就不用說基本功和身體素質的區別了,實際上大家玩的更像是兩種運動,所以,我在對比職業球員的時候,會從具備大場比賽經驗的業余球員的視角出發。

三、復雜的足球

起初接觸足球比賽的經歷,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些經歷和很多小孩的野球經歷有所不同,他讓我真正體會到了足球運動的復雜,尤其是早期跟著專業隊的朋友去踢9 VS 9的比賽(據說是娛樂為主)。大家也知道,科班的球員遇到彼此,就算玩兒也是很較勁的,不但有裁判,還有賽後的DZ(懂得都懂),所以還是有球場壓力的。

最初的幾次,我上場後幾乎是在「罵」(肯定不是罵街)聲中度過的,因為在場上做很多選擇的時候,頭腦中缺乏一些基本的原則,如果大家有過訓練比賽經歷,對下面這些話應該不陌生吧?

「誰讓你在那個位置橫傳的」,

「你自己往上瞎撲啥?靠攏中後衛」,

「你啥腳法,還打長的,就近,給身邊的」,

「早出球,裝什麽細,你啥技術你還裝細」

直到很久之後我才明白,這些話,看似簡單粗暴,但實際上都包含著一些球場上的重要原則,如果你自己不親自踢比賽,或者沒有人給你具體地指出來,你可能需要花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意識到,而且還未必能梳理得明白。

總之剛開始就是一下子懵掉:平時覺得自己技術不差,半高球停得挺好,但比起他們,自己處理球太慢了,球卸下來重心還在調整,防守已經快貼身了;接球時,球還沒到腳下,就有人提速靠近來逼我,而且還不輕易出腳,出球的路線上也有人封堵,只剩下順邊兒起大腳的選擇,感覺就像夢幻三巴薩在高位逼搶;身體方面,有些人並沒有我強壯,但很多的半開球,我在對抗中總拿不到身位;對方進攻,在30公尺區域來回的橫向倒腳(說西班牙催眠的,你自己去防守試試),球在弧頂和肋部來回轉移,作為邊後衛不知道該動不動,感覺「生不如死」。大家想,這些局面是怎麽造成的?是技術差距?身體差距?意識差距?這些原因當然都存在,但我覺得,根本原因是我不會踢比賽,雖然具備一定的反應、技術和意識,但達不到足球比賽的要求,也就是沒有入門;而人家科班的球員,雖然也可能存在某方面的問題,但他們會踢比賽,整體上已經入了足球的門了,就這麽簡單。

先說技術。不用強調什麽對抗下的技術,就是沒有對抗的技術,也是有差距的。業余球員中,踢球早的,訓練過的,不少都比我巔球好,能顛六部位的,輕松千八百個的不是沒有,但和職業的還是有區別。我有次問發小,為什麽你們插上搶點,跑那麽遠,最後門前墊那一下還能控制住?而我們業余的經常踢呲、打飛?他告訴我,他們每天重復相同的動作,已經做了上千次,身體已經掌握了這些動作,除非比賽超過他們習慣的強度,或者自身體力嚴重下降,否則動作是不會變形的。他最開始教我墊射的時候,也是一直強調「腳弓鎖住」,其實就是技術動作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是職業和業余的一個重要區別。我們在野球場上,可能偶爾也有非常漂亮的傳球和射門,但是你有沒有數過自己一場比賽中有多少動作穩定性不足帶來的失誤?所以,不要迷信野球場的各種天才,根本不需要直接的身體對抗,只要比賽節奏稍微加快一點,他們大部份就會原形畢露。真正的足球天賦,需要經過系統訓練、反復強化,才能最終變現,如果你長期的訓練就比別人差很多檔,甚至根本不訓練,那真的沒機會去跟別人拼天賦。

再說身體。大家不要過分誇大職業球員的身體優勢,有些練田徑的體育生,甚至像我這樣的業余田徑選手,一些方面的身體素質也不比職業球員差,但到了正式比賽中,對抗一樣占不到便宜。因為,足球比賽裏有很多使用身體的技巧需要掌握,有時不是你身體差,而是你不會用,這很大程度上是運動知識的缺乏造成的。比如,邊後衛在禁區角上面對邊鋒時,兩個腳怎麽放,重心在哪只腳,保持多遠距離,身體成什麽角度,手怎麽放,這些細節都是職業球員學習、訓練過的內容。你自己去琢磨幾年,可能不如專業教練給你指點一兩句。很多時候,我們速度不慢,但就是找不到對方的節奏;身體不吃虧,但卡位時的角度、重心不對,總是失去身位。很多時候,不一定是人家比你快,比你壯,也可能是腦子裏的東西比你多。

整體意識更是如此。很多業余球員理解的意識,是一些支離破碎的片段,比如,看到球員傳球帶點提前量,會傳身後,會跑身後,會斜插,就覺得這個人意識好,其實這些都是手段,真正的足球意識是在於你的目的,你在場上為什麽做這個選擇?我們業余球員普遍沒有位置感,這東西不是在說死位置,而是和周圍的隊友,應該保持什麽樣的距離和角度,才能使自己處於有效的位置。踢過邊後衛的都知道攻開守合,但本方中衛持球時,自己到底拉出去多遠,與中衛保持什麽角度,與後腰保持什麽角度,什麽時候往前提,什麽時候適當回撤,這都可以反映出你的位置感。

這些對陣型的理解,是沒辦法完全自學的,因為我們踢球時永遠是第一人稱視角,即便你在場上經常回頭觀察,也不可能對自己所在的區域和位置有旁觀者一樣的認知,必須要有教練在場邊,用第三人稱視角告訴你,「哎!再向前兩步,對,這個距離可以覆蓋更大面積」,這時候,你才能把自己當前的位置,對映到頭腦裏的整個球場中去理解。

回到主題,在經歷過這種比賽之後,我開始意識到,足球並沒有看上去得那麽簡單,要想漲球,不但要反復動腦思考,也要配合比賽裏的實踐,同時在技術和身體等各個方面都要不斷學習。

上面說的這些方面,接受過系統訓練的職業球員基本上都明白,但是大部份業余球員根本不理解。你可能比那些你看不起的職業球員聰明,但是你身邊不具備形成這種認識的外部條件,所以最終還是會存在整體認識上的差距。

四、正規比賽初體驗

接下來說說我踢過的第一個正式的賽事。高二那年,我以子弟身份代表父母單位參加了一個市級的業余杯賽,在參賽的二十多支隊伍中,我們的實力大概可以排在第六名上下。

當時隊裏只有我是高中生,我發小,當時基本上可以達到甲B末端的水平,門將是乙級隊水平,此外還有2-3名有過專業背景的球員,剩下的職工球員,至少是以前校隊的水平,這樣的配置在業余球隊中不算弱了。那為什麽才勉強進前6呢?因為杯賽裏還有一支剛從乙級下來的球隊,有一支足校的球隊,還有幾支隊,半個隊都是乙級水平的球員,更重要的是這個杯賽的獎金不少,每個隊都不會有所保留,這種情況下,這些隊我們是真心踢不過。不過,除此之外的其他球隊,我們只要戰術沒問題,都是有機會贏下來的。

我當時沒什麽正規比賽的經驗,所以當教練問我有沒有擅長的位置時,我自稱邊路位置都能打,最後教練把我放在了右邊後衛的位置上。

插入內容一:評論區有球友問,為什麽讓我一個短板打右邊後衛,不會踢的應該丟到前面去,我來簡單解釋一下。

1 我們當時組隊時間短,還不到半年,平時踢的比賽場次少,所以我的身體素質和基本功掩蓋了自身缺乏比賽經驗的問題。

2 踢杯賽之前,我還是基本能夠勝任的,和普通球隊的友誼賽,我在邊路還有速度優勢,直到遇見全隊乙級水平的球隊,才暴露出對高水平比賽節奏的不適應。

3 幾名職業球員做隊友,如果在一個區域面對幾名業余球員,這個區域會出現降維打擊的局面,我們隊專業背景的球員比例不夠,打強隊時,不單是我,大腿覆蓋不到的區域都可能被曝。

開始幾場的對手,實力上和我們有差距,這種比賽中,我和球隊大腿的差距並不明顯,直到中期首次對陣乙級俱樂部的那場比賽,我才切實感到了差距。我發小打後腰,應該強於對手的平均水平,拿球穩,能擺脫、出球,再加上我們的後衛也有科班球員,處理球不比對變異數多少,因此雖然我們的整體實力比不過對手(人家沒有短板),但後場還是能夠頂一頂的。

不過我個人的表現就和之前有了很大差別,面對這種水平的比賽明顯適應不了節奏。我拉邊要球,對方的邊鋒就開始快速移動逼近,前腰和前衛也提上來,壓縮這一側的空間,造成我看不準出球路線,面對這種逼搶,以我的控球技術根本不敢持球,慌張之中只能大腳,和踢之前的隊完全不一樣,感覺一下子回到了剛開始和足校的人踢球時的情景。

中場時,發小來提醒我,「邊後衛拉邊就是一個出球點,所以對方邊鋒肯定要頂你,不要慌,拉邊時稍微往回落一些,這樣他要頂你太深的話,就把我們中路的空間就露出來了,你的作用就起到了,如果他不頂,你接球的空間就大了。另外,分給你的球,捲動過程種先看中路我的位置,如果看到我身後沒掛著人,就一腳球推我地面」(提前觀察太重要,受益至今)。

插入內容二:評論區有朋友提出,提前觀察隊友位置這點,在最開始踢球時就應該學到了,怎麽我踢了這麽久還不會。

的確,剛踢球時,就總聽到專業教練喊,「先看人,再接球」,似乎非常簡單,但要真正理解運用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業余球員只是象征性觀察,或者不知道應該觀察什麽,在遇到強隊時,他們的幾名球員會同步地在一個區域內突然提速封堵路線,如果你的觀察沒有針對性(比如後腰的位置,周圍有沒有防守,他是否正在回撤,等等),其實是沒什麽效果的。

現在踢球,我會有一些突然的加速、減速或者變向移動,制造出和防守者之間的距離之後再去要球,這樣有充分的時間回頭觀察,根據防守者的意圖決定如何接球,怎麽停球,這種踢球思路的形成,需要反復在比賽中去體會。比如,某次回頭晚了或者觀察不足,陷入圍搶,球被斷了,下次你整個人的移動,回頭觀察的時機,接球的姿態,都會做出修正,所以,這不是簡單的聽到一句「回頭觀察」,就能真正理解的。

大家可以回想自己剛學車時的情形,教練告訴我們路口左轉,要觀察哪些地方,我到了路口,頭轉過去了,眼睛看過去了,但其實啥也沒看見,因為不理解。直到開車幾個月後,遇到過各種情況,我才明白,「哦,原來觀察這裏是因為這種情況啊」,不上路你是學不會開車的。

足球是類似的,原則都告訴你了,「進攻時中後衛要前提,與後腰保持適當距離「,但是大家看看多數的業余球隊,踢上個十分鐘,中後場基本都是脫節的。為啥?教了還不會?因為不在比賽中實踐,你不是真的學會了,只是記了個口訣而已。職業球員有大量的訓練和比賽,可以在對抗、競技的環境中去體會這些原則,理解運用,這恰恰是國內的業余球員最缺少的一個條件。

另外,他也提到我的位置對他乃至整個球隊的影響,「進攻時邊後衛向兩側展開的角度不合適,中路會非常擁擠,後腰拿球的難度就會增大,後腰拿不到球,前場兩個邊路就很難舒服的接球,全隊就很難打出進攻套路,那樣踢球完全是撞大運」。

現在回想,之所以比賽強度一上去,我就腦子發懵,正是因為我對很多足球比賽的原則,只是知道,但不理解,直到面對真實的比賽環境,再加上發小適時的提醒,我才真正體會到它們的作用。由於整體實力的差距,我們基本是被壓著打的,尤其是我這一側,防守時,我基本是掛在對方的邊鋒身上,但由於缺乏經驗,半場還是被對手拿到一次助攻,造了一個點球。(因為經常判斷失誤,跟不上他的轉身,發小教我怎麽犯規,結果送了個點)

下半場比賽,對手已經領先兩球,可能是為了避免受傷,他們的逼搶強度下降了不少,這給了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思考,我開始嘗試按照發小說的思路去調整自己,提前觀察對手的位置,選好自己拉邊的角度,然後迅速落位,提前看好後腰的位置,有機會第一時間交到腳下,效果真的非常明顯,我的選位和出球越合理,後腰接球時就有越多的機會轉身,面對進攻方向,他就可以更好的完成組織工作。這時,我開始體會到,邊後衛拉邊的距離,回撤的程度,決定了對手上搶的深度和寬度,我的選位如果夠聰明,他們的陣型就難以保持緊湊,會漏出更多中路的空間,我的移動實際上是在給後腰創造接球空間。

由於比賽壓力減小,我甚至開始嘗試直接起球,向場地的另一側轉移,但效果並不理想,結果場上就被發小教育,「轉移是好,但你得觀察場上空間,這麽長距離的轉移,球速不夠的話,對方早就落位了,我們整體都沒移動過去,形成不了人數優勢;而且這種轉移,就把中路球員(說他自己吧,哈哈)變成廢子兒了!為什麽有後腰,邊後衛,邊前衛這些位置,因為分工不通,大部份時間應該由後腰來決定從哪一側進攻,而不是邊後衛決定,你這樣踢就不是依靠整體在踢球了」。

比賽的最後階段,我們已經輸了4個,對手的節奏更慢了,我也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拿球,嘗試調整自己,更好的和周圍的隊友聯動。我發現,在更深地理解了所在位置的功能後,自己的作用就會大增,雖然技術和身體上還是同一個我,但卻成了一顆更有用的棋子,雖然比賽輸了,我踢得也不號,但我第一次體會到融入整體去踢球的重要性。

從那場比賽之後,我似乎才對足球比賽開竅,開始學會觀察場上的局面:本方中後衛在向哪裏移動,我自己要如何移動;後腰什麽時候會靠近我,我怎麽給球,方便他接球轉身;防守時我離中後衛多遠,能讓對方不好打我身後,等等。我的每一次選擇,每一步移動,都會對身邊的局面產生影響,這是一種對足球運動的整體認識,如果我沒和半職業球隊比賽過,沒有面對過那種節奏的逼搶,我就很難對這些事情有切身地體會。

後面的比賽中,我發現面對不同水平的對手時,所暴露出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就像我之前說的,面對一些墊底的弱隊,職業球員能過他們,我也能過他們,這導致我誤以為自己和球隊大腿的水平差不太遠,但是真到了踢強隊的時候,半職業的隊友還是能和對面掰手腕,而我就歇菜了。這就好比,一個8歲到美國的小孩,和一個出生在美國的小孩,英文水平都可以碾壓30歲移民美國的人;但是當二者和其他出生在美國的小孩交流時,英文水平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五、業余球員的錯覺

客觀來說,早年和專業球員一起踢球打下的基礎,再加上後來參加的幾個水平不錯的賽事,使得我的足球比賽經驗,在同齡的業余球員中,算是比較多的。有意思的是,面對職業球員那麽狼狽的我,在參加存粹由業余球員組織的比賽時,竟然也能做到閑庭信步,感覺拿球的空間、時間都好充分,可以從容的完成動作。這些年的經歷也讓我看到,一個業余球員對職業足球的認知,對自己的評估,和他所處的足球圈子水平高低是相關的,很多業余球員容易自以為是,是因為沒有和職業球員踢過正規比賽(需要有獎金),這種差異你和他講他也體會不了。

通常情況是,一只業余球隊去找一群職業的約友誼賽(比較少,一般人家不願意),由於自己全隊都比人家弱好幾檔,對手通常不會全力防守,你如果是業余隊裏的大佬,自己來兩下過了兩次職業球員,瞬間就會覺得,「我也不比他們差多少」;另一種情況相反,就是你自己在職業隊那一邊,因為隊友都太強,妥妥地血虐對手,你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也和隊友一樣厲害。

最好的檢驗是,雙方大部份都是職業球員,你去一邊頂替其中一個位置,這時你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一下子被打擊到開竅也說不定。比如,兩個乙級隊踢比賽,讓你出任其中一方的後腰,保證你球都接不到幾次,就算接到球,在腳下多待一會,馬上被斷,這才是你的真實水平。再想象一下更極端的例子,14年皇馬對巴薩的比賽,讓你頂替布教授的位置打後腰,逼搶你的是C羅,本澤馬,大聖,魔笛這樣的球員,自己體會一下,換作是我,腿不軟能站穩,就是成功。

六、認識的差距

講了這麽多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就可以引出我開篇提到的, 業余和職業的真正差距,是對於「足球是怎樣一項運動」的認識差距 ,其實是一種腦力(主要是後天學習)的差距。

事實上,一個職業球員,即便我們把他的基本功降低到和我差不多的水平,除非我是極少數的天才,否則他的實力還是遠超過我。

停球水平接近,他更了解所在位置周圍的常見出球路線,因此可以透過提前移動,或者半側身接球等方法,大大降低停球難度,最後的效果就會更好。

傳球精度接近,他可以透過接球前更好的觀察,上半身的欺騙動作,出球時機的變化,獲得更好的出球路線,從而提高傳球成功率。

傳中品質接近,他可以做給中路的前腰,然後自己反跑下底,從而獲得更充分的調整時間,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傳中品質。

體能接近,他可以透過更好的選位、預判,來節省大量的體力,從而在整場比賽中,表現出比我更出色的移動能力。

力量接近,但他對足球的飛行路線、落點、彈地高度,我們所處的位置,判斷比我更準確,這使得他可以先向有利的方向移動重心,先做動作,並且選擇最合適的身體部位和我接觸,所以總是會在對抗中占據優勢。

這些動作,是出於職業球員對形勢更好的判斷,是處於對足球比賽中各個環節更深的理解,雖然很多職業球員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們大量的接觸類似的場景,因此在直觀的認識上,肯定是存在優勢的,我們應該承認這方面的差距。

足球是一個團隊運動,是一項需要不同角色去共同協作的運動,一個職業球員腦子裏對於這個基本原理的理解,肯定要超過業余球員。當然,我們說的是兩個群體,大家不要拿個例去杠。

讓我舉幾個例子:

中後衛指揮防線造越位。這個戰術我們隊就用過,不是一般的難,我作為邊後衛需要不停的瞄著中後衛的站位,他上我也要上,只要慢一點就會被對方反越位。但這個戰術,其實對中後衛本身的要求是更高的,他一方面要觀察對方的前鋒是否要跑,對方的中場是否想傳,另一方面要判斷我們的陣型是否來得及造越位,這種一瞬間對空間的感知能力,決策能力,你光靠天生智商高是不夠的,必須要有長期的比賽經驗。

後腰接球轉邊。他來向右邊後衛要球時,必須要知道身後防守球員是想貼身,還是和自己保持距離,從而判斷接球後能不能第一時間轉身;本方左路的邊後衛,邊前衛大概在什麽位置,從而判斷轉身後有哪些可能的出球路線;本方的中後衛離自己有多遠,遭遇逼搶時,他是否可以作為一個出球點,這些都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考慮到。(知道布教授的頭為啥像撥浪鼓一樣了)

這樣的決策,在足球運動中可以說無處不在。一個球員在場上,時刻都要考慮到球場空間的情況,了解隊友和對手的位置,預見自己的移動、傳球會給周圍的隊友和對手,帶來怎樣的影響。因此,足球比賽就像一盤高速進行的真人象棋,大部份時間需要的是嚴謹的團隊協作,只有極少數時間需要局部的靈感,「團隊協作」的觀念人人都能說,但是能在球場上實施出來的業余球隊,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大家可以自己去觀察,絕大多數的業余球員,在場上遭遇突然的壓迫時,第一反應是「長球」,處理緊急情況時的原則是,能長不短,這體現出業余球員的一種心裏,就是在遭遇緊逼時,會忘記自己身邊有隊友可以與自己協作,分擔壓力,似乎自己是獨自面對來搶球的人。而職業球員恰恰相反,他們在突然的壓迫下,更習慣護球等待隊友接應,或者第一時間先把球摘給身邊壓力更小的隊友,然後自己在移動接應,總之是要依靠協作來抗衡壓力。

中國的很多職業球員,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不善於系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但這不等於他們沒有自己對足球的認識,只要不是天賦特別差的人,經過多年的訓練和比賽,都會有比較完整的足球理念,但很多時候,他們的表達確實有困難,這也是國內許多青訓教練的一個比較大的局限。

那我們業余球員一半在場上都想點兒啥呢?

「昨天我看了巴薩比賽,梅西和小白是這樣配合的,咱倆也來模仿一個」

「後面有人追我,我假裝減速一下,再猛的一加速,就擺脫了」

「哇,後點有個家夥是我們的球衣顏色,應該是隊友,兜個弧線找他,我去!沒兜好!出底線了」

更有甚者,

「我去要球轉身,來個橫向大範圍轉移(根本不觀察),哈哈,這回隊友見識到我的視野了吧!」

「我要跑身後,跑身後,跑身後,我是英紮吉!」

「隊友都離我太近,直接推給他們太平庸,怎麽顯示我的意識,我得想辦法直塞,一劍封喉」

這就是業余球員的常見心理活動,我們在內心深處仍然把足球看作是一個

1 VS 1,1 VS 2,2 VS 2,2 VS 1 ...

的運動,它對我們來說更像是射擊或者格鬥遊戲,而不是一項團隊協作的運動。很多時候,我們在球場上並沒有位置、分工、區域、聯動這些概念,maybe在沒有緊逼的情況下,我們會刻意做一兩次轉移,回傳,假裝自己有這些概念,但其實還是沒有。

七、第一人稱體驗

當然,我並不是說業余球員裏沒有天才存在,而是說, 在足球領域中,天才如果沒有接受過系統訓練,仍然無法和透過系統訓練培養的普通職業球員抗衡 ,即便你的天賦高如梅西也不例外。

假設你是一個語言天賦極高的中國人,我只是個普通中國人,我2歲來的北美,你33歲來的北美,如果咱們倆一起學習阿拉伯語,那你的學習速度可能遠超過我,但是要說英語水平,無論你怎麽學,我都完爆你沒商量。

足球也是類似,你可能有非常好的空間感,但沒有在青少年時期透過專業訓練,把這種天賦與足球運動的思考方式相結合,也許比起其他和你一樣沒有受過系統訓練的人來,你的足球天賦非常明顯,但是你的足球水平,不可能超過從小接受系統訓練的普通職業球員,為什麽呢?因為你沒有形成對球場空間的一手認知,這是無法彌補的。

我們從電視鏡頭中俯瞰球場時,看到羅本、梅西內切,你會覺得後衛的動作好慢,進攻球員只是輕微變向,一步內切,怎麽後衛的重心就沒了。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你沒有站在第一人稱的角度看過類似的變向,羅本沖向防線的速度,如果從後衛的視角去看,就像一個人當街拿著砍刀追你,然後飛撲過來砍你一樣快,一樣壓迫。你會看到類似這樣的場景,羅本離你三米的時候一個變向、兩次觸球,下一秒已經朝著另一個方向奔出三米開外了,這麽高速的變向,你不但現實中沒見過,可能連想象都想象不出來。所以,你腦子裏想象的內切,是基於電視畫面中看到的速度,遠鏡頭會把人的動作速度放慢,振幅縮小。另外,如果是現實中踢球,你自己內切進去(假設你可以)一看,哇,大禁區線怎麽離門這麽遠啊,電視上的羅本兜遠角跟踢點球似的,怎麽那麽輕松。

很多人看比賽時,總覺得有些傳中特別好處理,只要輕輕一碰就能進球了,職業球員怎麽會打飛呢。但是,如果你自己和職業球員同場踢過球就會明白,電視上看起來慢吞吞的地滾球傳中,實際上可能是以接近你射門的速度滾過來的,還帶著旋轉、彈著地,你後面被人追著,前面身高190的職業門將,倆胳膊一張,直接遮住大半個球門,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是什麽感覺。

總的來說,我們業余球員對足球的理解,很多時候是基於俯瞰比賽得來的空間認知,這種認知和我們親自踢球時面對的球場空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果沒有大量的比賽和第三人稱視角的人提醒,自己是很難將二者統一起來的。

八、結語

所以,不要盲目地認為,職業球員主要是身體比我們好,基本功比我們好,如果我們小時候去練球,有他們這樣的硬體條件,現在絕對比他們的足球水平高,也許我們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麽有天賦。即便在中國,我接觸過的很多職業球員,腦子也是非常聰明的,當然這不等於他們的個人素質和文化程度,實際的問題是,他們沒有足球已開發國家的先進系統,提供適齡的訓練、比賽機會,把自己各方面的足球天賦精準的轉化成個人能力。

最後還是點一下題:

在中國,職業球員的水平雖然不如已開發國家,很多球員的受教育程度也不高,但他們作為足球運動員,經過多年的訓練、比賽,在對足球運動樸素的認識上,一定是完整的,至於他們能否系統的表達自己的認識,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而中國的業余球員,大部份沒有經過哪怕是短期的系統訓練,再加上業余足球的正規賽事數量不夠,大部份球員都缺乏比賽經驗,所以對足球運動的認識都是片段的、不系統的,因此在踢球過程中,普遍不清楚足球運動的基本原理,更不要說在比賽中去運用了。

九、補充內容

之所以在這裏分享我自己的踢球經歷,是想告訴大家,尤其是年輕一點的足球愛好者,踢球是沒有門檻的,但是想踢好球,還是有一定門檻的,如果你真的熱愛足球運動,就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多投入一些時間和精力,花心思去提高自己的足球水平,爭取參加一些高水平的業余比賽,其中的樂趣絕對要超過一輩子瞎踢。

我自己30以後,半月板就不太好了,身體素質大幅下降,因此更多地註重動腦踢球和依靠整體,回頭去看,如果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有更多的比賽機會,有今天這麽多的訓練資源,那我的足球水平可能會比現在高一大截。

即便到了40歲,我也還是覺得自己有提高的空間,下面是我自己從中受益的一些可以漲球的方法:

1 有時間老老實實地練練巔球,多大歲數都不晚。不要追求數量,要註意自己對球的控制能力,巔球的高度,是否帶轉兒,如果能夠控制的好,比賽中處理半高球的水平,會給你驚喜的。

2 賽前不要在那裏傳中、抽射,找一個隊友互相推球。左右腳都要用到,一腳出球,越來越快,控制好觸球部位,保持球不跳起來,做好這個,你在場上的出球品質會非常穩定。

3 比賽時,經常擡頭、回頭(在替補席就不用回頭了)觀察。這種觀察除了能幫助自己比賽,還可以向隊中水平較高的隊友學習,留意他的選位、動作,好的東西一定要拿過來變成自己的。

4 特別註意對半高球的處理,遠距離的半高球過來時,數一下自己用了幾次觸球把球控穩的,找出那些沒必要的出球,或者影響你處理速度的細節,想辦法提高。

5 養成習慣,任何時候用最簡單穩妥的方式處理球,首先完成所在位置的本職工作,不要老是想著幹一些自己位置、角色之外的事情。

6 看五大聯賽時,特別留意那些和自己踢相同位置的球員,看看他們整場比賽都在幹什麽。

7 多看一些國內低階別的比賽錄像,比如中乙,甚至女足。因為這個級別的球員,他們的處理球思路,技術動作,比五大聯賽的球員更接近你的比賽水平,具有更多的參考價值。

8 如果時35歲以上的球友,強烈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年紀和踢球的場地,選擇合適的球鞋,保護好自己的膝蓋,如果踢球的場地不是很長的天然草,我自己都會選擇MG的短釘球鞋。這種鞋底,如果你不是純粹的速度型球員,抓地力是足夠用的,最重要的時受力點分散,可以減少膝蓋的壓力。

在這裏,我也試著推薦一款球鞋,35歲之後,我選擇的都是和下面這款類似的鞋底,對膝蓋的損耗更小。如果你覺得這款球鞋適合你,可以考慮從下面的連結購買,我也會因此得到一點收益,這可以幫助我有更多的業余時間來寫作,謝謝。

最後,沒想到知乎上還有這麽多熱愛足球運動的網友,感謝大家的評論、反饋和耐心地閱讀。

很多評論中都提到,自己在看球和踢球過程中存在的割裂,針對這個問題,我開始了一個【看球學踢球】系列,專門討論「如何在觀看足球比賽時,把各種直播畫面中的場景,對映到自己平時踢球的場景中去理解」。下面是已經完成的部份,歡迎各位閱讀、反饋和進一步交流:

  1. 引言
  2. 觀賞與學習
  3. 建立看球的參照系(上)
  4. 建立看球的參照系(下)
  5. 轉播畫面中的空間
  6. 對應第一人稱視角
  7. 理解球員的決策
  8. 該學什麽,能學什麽
  9. 在比賽中檢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