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裏總有人說才入住一個月沒資格評論好壞,那我現在更新一下,已入住兩年多了,感受沒變,這個決定超明智!
原答案:
我家就是開放式廚房……總體感受就是:太棒了!
為什麽要做開放式廚房?
新家的廚房不大。在原來的結構中,一進門左轉就是廚房入口,走進去,只有一面墻壁可以做櫥櫃,面積小,光線差,還沒有放冰箱的位置。這一切讓我陷入深深的絕望中……
最初只想改一下廚房開門的方向,把原來的門洞封上,然後在客廳與廚房之間的墻上重新開鑿做推拉門,改好後使廚房門對著客廳,做好飯端出來能直接送上餐桌,就不用繞彎兒了。後來在跟設計師聊方案的時候,他問我們,「考慮過開放式廚房嗎?」。突然這麽一問,把我問得心裏咯噔了一下,不是沒有想過,但總覺得開放式廚房不適合咱中國人。
如果做了開放式廚房,就可以改善現在廚房小、光線差的問題,透過調整結構,冰箱也有位置可放了,還能使廚房、餐廳、客廳變成一體,空間看著更大。更重要的是,開放式廚房能夠讓我們一家人保持隨時溝通的狀態,感覺沒有比這個更棒的了。畢竟,誰都不願意孤獨得待在小黑屋,吭哧吭哧得埋頭做飯、洗碗吧。
但開放式廚房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就是油煙、味道,其次還有噪音的問題。所以,在是否「開放」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是經過了一番慎重思考的。
我們是一家四口,跟一方父母生活在一起,平時在家都是爸媽做飯,做飯的頻率非常高,90%的時間選擇在家吃。爸媽非常註意養生,講究飲食健康和多樣性,不吃辣椒。做菜常用的方式之一,就是用開水把蔬菜焯一下,加入調料即可食用,就算是炒菜也會盡量少油少鹽,所以做飯的過程中產生的油煙、味道相對較少。
其次關於廚房的噪音,還是要看每個人的耐受性。能夠接受的人感覺是在聽一場由鍋碗瓢盆組成的生活交響樂,不能接受的人自然會覺得十分煩躁。慶幸的是,我們全家屬於前者。這樣分析下來,還有什麽可以阻擋「開放式廚房」的夢想嗎?那就去實作吧。
入住感受
入住了一個多月,我想說,開放式廚房簡直太棒了!每天都慶幸當初做的這個決定,想當初李先森一個人在廚房忙活的時候,總忍不住給我找事兒,現在嘛,他在廚房炒菜做飯,我在吧台玩手機並及時給與監督指導,哈哈,為此我們還拍了一段小視訊給大康寶一樂。
https://www.zhihu.com/video/929640832552808448當然更多的時候,是爸媽在廚房忙著,我們吃現成的。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家裏正準備吃餃子。媽媽在吧台上剁陷兒,爸爸坐在大桌子旁擇菜,兩個人有說有笑。
開放式廚房除了能夠實作家人隨時交流的需求外,它還實作了我們的「吧台夢」,吧台實在太好用了。它是下廚人最愛的切菜台面,因為它足夠的寬敞(長1.56公尺,寬0.64公尺),另外在這裏切菜,還能照看到客廳的情況,順便看看投影。
其次,吧台具有強大的儲物能力。上面的抽屜可以收納一些零碎的廚房工具、調料,下面的櫃子可以放一些鍋具、糧食。
最後它還是家裏重要的中轉站。早上買菜回來,媽媽會把菜從推車裏拿出來,先放在吧台上,然後再分門別類得儲存起來。以前沒地可放的時候,都是直接甩在地上。
從冰箱裏拿出吃的,也可以先放在吧台上,然後再料理。炒好的菜,也先放在吧台上,再端到餐桌,以及吃完飯後,收拾好的碗筷,還是先放在吧台上再拿進廚房。有了它,感覺我們少跑了很多路啊。
順便還做了喝水區域
決定做開放式廚房以後,砸掉了客廳與廚房之間的半堵墻(非承重墻),留了另外半堵承重的。本來還在郁悶無法全部砸掉,後來轉念一想,這面朝向客廳的部份剛好可以做個收納區,放一些跟「喝水」有關的瓶瓶罐罐,這個地方最好要有幾塊隔板,茶葉、枸杞、菊花什麽的就放在隔板上,想喝的時候直接拿過來,一目了然。這個地方最好要有水源,方便接水,最好要有電源,方便插熱水壺,最好要離餐桌近……
除此之外,我們把電飯鍋也遷移至此,空出了寶貴的廚房台面。隨著電飯鍋的「出走」,大米呀、八寶粥啊,這些糧食也放在了喝水區域下面的櫃子裏,繼續為廚房減負。
入住兩年多了,這個區域的使用體驗簡直滿分!凡是與「喝水」相關的操作都可以在這個區域獨立完成,燒水、泡茶、洗杯子……而且還衍生出了很多新用法,包括但不限於:洗水果、洗手、漱口、澆花、沖淡醋泡過的黑豆、給電飯鍋添水……以前在舊家單單是為了澆個花,就要在家裏跑來跑去的折騰史,一去不復返啦!
感謝大家的喜歡,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希望了解我家更多情況,可關註我的公眾號(一亭一木),上面有更多我的原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