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做律師收入很不穩定,這違反了他們拼盡了全力考高分的初忠。
從歷史上來看,尖子生大多不善於進行交際與情商的輸出。
此外,這些尖子生的老師們也敏銳的發現了律師行業現在遇到了極大的問題,並不是一個朝陽行業,所以他們選擇了不從事律師,筆者認為這些頂尖生們的選擇代表了一股風尚,值得我們現在所有的法學院的學生們效仿,如果想從事律師行業,可以在二十年之後再從事,那時的話,律師行業的風評與市場都會好很多,屆時積累 了經驗與人脈資源後再入這一行,可以一鳴驚人,豈不快哉。
總的來說律師與法律行業現在存在以下現狀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以下是原答案
目前中國的律師行業的發展遇到了很大的問題,筆者認為這個問題應當從找問題的角度來出發,而不是從鼓吹的角度來回答,否則一定會誤人子弟,也不利於中國法律行業的未來發展。具體而言,筆者認為律師行業的問題如下:
一、法律服務市場的蛋糕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律師人數的生存需求。
與日益增長的近百萬律師人數相對比,中國的法律市場並未呈現出高增長態勢,導致越來越多的律師遭遇生存危機,所以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不建議更多的法學生從事律師行業;
二、法律科技公司與法律服務者擠占律師生存空間。
大數據時代不斷成長的法律科技公司將代替低層級的法律需求,低層級的法律服務者的生存空間將更加惡劣;
不僅如此,法律服務者的成長與學習,不斷擠壓律師們的生存空間,大量的業務被他們承擔,由他們代理出庭。
三、律師服務同質化嚴重,沒有特色,沒有創新,靠惡性競爭打價格戰爭取業務,呈現出增長態勢
前段時間武漢一個律所收了一個癌癥患者20萬的律師費,在被當事人舉報的同時,還遭到同行的排斥,認為收費太高了,這個案件筆者曾經發表過觀點。
目前為止中國律師的業務型別還是比較僵化的,在這個基礎上收費不能提升,打價格戰的情況非常突出,律所與律師之間對於企業類客戶的收費行為沒有自覺進行抵制,反而進行攀附。
綜上而言,律師行業與法律行業暫時沒有前景,狀態很不好,所以筆者建議那些想選擇律師的同學們慎重,不要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