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宋仁宗是個很偉大的皇帝嗎?

2015-04-25知識

在位前11年可能還真的算得上好皇帝,對平民百姓而言甚至可以說是宋朝接下來250年中最好的10年。按照彭信威【中國貨幣史】的研究,1020年代宋朝平均米價為399文/公石,成功維持住了宋朝開國以來的較低水平,到了1030年代就猛增到804文/公石,1040年代更是飆漲到了2900文/公石,此後宋朝米價長期維持在1000文甚至1萬文以上。

劉娥主政期間(1022-1033),首先將天書與真宗陪葬,廢止了真宗後期勞民傷財的天書運動,然後一年時間就將五鬼之首的丁謂貶黜,重用王曾、呂夷簡等人,停止大興道觀,轉而興修水利、發行交子,宋朝政局因此而逐漸穩定下來。

劉娥攝政的十一年被【宋史】稱為「內外肅然,紀綱具舉」(【段少連傳】)、「天下晏然」(【呂夷簡傳】),雖有粉飾成分,可能也並沒有誇張多少,按照一篇統計宋朝農民起義的文章,從真宗後期到仁宗前期的確沒有爆發太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直到1040年代的慶歷年間才開始重新發生有較大影響力的起義。

這些局面在仁宗後期已經基本不復存在,而這很可能要歸因於仁宗親政之後的財政惡性迴圈。仁宗首先在和平時期就開始冗官和濫加賞賜,結果與西夏一開戰,費用和物價就沖到了天上,因為對西夏戰事不利結果被遼勒索,被迫增加歲幣,然後戰後為了防範遼國和西夏又大舉暴兵,軍隊超過百萬,軍費自然更加無底洞。

到1049年,宋真宗留下來的每年2400多萬貫的巨額盈利已經「所出無余」,為了填補財政虧空又進一步盤剝百姓,結果」勢官富姓,占田無限,兼並冒偽,習以為俗「(【食貨誌】),天下晏然的局面已被「盜賊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強如一火」(歐陽修)取代。

那麽脫脫對趙禎的評價「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是否嚴重過譽呢?我認為這主要是根據【地理誌】,由於宋仁宗時期宋朝體量也確實又擴大不少,從真宗後期的603萬戶增加到了1246萬戶左右(嘉祐八年),單就戶數數值而言甚至已經超過了東漢末年,人口的急速增長確實加大了統治難度,那麽仁宗在位41年(親政30年)之久而勉強保住了江山,相對於有些一朝功夫就把王朝作沒了的昏君暴君自然還是要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