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樓主一樣都是工科生,不同的是我讀【經濟學人】已經有三年了。下面說說我的一些方法和體會吧。
------------------------------------------分割線,前方高能預警----------------------------------------------
閱讀前需要的工具準備:
1. 電腦(由於資源都是電子版本,因此推薦在電腦上閱讀,後續的查詞和整理也更為方便)
2. 電子版的英英詞典,推薦【朗文英英5】和【韋氏大學】,其他ESL英英詞典如【柯林斯第三版】【劍橋英英詞典】也可以。建議使用開源詞典軟體如Mdict,深藍詞典或者靈格斯詞典,以上的軟體都可以一次性載入多本詞典,有利於查詞時加深對單詞的理解。上面軟體的下載及使用方法都可以在網上找到。不推薦有道及金山等英漢詞典。關於英英詞典的使用及介紹 @惡魔的奶爸 之前的回答有提到過。如果是線上學習的話推薦一個很好用的查詞網站Vocabulary.com
3. Word 文件(或其他記事本工具)
-----------------------------------------------------------------------------------------------------------------------
目錄
1. 經濟學人各板塊文章介紹
2. 怎樣高效利用經濟學人資源
3. 進階版:經濟學人賞析
4. 更多
1. 經濟學人各板塊文章介紹
跟 @黑川 一樣,我們先來看看每一期的經濟學人都包含哪些內容。這是某一期的文章目錄
1. The world this week: 主要是對過去一周發生的時事進行梳理,有點類似BBC和CNN的新聞報道,包含時事新聞和財經類新聞。對應音訊朗讀的語速較快,適合作為聽力訓練材料。
2. Leaders: 即社論,對本周熱點事件進行報道和解讀,文章長度中等,每篇的單詞量在500到1200之間。社論文章往往寫得短小精悍,資訊量大,個人認為是TE中最有閱讀價值的板塊之一。
3. Letters:讀者來信,經濟學人的Letters版塊刊登了每周的讀者來信,雜誌的定位為面向全球高端人群,給經濟學人寫信的讀者包括大學教授,高層政府官員,國際組織負責人,甚至還有國家元首。這些信件用詞精確,論證嚴謹,非常具有可讀性。去年經濟學人曾經做過一個China and the Internet 的特別報告,指責我朝的網路審查制度。文章發出不久後就收到了中國駐英大使對此的聲明和解釋。我們可以從讀者來信中學習怎樣就一個觀點進行論證和反駁,從裏面也可以學到很多議論文論證的經典句式。
4. Briefing: 該板塊主要是對一個特定的熱點話題進行深度討論,一般每期都會有一個話題,比如之前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世界杯,谷歌,線上教育,大學改革等。推薦閱讀。
5. United States, The Americas, China ,Asia, Middle East and Africa ,Europe ,Britain ,International 這些板塊分別是對世界各大洲和三個國家(美國,中國和英國)的本周熱點報道和評論。
6. Business : 商業板塊,主要報道解讀本周全球熱點商業新聞,資訊量大,是很好的商業資訊獲取渠道。
7. Finance and economics : 財經新聞,主要是對相關財經新聞的報道。 值得一提的是經濟學人並不純粹是一本專業的財經雜誌,它其實是一本覆蓋了政治,科技,文化,藝術,商業,財經等的綜合雜誌。即使是財經板塊也對讀者非常友好,沒有太多復雜的專業術語,文章中有時候甚至連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這樣的單詞都會拿出來解釋。所以各位不用擔心因為專業知識不夠而讀不懂文章。
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板塊,大部份文章長度在500到1500詞之間。文章難度較高,有時候會出現不少專業術語。據說是考研文章的重點題源。
9. Books and arts: 文化及書籍板塊,主要內容是書評和對一些文化現象的討論。這個板塊的文章往往生詞較多,用詞也偏文學化,想提高詞匯量的同學可以重點精讀此板塊的文章。
10. Obituary :訃告。經濟學人中很多訃告寫得愛憎分明,人物形象刻畫非常生動,比如之前對柴契爾夫人,曼德拉和馬奎斯的訃告寫得都非常精彩,推薦閱讀。
11.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dicators : 主要是一些商業及財經指數。
2. 怎樣高效利用經濟學人資源
首先說明一點,要能夠順利讀懂乃至高效利用經濟學人閱讀材料有兩個前提:一個是要有大致牢固的語法基礎,一個是要有一定的詞匯量基礎。
1. 大致牢固的語法基礎是指有個明確的語法框架,知道最基本的五大句型,關系詞,非謂語動詞,助動詞,基本的時態及語態,虛擬語氣,倒裝結構,比較結構等,如果覺得自己語法基礎不牢固的可以回去先通讀一本語法書(推薦【賴世雄語法】),熟悉基本的語法框架,然後在接下來的閱讀中不斷重現鞏固語法知識。
2. 一定的詞匯量基礎。經濟學人文章的詞匯量有難度,因此如果詞匯量太低閱讀學習的時候會困難重重。個人體會是當詞匯量超過20000以後讀起經濟學人及其他外刊(Times,New Yorker etc.)會輕松很多,雖然還是會碰到生詞(作為英語非母語學習者,這一點幾乎無法避免),但是不阻礙對文章的理解。詞匯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後對文章的理解不再被生詞所束縛,而是會上升到獲取資訊與賞析文章的階段。
怎樣獲知自己的詞匯量大小呢?這裏可以提供一個測詞匯量的網站Test Your Vocabulary , 測試的時候對自己要誠實,是多少就是多少。一般詞匯量在8000左右就可以開始讀經濟學人了。這裏要說一下詞匯量的問題,多大的詞匯量才夠用?我的理解是,越大越好。是的,兩三萬算湊合,四五萬也不嫌多。我們常常聽過段子說英美某地的農民一生只用到幾百個詞匯結果還是活得好好的,但我們要知道幾百詞匯量那是英美文盲的水平,如果你要當文盲的話,那我也無話可說。國外有人做過統計,受過良好教育的英語母語人士詞匯量普遍在30000左右,而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提高。所以在積累詞匯量的路上是永無止境的。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追求更多。
Okay, 前面鋪墊完我們進入正題,假如你詞匯基礎及格,語法靠譜,那麽接下來怎樣快速積累詞匯提高語言套用水平呢。我的方法是,配合英英詞典來精讀文章。下面是具體的操作。這是經濟學人最近一期的文章節選:
EVEN with the best will in the world—which, in 2014, has not been conspicuously
forthcoming
—the
outgoing
year could not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lanet’s finest. Between war, disease and
insurrection
, the past 12 months
have often seemed a
goryrelay
for the
apocalypse’s four horsemen
. But
look closely, and amid the misery there have been reasons for optimism. Whether
by
dint
of boldness or
stoicism
, there are numerous
candidates for the
coveted
title of The Economist’s country of the year.
In
fact 2014 was a bad year for the very concept of countries, as well as for lots
of individual nations. The pre-modern
marauders
of Islamic State (IS)
rampaged
between
Iraq and Syria, and Russian forces
dismembered
Ukraine, as if borders were
elastic
lines
rather than fixed frontiers. Boko Haram
traduced
the sovereignty of Nigeria while the Shabab
convulsed
the Horn of Africa.
South Sudan, a brand new country born only three years ago,
imploded
in civil war.
以上段落中加黑標註斜線的是可能會碰到的生詞,節選的兩段文章只有短短的162詞,但我們統計出來的生詞數就有16個。當然,不同的文章生詞出現的頻率會稍有不同,但節選的段落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我們把這16個生詞整理一下
1.
Forthcoming 2. Outgoing
3. Insurrection 4. Gory 5. Relay
6. apocalypse’s four horsemen 7. Dint 8. Stoicism 9. Coveted 10. Marauder 11. Rampaged 12. Dismembered 13. Traduced
14. Elastic 15. Convulsed 16. Imploded
對這些整理下來的生詞,我們接下來的做法是:吃透每一個生詞。怎樣吃透?這個時候我們的英英詞典就要派上用場了,舉個例子,forthcoming , 我們查詢後的結果如下:
以上分別是韋氏大學,柯林斯和朗文詞典對forthcoming 這個詞的解釋。我們可以從中提取出forthcoming 的幾個意思: 1. being about to happen 2. willing to give information ,那麽結合原文」EVEN with the best will in the world—which, in 2014, has not been conspicuously forthcoming」 ,這裏的forthcoming 應該是選取第一個解釋」 being about to happen 「這樣我們也就比較清楚地理解了這個詞的用法。我們接下來還要把它們整理下來。前面的word文件就是為此而準備的(其他記事工具也行)。我們需要把forthcoming 所在的原句以及英英詞典裏的經典例句整理到word文件裏面。整理後應該是這樣的
1. EVEN with the best will in the world—which, in 2014, has not been conspicuously forthcoming —the outgoing year could not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lanet’s finest.(原句)
2. Keep an eye on the noticeboards for forthcoming events. (詞典例句1)
3. IBM is usually pretty forthcoming about the markets for its products.(詞典例句2)
詞典例句的選取應該遵守短小精煉,能夠覆蓋單詞主要意思的原則。我們透過這三個例句就可以比較好地掌握forthcoming的意思。接下來的15個單詞按照同樣的方法進行整理,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例句文件了。
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不斷復習文件,吃透這些詞語的解釋和用法(文件可以打印出來隨身攜帶)。經濟學人文章的特點是詞匯量大,生詞多,這個特點也決定了它是極佳的精讀材料。
事實上一篇1000詞左右的文章可以整理出30-50個生詞,如果每天能夠吃透一兩篇文章掌握所有單詞的話,你的詞匯量增長將會非常可觀。而且結合語境的記憶效果也非常好,容易轉化為積極詞匯。比如我們可以現學現用,很容易地造出像」I had difficulty getting any details. He wasn't very forthcoming=[he wasn‘t very helpful ].」 這樣的句子出來。
對於精讀過的文章,我們還可以這樣處理。經濟學人每一期的文章都配有相應的音訊(真正的業界良心)。我們可以在每天的精讀結束後合上文章,精聽剛才學習的內容,在聽的過程中會不斷重現剛才的知識點,也能夠借此鍛煉聽力。整篇文章我都精讀過了,為什麽有些地方還是聽不懂?這時候你就要回去尋找哪些地方聽不懂了。為什麽聽不懂,是單詞讀音不熟悉還是連讀略讀沒聽出來?透過這樣不斷反饋提高,直到能順利聽懂為止。
這種精讀法最大的好處是效率非常高,能夠很好吸收閱讀材料的精華。與其囫圇吞棗去讀大量的文章和小說,不如靜下來尋找適合自己的材料,好好做精讀。事實上用這種方法讀經濟學人,只要能夠堅持,按每天積累30個生詞計算,半年時間可以積累接近5000個生詞了,這足以使你的英文水平邁上一個新台階。
3. 進階版:經濟學人賞析
我們學英語最終的目的其實是將英文作為獲取資訊,與世界交流的工具。很多人學語言最大的誤區是:永遠都在「學」語言,但卻不敢在「用」語言上邁出一步,結果就導致學了十幾年英語只會用來考試。同樣,我們讀經濟學人的目標也是能夠透過經濟學人獲取到更多的資訊,學會去賞析經濟學人文章的語言美,而不僅僅是把它當成學英語的一個材料。
舉個例子,剛才那段節選文章裏有一句: The pre-modern marauders of Islamic State
(IS) rampaged between Iraq and Syria, and Russian forces dismembered Ukraine,
as if borders were elastic lines rather
than fixed frontiers.
讀到這裏有沒有一種「哇,寫得真牛逼「的感覺?是的,最後一句的比喻寫得太棒了,把國家的邊界比喻成橡皮筋,可進可退,可伸可縮,借此來諷刺IS和俄羅斯隨意入侵別國的行徑。
再來一個,怎樣表達「XX很流行,無處不在」?ubiquitous/commonplace/universal/pervasive 可以但不是很形象,經濟學人的商業板塊上曾經有一個句子」It is
getting harder to go anywhere without stepping on a piece of Lego-related hype」, "It is getting harder to go anywhere without
doing...", 這個句型很形象地說明了流行的程度——幾乎是隨處可見,躲也躲不開。我們可以造句如下:
1. It is getting harder to go anywhere without noticing all
kinds of Apple-related products.
2. It has become harder to do anything without using digital
gadgets——for many, they have become part of their life.
如果要表達下降,經濟下滑,你能想到幾個表達?decline,drop,fall? 我們來看看大神是怎麽寫的:
Eventually, America ran into trouble too. The tech-stock bubble burst in early 2000, prompting a broader share price slump . Business investment, particularly in technology, sank ; and as share prices fell , consumers cut back . By early 2001 America, along with most of the rich world, had slipped into recession, albeit a mild one.
Germany’s growth rate has tumbled to around 1%.
But if the world economy does stumble , restoring stability will be harder this time round because policymakers have so little room for maneuver.
短短三段話中表示下降的詞就有「slump, sink, fall, cut back, slip into, run into, tumble, stumble」,下次寫作文時是不是可以用上?
讀經濟學人的時候只要多留意就會經常發現這樣的句子,下次碰到時可以找個本子專門收集整理起來。筆記的形式可以參考經濟學人中有哪些好的句子和表達? 日積月累,靈活套用,相信你的語言理解與套用水平也會不斷提高。
4. 更多
前面介紹的方法我們可以把它叫做「經濟學人精讀法」。但這個方法是開放的,它不僅僅限於經濟學人閱讀,你可以把它套用到讀其他外刊,讀小說,甚至是教材學習上。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理想的學習材料應該滿足「i+1」的原則,即你的英語水平為i ,選取的閱讀材料難度為」i+1」,閱讀材料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同樣,這個方法還可以繼續擴充套件,比如可以結合文章音訊做口述總結鍛煉口語和聽力,積累文章經典句式提高寫作水平等。經濟學人可以挖掘的學習方法還有非常多,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堅持下去。各位如果有好的方法也歡迎留言討論。
另:我在公眾號「
英文悅讀
」上推出了一個經濟學人賞析系列,每周會對經濟學人上的好詞好句進行賞析,歡迎喜歡經濟學人的同學關註,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