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煉出完美的豬油?

2015-06-09知識

小時候,家裏有個古舊的陶甕,由奶奶一手掌管,其他人輕易不讓碰。

每次家裏煮餛飩、下面條,或是炒盤簡簡單單的青菜,奶奶就會神秘地從陶甕裏,挖出這樣濃白細膩的豬油:

一勺,只要一勺,所有平凡無奇的食物,都能被點化得香氣四溢。豬油特有的醇厚滋味,構成了我對「家的味道」的綿長記憶。

陶甕裏的豬油從沒斷過。用到見底,奶奶就會買來肥肉,架起大鐵鍋熬豬油。熬剩下的油渣,撒一點糖或鹽給我吃,咬破松脆的外衣,會滋出一小註噴香滾滾的油水。

離家之後,我再也沒有吃過那樣好吃的豬油和油渣。

今年,有了自己的小廚房,又從大廚那兒偷師了幾個小技巧,也試著自己架起鐵鍋,熬了一罐瑩潤的豬油。這才發現,只要掌握三個關鍵技巧,熬豬油真的沒那麽難呀。

一碗會發光的豬油拌飯,你也能擁有!

離春節只有一個月了,熬一罐豬油備著,做菜做甜點都用得上,想想也很美!

1 | 用什麽部位的肥肉?

板油和背膘,是常見的兩種用來提煉豬油的肥肉。

許多菜譜會教你用便宜一點的豬板油——就是豬的大肚腩。

但用形狀不規則的豬板油來熬,油渣易碎,還可能因為受熱不勻,導致小塊油渣熬得過焦,像這樣↓

熬出來的豬油也會比較渾濁粘膩

豬背部的肥膘肉就平整結實得多,方便切成均勻的小方塊,熬出來的豬油澄澈醇香,油渣也更酥脆

2 | 用什麽方法熬油?

熬豬油的辦法,主要有 幹出油、油出油、和水出油三種

幹出油 ,就是用肥肉單獨熬油,但初期溫度不好把控,很少人用。

為了讓肥膘受熱更均勻,有些人會用液體的動植物油和肥膘一起入鍋,有些人則會往鍋裏加水,這就是所謂的 「油出油」 「水出油」

油出油 受熱更快,出油也更快,但肥膘在高溫下會發生美拉德反應,雖能勾引出濃郁的香氣,但時間太長,也更容易發黃、酸敗。

水出油 呢,在水熬幹之前,溫度都能控制在100°C,豬油產生美拉德反應的時間比較短,成品雪白細膩,不易發黃酸敗,但香氣也會略欠一些。

如果是新手,當然是選水出油更穩妥,熬出來的豬油也便於久存。

3 | 開多大的火?

熬豬油的難點,在於火候。火太大,容易熬焦;如果一直開最小火,熬的時間太長,也會影響豬油品質。

我們查閱了不少文獻,又實驗了幾遍,結論是:控制在120-130攝氏度之間,最合適。

參考資料:濕煉及油浸提對豬油品質的影響[J].肉類研究,2012.(12):22-25.

如果家裏沒有溫度計,還有一個粗略的判斷方法。把手放在油面上方5厘米處能感覺到微微發熱;火苗呢,大概是這麽大(以卡式爐為例):

來,讓我們挽起袖子熬豬油!

厘清了這三個問題,就可以去市場的豬肉攤上,挑兩斤齊齊整整的背膘。

可以提前跟肉鋪老板預定背膘

如果肥膘帶皮,建議把豬皮和瘦肉切除。再把肥膘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

大一點也沒有關系,重點是大小一樣,受熱才均勻

滾水氽燙之後,撈出沖洗一下:

這一步的作用,可以簡單理解為洗肥膘,把容易加速豬油酸敗的雜質洗掉。

簡單洗一下鍋,肥膘塊重新入鍋。加一小碗清水,開大火煮沸,鍋裏的水會變成乳白色:

這是脂肪和水發生了乳化作用

等到水分慢慢蒸發變少,鍋裏的液體開始變成微微透明的香檳色,就可以把火關小。

不時用鏟子翻動一下,讓每一個肥膘塊能均勻地接觸到熱源。這時候,肥膘吱吱冒泡,廚房裏的香氣開始濃郁起來:

大概10分鐘後,會感覺到出油速度明顯減緩。這時候,就要註意油渣和豬油的顏色了。

這三個階段的豬油都還沒有熬過頭

劃重點: 要想在豬油顏色和風味上取個平衡,在第二階段就要關火濾油了。

記得在濾網上鋪一層吸油紙,能過濾掉一些小碎渣,不讓這些雜質加速豬油酸敗。

但豬油熬到這種程度時,油渣還是沒有炸透。如果想要更幹爽酥脆的豬油渣,可以濾掉豬油之後,把油渣送進烤箱烤一烤,或者再回鍋煎一煎,用鏟子壓榨出最後的油水:

但也別炸得太狠,發黑變苦就不妙了

怎麽知道豬油熬得好不好? 最簡單直觀的判斷方式,是 看顏色 。剛熬好的液態豬油,呈現澄澈的淺金色:

放涼的過程中,豬油會逐漸凝固,如同一團緩緩擴散的雲霧。

完全凝固的豬油會呈現柔膩的白色,泛出美好的沙啞光澤:

要是熬過頭的話,豬油會有點發黃,聞起來更香,也有人會喜歡。但這樣的豬油不適合長時間保存,容易酸敗,產生難聞的油哈氣。

如果平常豬油用得不勤,可以分裝在幾個小瓶子裏,撒一小撮鹽延緩氧化。 熬得好的豬油,足足可以放上半年呢。

有了豬油,手殘黨也能偽裝大廚!

豬油有一種點石成金的魔力,能把各種平凡食物打扮得熠熠生輝。最簡單的,就是在煮飯時加一勺:

哪怕是陳米,加了豬油煮出來的飯,也像是打了一劑玻尿酸,油潤圓滑,粒粒分明!

還可以用煮好的熱米飯,拌上一勺豬油兩勺海鮮醬油,撒上點睛的蔥花——啊,靈魂暴擊!

平平淡淡一碗湯面,臥一方雪白豬油,待它慢慢融化,香氣就出來了:

或者來碗拌面,讓柔韌面條根根掛上噴香豬油,吸溜吸溜就吃掉一大碗:

中餐有個用油之道: 葷菜素油,素菜葷油 。最普通的炒青菜,用豬油稍加點化,就會添一層豐富香氣和油潤質感。

再加一把豬油渣,好吃得能模擬飯店出品~

煮小餛飩,包湯圓,做芋泥、蛋黃酥,還有許多炒菜,都能用豬油來提香增鮮,讓你一秒變大廚!

讓人幸福到眩暈的豬油渣

快樂肥宅們,不要錯過金光閃閃的它!

出鍋的油渣稍稍放一會,蘸點鹽就能拿來下酒。要是扔進白糖裏打個滾,松酥甜潤,卡路裏什麽的,不存在的!

碾碎了灑在白粥上頭,有種舊日的樸實香氣。

包餛飩包餃子時,往餡裏加些碎豬油渣。就這麽簡單的一步,能讓肉餡的鮮美躍升一個數量級!

許多菜式也能用油渣來點睛。比如寧波名菜 油渣芋艿羹 ,熱燙香糯,想一想都饞哭了。

如今,我也跟奶奶一樣,習慣在廚房裏備上一罐豬油。

偶爾在某個疲倦的夜晚,煮一鍋小餛飩,或是下一碗陽春面。熱湯化開碗底豬油的那一剎那,就仿佛回到了家。

Tips

1.豬油需要密封保存,冬天放在常溫的幹燥陰涼處即可;夏天冷藏,能存放更長時間。

平時用得少的話, 可以用小罐分裝,挖取時使用幹燥的幹凈勺子

盡量不要使用金屬器皿裝盛,會使豬油更易氧化。

2.過濾裝瓶時,可以放少許黃豆或者花椒,增加香氣。

3. 有的菜譜要求邊熬邊取油,而不是最後一次性濾出。如果是用水出油的方式,我們不建議這麽做。 因為水分蒸發得不完全的話,油脂很容易發生水解作用,影響成品品質。

特別感謝廚師高超對本文的指導

文 | 柴副司機

圖 | 亮金金、YUTING

編輯 | 穗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