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千億「醬油茅」海天味業港股IPO:首次公開出海路徑,中式調料能撬動外國味蕾嗎?

2025-01-17心靈

中金、高盛、摩根士丹利為聯席保薦人,畢馬威為審計機構。在一眾大名鼎鼎的國際中介機構「護航」下,海天味業這次港股IPO可謂是「全明星陣容」。

圖片來源:海天味業港股招股書

1月13日,兩千億「醬油茅」海天味業 (603288.SH,股價42.13元,市值2342.68億元) 在港交所披露招股書。相比於A股,本次海天味業港股IPO的亮點在於瞄準全球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研究發現,盡管過去海天味業在海外有銷售,但占比非常小。這次港股IPO中,公司也罕見地公開了其全球化戰略,並首次公布了出海的路徑,表示要「在地化經營」。

港股招股書中,處處彰顯著海天味業的全球化「野心」,其中募資用途之一便是「建立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銷售渠道以及提升海外供應鏈能力」,並公布其在全球市場位列第五的排名,準備與歐美頭部競爭對手同台競技。

海天味業沖刺港股的時機,恰逢其熬過三年低迷期,業績恢復增長,但增速已經不及高峰時期。國內「天花板」漸顯,尋找海外突破已經勢在必行。不過,海天味業目前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遠不及李錦記、老幹媽等品牌。另一方面,調味品出海如何打破華人圈的壁壘,實作真正的國際化,正是考驗企業的智慧的地方。

首次披露出海路徑:要在地化經營

作為年銷售超過240億元的國內調味品「一哥」,海天味業盡管這幾年遭遇短期挫折,但資金充沛,經營活動現金流長期為正,截至2024年9月末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超過68億元,資產負債率僅有17.0%,財務結構十分穩健(上述數據未經審計)。

海天味業暢銷產品 圖片來源:海天味業官網

本次沖刺港股IPO,在業界看來,募資並非海天味業的主要目的,而是看中港股市場的國際化平台,推動其資本和品牌的全球化。在2024年12月官宣港股IPO時,海天味業就表示此舉是「為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提升國際品牌形象和綜合競爭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1月13日披露的港股招股書中,海天味業更加詳盡地分享了全球化的戰略和路徑,而這在其接近11年的A股上市歷程中很少被提及。

在過去的A股定期報告中,海天味業並未單獨披露海外銷售情況。唯一可以參考的數據是,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國內五大區域的銷售額約190億元,就已經占到當期營業收入(204億元)的93%。

而另據中國調味品協會2022年調味品企業百強報告(未披露最新的2023年報告),海天味業盡管產量和銷售額名列行業第一,但其出口額及占比均遠低於同行。行業有11家企業的出口額占比已超過10%,而海天味業僅有1%。

面對海外市場「短板」,海天味業想要迎頭趕上。

在本次招股書中,公司就提出「向上、向下、向內、向外」的戰略,其中「向外」則是指套用在地化經營戰略,實作優勢出海、探索全球。「我們將選擇消費基礎良好、調味品需求旺盛的海外市場,實施在地化經營戰略,將海天味道推向全球,也將全球味道融入海天。我們計劃加快本土化渠道建設與本土化行銷團隊建設,提高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海天味業如是表示。

此外,在本次IPO的募資用途中,有一項便是「用於透過建立我們的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銷售渠道以及提升海外供應鏈能力」。具體包括:設立當地銷售辦事處及本土化供應鏈,拓展海外經銷渠道;在海外市場打造品牌形象,包括深入了解當地市場動態,根據當地口味偏好客製策略,在主要市場開展媒體活動和店內促銷,選擇性地收購本地品牌等。

國內增長天花板漸顯,調味品出海勢不可擋

出海不僅是主動為之,更來自業績難以突圍的無奈。長期以來,海天味業的收入依賴國內市場,但「天花板」已經逐漸顯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到,在2013年到2020年,海天味業的業績增長十分迅速,每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均為兩位數增長,歸母凈利率增長率甚至曾達到過30%以上。2021年開始,受負面輿情、渠道變化等影響,海天味業業績增速降至個位數,甚至出現下滑。業績遇冷也讓「醬油茅」從7000億元市值的巔峰跌落,至今市值約2340億元。

直至2024年,公司才重回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9.4%和11.2%,但增速已不及從前高峰水平。

海天味業近年業績表現 圖片來源:Wind

縱觀整個國內調味品行業,國內消費結構的調整也帶來出海的需求。中國調味品協會會長白燕在2024年12月釋出的姓名標示文章中,就表示:「在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和內需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出海已成為業界共識,被視為企業擴大市場和提高盈利能力的關鍵策略。」

另一方面,為調味品行業貢獻六成銷售額的B端餐飲行業,其出海熱潮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供應鏈夥伴加入「大軍」。上述姓名標示文章就指出:「國內餐飲市場的激烈競爭與海外市場的廣闊潛力形成對比,加之中餐食材與調味品供應鏈的成熟,為中餐的國際化鋪平了道路。調味品行業開始順應這一趨勢,透過資本市場運作、企業並購和在地化戰略,逐步推進國際化行程。」

根據紅餐產業研究院釋出的【中國餐飲出海發展報告2024】,海外的中國餐飲門店增長至近70萬家,市場規模近3萬億元。近年來,供應鏈端諸如食材供應企業、調味料企業、預制菜企業等也在積極地拓展海外業務,為中國的餐飲品牌在海外發展提供助力。例如,思念食品的首家海外工廠於2018年在美國全面投產;頤海國際的泰國工廠已進入投產。

而在海外的C端中式調味品市場,也有不少先入局者。總部位於中國香港的李錦記,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在中國、美國及馬來西亞設立生產基地,遠銷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歐美主流超市的貨架上,經常能看到李錦記的身影。

李錦記海外官網產品介紹 圖片來源:李錦記官網

來自中國貴州的老幹媽,十年前就開始風靡海外,一躍成為辣醬「頂流」。據新華社2024年10月報道,老幹媽產品已行銷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不僅進入了歐美30%左右的主流超市,還遠銷到秘魯、巴西、奈及利亞、辛巴威等南美洲和非洲國家。今年1至8月,老幹媽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0%,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32%。

此外,2024年前三季度,A股調味品企業例如安琪酵母 (600298.SH,股價34.27元,市值297.68億元) 、梅花生物 (600873.SH,股價9.75元,市值278.15億元) 的國外銷售額占比已經分別達到39%、34%。可以說,海天味業雖然是國內調味品「老大」,但仍是出海「新兵」,追趕仍需時間。

中式調味出海不易,跳出華人圈是關鍵

對於華人華僑和海外留學生來說,他們往往能從一瓶醬油、一罐辣醬中找到家鄉的味道。調味品企業出海,首選的便是華人較多的東南亞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到,2023年,海天味業就成立了子公司海天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並以此為海外投資的平台,陸續在越南、印尼設立子公司。

1月15日,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記者分析稱:「對於中國調味品出海來說,往往首先是以華人聚集最多的東南亞作為試驗場,並且作為國際化的橋頭堡之後,往拉美、歐美去走,整個發展的勢頭還是比較良性的。」

食品產業專家陳小龍則向記者分析稱:「調味品企業出海,最容易做的就是在華人圈裏面進行銷售,進入華人聚集區的華人超市、中國超市等。主要方式是海外華人從中國進口,透過國家代理的方式,進入到不同的國家,滲透到或多或少的渠道。」

主攻同根同源的華人群體,是大部份中企出海的短期策略,但要在更長遠的角度成為一個真正全球化的企業,跳出華人圈、開發國際化的產品才是關鍵。

在本次的招股書中,海天味業列出全球調味品的前五大企業,前四大均為歐美企業,海天味業則排名第五。從品類來看,前四大企業的番茄醬、美乃滋、色拉醬等產品雖然發源於西方,但如今也被中國消費者廣泛接受,湯料、菜譜調味料也是符合全球烹飪需求,國際化水平較高。

全球調味品行業前五大公司 圖片來源:海天味業招股書截圖

以美國調味品巨頭卡夫亨氏為例,其亨氏番茄醬已經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產品;美國香辛料企業味好美,其生產的胡椒粉、咖哩粉也是許多人廚房的常客。


亨氏番茄醬、味好美香辛料 圖片來源:電商平台或官網截圖

回到海天味業,其產品收入結構中,去年上半年,55%的營收來自醬油,約18%是蠔油,11%是調味醬,剩下的為其他調味品(如醋、料酒等),均帶有明顯的中式特色。而到了海外市場,如何根據當地口味進行改良,打破華人單一的受眾壁壘,正是考驗海天味業的能力的地方。

陳小龍告訴記者:「要跳出華人圈,開發國際化的產品,第一是需要國際化經營人才,需要對當地市場和法律法規非常熟悉,同時也非常了解本公司生產制造能力的人才,才有可能開發出適合所在國的暢銷產品。第二,每個國家的口味都有其習慣,例如東南亞市場對甜和辣的需求與中國不一樣,用一個產品開啟所有的市場,是極其困難的,這就要求企業有很強的研發能力。」

朱丹蓬也表示:「國外的食品安全標準跟國內有一定的差異。企業出海一定要把握當地市場的法律法規、飲食文化、消費特征方方面面,做好事前調研、事中實施、事後風控,這才有助於企業國際化成功率的提升。」

不過,他也提醒,在口味方面,應當針對國際市場有所調整,但是仍要保持一定的中國特色。「外國人對中國火鍋,或者極具特色的地域性美食,接受度都是很高的,因此調味品企業也要保持好自己的DNA,從而保證差異化的優勢。」

1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嘗試就其出海戰略采訪海天味業,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