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姓的得姓始祖是司馬彌牟,春秋時期晉國的官員。
司馬彌牟被封為鄔郡的太守,他的後裔子孫,以封地為姓氏,於是有了鄔姓。
成書於南宋嘉定元年(1209年)的【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記載:「鄔郡太守司馬彌牟之後,因以為氏。」
但是,關於鄔郡的具體地點,歷史上也多有分歧:有今河南省偃師和山西介休兩個觀點。
史書上也有這樣的記載:【路史·國名紀三】說:「春秋二鄔:一在晉,一鄭地。」
但是,我們梳理史料,更多的作品則認為:司馬彌牟為晉國人,他為鄔郡大夫,因此鄔郡在當時的晉國版圖內,具體位置在今天的山西介休一帶。
根據【左傳·昭二十八年】記載,當時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的:
晉頃公消滅了強大的祁氏勢力之後,把祁氏之田分為七縣,其中一個縣,就是鄔。司馬彌牟被派去管理鄔邑。
後來,司馬彌牟的子孫,有的繼續復姓司馬,有個則以封地為姓氏,稱鄔氏,世代相傳至今。
如今,在介休縣,鄔姓人口數量並不多,也沒有聚居集中地,當年的輝煌並沒有留存太多。
但是,在千裏之外的東南沿海,卻有一個2000多年的歷史古鎮,鎮上流傳這樣一句話:「一姓五千戶,浙東第一家」,說的是這裏的一個家族,鄔氏家族。
這個古鎮,就是西塢水鄉,在浙江省寧波奉化區。
西塢形成於春秋時期,地屬越國。
歷史上的西塢,曾經因為這裏居住了13000名鄔姓人家,有全國第一姓氏居住地(一個姓在一個村子的比例)之稱。
走進水鄉,沿著紅石板鋪成的小路前行,兩側是一條一條小弄。
古色古香的江南馬頭墻一座挨著一座,後畈閶門、裏閶門、高豐小洋房、九代閶門、花花祠堂古跡掩映其間。
朋友介紹說,水鄉中有49條古弄,緩緩流過的小河,穿行期間,聚星橋、永豐橋、桑園橋等彼此串聯,一步一景。
在鄔氏宗祠之中,街上的老人告訴我們:
無論是山西介休的鄔姓,還是河南偃師的鄔姓,都先後出現在春秋時期。
到了西晉末年,隨著五胡亂華,衣冠南渡,這兩脈鄔姓人家,都加入了遷徙的隊伍。
西塢,原名叫「西鄔」。
塢,碼頭船廠;鄔,專用於鄔姓。
西塢鄔氏的始遷祖為鄔寧三。
宋宣和二年(1120),鄔寧三為躲避金兵戰亂,舉家從臨海赤城輾轉來到四明金溪花樓,號稱「鄔花樓」。
鄔寧三有兩個兒子,長子吉甫,分家後住在河東岸,稱東鄔;次子祥甫,住在河西岸,稱西鄔。小河之間,搭建有聚星橋以通往來。
隨著繁衍發展,居住在西塢的鄔祥甫,家有五子,逐漸發展成為大村落,後代人逐漸都移居到了河東,河西因四面環水,形如船塢,統稱西塢。
明隨著鄔氏一族世代繁衍,逐漸有了「一姓五千戶,浙東第一家」之稱,形成了「36個祠堂、72個堂前」的規模。
萬歷年間(1595年),「西鄔」改為「西塢」,沿用至今。
在西塢南橫的行稻會弄內我們看到了 「九代不分家」的九代閶門,門前寫著「天下第一家」的匾額。
這裏熱情的老人,聽到我們當中有鄔姓朋友的時候,更是反復說著:「閶門開,回家來」。
或許,這就是割不斷的鄉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