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 | 【繁城之下】劇照
1
問 :
馮叔,我看到一段您過去接受采訪的視訊。您在采訪中提到,每年要坐一百多趟飛機,花很多時間出差。此外,您還在做自媒體、寫書、做公益,等等。我也知道,您讀過很多書。很好奇您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保證有時間讀書的呢?
馮侖 :
我覺得讀書是一件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事情。 而且現在多數人都是手機不離手,也不用手捧著一本書,用手機就可以看電子書。所以,讀書的時間總會有的。
我想,你之所以覺得讀書需要做專門的時間安排,很可能是你把讀書這件事想得太隆重了。我覺得不要把讀書這事搞得太隆重。
在過去的科舉時代,農耕社會中,社會封閉,經濟不發達,讀書人跟非讀書人在職業上是天然分開的,而且,跟文字打交道的往往都是特權階層,所以就形成了我們中國人特別崇文的現象。
但是現代社會越來越開放,文字記錄越來越多,媒體也越來越多,讀書應該變成是一個更寬泛的概念,可以把它理解為吸收知識,然後提高自己能力的行為。
所以我覺得,讀書更應該是一個習慣。就像是健身鍛煉。以前這是運動員的事情,但是現在大家也都樂意去健身房裏呆一兩個小時。 把讀書變成一個吸收知識和不斷提升自己的習慣就好。
讀書這個習慣非常重要。一個人過了青春期之後,自己能看書時,就會有一個特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那就是自我學習的能力。比如說,我不懂化學,但我現在要投資的公司是跟化學有關,給我一本書,我死磕幾天,沒準我也能弄個八九不離十。這叫自我學習能力。如果沒有這樣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可能就傻眼了,事情就擱那,停掉了。
經濟學家 楊小凱 年輕的時候蹲監獄,因為有很好的自學能力,他在監獄裏讀完了大學數學和英語,從監獄出來以後,去國外讀書,直接讀研究生,讀經濟學博士,然後成為很著名的經濟學家。可以說,他當年是因為有很好的自我學習能力,透過讀書,改變了命運。
而對我來說,我現在也沒法界定什麽時間一定用來讀書。以前在機關、在學校工作和做研究的時候,讀書的時間特別確定,因為讀書是工作的一部份,是「飯碗」,那從上班到下班,就得幹這個。 現在反倒非常隨意,有空時就翻一翻。有時出門也會帶本書,可能一路上也沒看,但是心裏覺得踏實。
2
問 :
您提到讀書應該成為一種習慣。芒格也說過,「擺脫愚蠢思想的習慣非常重要」。可是,我發現自己在不自覺中養成了一些「壞習慣」,比如熬夜、工作時總想刷手機、看書就犯困……您有沒有改掉壞習慣的方法,能不能分享一下?
馮侖 :
我覺得,一個人要改掉一些壞習慣,無非是兩個方面。 一是來自外力的監督,二是透過內心的自省,達到覺悟,然後痛改前非。
先說外力。比如,你坐牢了,你的作息肯定會變得很正常。我發現一些坐牢出來的人「三高」都沒有了,因為作息太嚴格細致了。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段子:一群家長聚在一起談論給孩子找物件。一個人問,「你們家閨女準備找一個什麽樣的物件?」另一人回答說,「得有正當職業,熱愛學習,每天早晚作息正常,還堅持鍛煉身體。」立即就有人說,「這樣的都在監獄裏。你們看看,監獄裏的,作息正常,按時鍛煉,而且每天都學習,不是學法律就是看新聞聯播,然後每天上班、勞動。」
我剛開始做生意時,透過朋友認識了一位曾經做過很多年生意的「前輩」。當時他是在北京很出名的個體戶。
我向他請教怎麽做生意。他一進屋子就東張西望,當時我那間屋子就12平米,他拿個小板凳坐在門口,離門最近的地方,把門留了半尺寬的一個縫,一邊和我說話,一邊不時地向門外瞄一下。我很疑惑,就說沒事,外邊沒人。他說這是習慣。
在改革開放初期,他曾經有過一個特別的經歷——蹲過監獄。坐牢坐久了,就習慣性地張望,看管教是不是過來了。這讓我記憶深刻。
坐牢能夠讓人形成如此深刻的「習慣」,當然也能改正某些習慣。所以,外力可以矯正很多很多毛病,外力最大的無非就是坐牢。
而透過內心的自省來矯正錯誤,也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被外部的約束一刺激,反省一下。有些人出了事,被抓起來了,抓起來以後,強制性地改變了行為,這時候他反省一下,但也不進步,一出來就故態復萌了。
還有一種人,犯點錯誤,他自省,自省完了以後就開始改正以前的壞毛病。只有這樣的改正才會徹底、持久。
好多年前,我參觀過西點軍校,看到好多人在跑步。那是一個星期天,我就問同行的朋友,「難道這些人每天都出操?禮拜天大中午的他們還在跑。」
他就開玩笑說,「這些人都是犯錯誤的人。」
我問,「怎麽犯錯誤?」
他說,「西點軍校有一個教育人的方法。他們認為任何一個錯誤都要在身體上留下記憶。一個人犯了錯,身體不疼,沒有記憶的時候,光嘴上說是改不了的。所以犯了錯誤的人就罰跑操。一直跑到跑不動為止,再停下來,下次就不犯了。」
在西點軍校,上課的時候只要犯錯誤就會體罰,體罰以後人的記憶就特別深刻,然後就檢討,再也不犯。這就是把外部的強制和內心的反省結合得很好的方式。
所以我覺得改正錯誤的方法,對於一些聖人,可以要求他內心覺悟;對於一些特別極端的惡劣的壞人,那要透過監獄。 至於大多數人,我覺得是透過自己內心的反省和外部的刺激,共同起作用,然後去改變。加強內心的反省和外部的約束,然後不斷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矯正自己的行為。 這樣的話,人才會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