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時代,業財融合的關鍵是要 實作財務數據、業務數據、外部數據等多維數據的全面融合 。
過去,企業更關註的是收入、成本、利潤、資產負債這些財務數據形成的財務報表,但是財務報表只披露數量資訊,而不是過程資訊,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否滿足市場需要,資產是否能夠變現,以及不能變現的原因是什麽都無從得知。
可以說,僅靠財務數據已經不能即時反映企業營運的狀況,快速形成戰略決策。在整個業財融合的過程中,財務數據需要和客戶、渠道、供應商、產品相關的這些業務數據,以及反映行業趨勢、商業模式、使用者行為等等這些外部數據融合在一起。透過建設財務共享中心,「業財一體1.0」已基本實作;然而「做好賬、管好錢」只是第一步,財務管理體系仍需向「業財一體2.0」進階。
一、什麽是業財一體化?
業財融合 ,是指企業透過將財務管理工作和業務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打通從業務到財務價值鏈條的通路,提升財務分析對業務數據的利用程度,幫助企業建立「數據驅動決策」的能力並支撐高層戰略決策。它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思維模式和方式。 業財一體化 ,是業財融合理念的落地,透過系統化資訊化的技術手段,實作業財融合理念的一個平台/工具。
簡單說就是透過打通業務系統及財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孤島,實作企業各個業務資訊與財務資訊間的數據融合,讓所有交易數據及時地、準確地、自動地傳遞到財務資訊系統。從而給企業營運管理及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業財一體是一種財務管理模式,它強調將財務與業務有機結合,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為了實作業財一體,企業需要關註以下幾個方面:
1. 數據驅動 :要實作業財一體,首先需要重視數據驅動思維,從各種來源搜集、整理和分析數據。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數據分析和管理系統,確保數據的儲存、處理和分析過程有效且高效。
2. 跨部門協作: 業務和財務部門需要密切協作,互相理解對方的需求和工作目標,形成協同合作的氛圍。跨部門協作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辨識風險、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方案。
3. 制定戰略目標: 為了確保業財一體化的成功實施,企業需要明確戰略目標。企業可以根據業務規劃、市場分析和公司戰略方向制定一套詳細的戰略目標,確保業務和財務都朝著同一方向推進。
4. 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 為了實作業財一體,企業需要擁有一支了解業務與財務知識的團隊。企業可以透過招聘具有跨學科知識背景的人才、培訓現有員工以及鼓勵團隊成員之間的學習和交流來提高團隊整體的業財一體化能力。
5. 技術支持: 現代資訊科技(如Big Data分析、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等)可以大大提高業財一體實踐過程中的效率。企業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這些新技術,將其套用到實際工作中,並註意保障數據安全性和私密保護。
我們認為,要成功實作業財一體,必須做到以數據為基礎、以分析為中心、以融合為力量,三者缺一不可。
1. 以數據為基礎: 企業在實作業財一體的過程中,應將數據視為關鍵的支柱。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的整合,可以幫助企業更全面了解經營狀況,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為此,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收集、整理和儲存體系,確保數據品質和完整性。與財務數據相輔相成的業務數據,能夠提供更豐富的資訊源,拓寬分析視角,幫助企業更精細地洞察市場和客戶需求。
2. 以分析為中心: 在業財一體的過程中,數據分析是至關重要的核心環節。企業需要善於運用多樣化的數據分析手段,例如趨勢分析、預算實施分析、邊際效用分析等。這些分析方法可以揭示數據背後的深層次規律,為決策提供有力依據。此外,企業還應該關註分析結果的實際套用,將分析成果轉化為實際操作建議,從而提高業務和財務管理的效率及效果。
3. 以融合為力量: 實作業財一體化的過程中,拉近財務和業務之間的距離至關重要。企業可以透過加強日常工作溝通、提高業務和財務協作的頻次以及深度來緊密融合兩個部門。例如,定期舉行計畫專題會議、交流分析結果、分享成功經驗和解決困難的方法等,既提高了企業的內部協同效率,也使財務和業務部門共同成長。只有在雙方達成良好的溝通和共識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作業財一體化的效果。此外, 每個部門都應該持續開展專業培訓, 提高跨部門的運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而提升整體業務和財務的水平。
在實踐中,企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加強財務和業務之間的融合:
設立專門的業財一體化工作小組,以協調和協同各部門之間的合作;
制定合理的業務和財務目標,互相借鑒和學習對方的優勢,激發創新精神;
對關鍵的業務決策和財務策略,在空余時間進行有深度的溝通與協商,達成共識;
推廣一體化成功案例,讓全體員工都能從中學習和認識到業務和財務緊密融合的重要性。
二、業財融合案例解析
某消費品公司行銷端業財一體化案例
背景:
某消費品公司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行銷活動成效不明顯,公司營收增速放緩。為了提高行銷效果和贏得市場份額,該公司決定進行一次業財一體化的行銷端轉型。
實施方案:
1. 數據整合和共享: 首先,公司將財務和行銷部門的數據進行整合。這包括銷售額、庫存、費用支出等財務數據,以及客戶資訊、市場活動細節、消費者行為等行銷數據。透過這種方式,兩個部門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整體營運狀況,並能夠進行更有效的數據交流。
2. 分析指標最佳化: 公司針對行銷活動設定了一系列關鍵績效指標(KPIs),如轉化率、購物車平均金額、客單價等。然後,公司將這些KPIs與行銷費用進行對比,計算各項活動的投入產出比,以評估其成本效益。同時,透過對比歷史數據和行業競爭對手數據,企業對跟蹤指標進行了最佳化調整。
3. 財務和行銷協作: 公司設立了跨部門的業財一體化工作群組,由財務經理和行銷經理共同領導。財務部門可以在預算分配、費用核算等環節提供專業支持,提高資金利用效率。行銷部門則向財務部門提供市場洞察、客戶反饋等資訊,協助進行業務決策。
4. 決策最佳化: 透過業財一體化的分析和協作,該公司發現了部份行銷活動投放業績不佳的問題,如一些傳統廣告的浪費以及部份線上行銷活動投入產出比不高。針對這些問題,公司重新調整了行銷策略和預算分配,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了高投入產出比的活動中,如社交媒體行銷、內容行銷和個人化的客戶關系管理策略。與此同時,公司減少了對效果不明顯的活動投資,以確保資源更有效地利用。
5. 持續改進和提高: 為了確保業財一體化在行銷端的持續改進和提高,該公司每個季度都會對行銷活動的數據進行詳細評估,並與財務部門的數據進行對比和關聯分析。這有助於公司找出行銷活動中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快速調整規劃並最佳化方案。
6. 成果展示: 經過一段時間的業財一體化轉型實施,該消費品公司的行銷費用利用效率顯著提高,投入產出比得到了最佳化,行銷活動產生了更明顯的效果,並且企業整體的營收增速得到了改善。透過分享這個成功案例,公司進一步加強了各部門對業財一體化理念的信任和支持,並形成了持續最佳化和改進的氛圍。
結論:
透過行銷端業財一體化轉型案例,可以看到企業透過數據整合和共享、指標最佳化、財務和行銷部門的緊密協作、決策最佳化和持續改進,實作了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效率提升,並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了更好的業績。
某跨國快時尚品牌進行業財管理機制建設
背景:
該快時尚品牌面臨全球市場競爭壓力,品牌差異化無法持續凸顯,成本持續上升,利潤空間有限。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增強盈利能力,該公司決定進行業財管理機制建設。
實施方案:
1. 建立全面預算管理和投資報酬制度: 公司全面落實預算管理制度,要求各業務部門根據市場發展目標制定年度預算,並動態跟蹤、調整實際執行情況。同時,建立投資計畫的報酬評估機制,對各項投資計畫進行分析評估,增強投資決策的科學性。
2. 成本分析與控制: 公司針對不同產品和業務線,進行精細化成本管理,深入挖掘可以降低成本的環節,例如采購成本、生產成本、物流成本等,並制定降低成本的具體措施。同時,建立嚴格的成本控制制度,確保按照預算目標進行成本控制。
3. 財務與業務部門協同: 公司成立了跨部門的業財協同工作小組,財務和業務部門共同參與,旨在加強雙方的溝通與協作。財務部門向業務部門提供財務數據支持,幫助業務部門分析業績、管理成本和最佳化預算。業務部門則向財務部門提供市場資訊、經營決策支持,確保財務數據與實際業務緊密結合。
4. 建立業績考核制度: 公司根據業務目標和財務要求,建立了業績考核制度,確保各部門業績目標與財務目標相互支持、相輔相成。同時,實行動態監控和考核,對業績未達標的部門及時進行調整和最佳化。
5. 數據驅動決策: 公司大力推進數據驅動決策,實作業務和財務數據的整合和共享。透過數據分析和挖掘,輔助管理層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戰略和決策。例如,銷售數據和客戶數據的分析可幫助企業最佳化產品組合、價格策略和渠道布局,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6. 組織文化建設: 強化業財管理機制的同時,公司也註重打造以結果為導向、團隊協作為基礎的企業文化。透過舉辦培訓、分享會等活動,傳遞業財一體化的理念,使全體員工充分理解並認同這種變革,形成共同推動企業發展的磅礴力量。
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業財管理機制建設,該快時尚品牌取得了顯著成果:
- 成本管控和效率提升:透過精細化成本管理和嚴格成本控制制度,企業降低了采購、生產、物流等方面的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
- 業績提升:財務和業務部門緊密協作,對業績進行動態監測和分析,針對不足之處制定改進措施,促使整體業績提升。
- 決策最佳化:利用數據分析加強業務決策的科學性,提高了經營效益。
- 企業文化建設:培養了財務與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深化了業財一體化的理念普及,增強了企業凝聚力。
透過本案例可見,業財管理機制建設有助於快時尚企業提高成本管控能力、增強盈利能力和最佳化業務決策,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
三、業財一體化轉型,重塑財務能力,幫助企業實作管理目標
業財一體化,相當於為財務提供更高效的生產工具,讓財務真正實作從「賬房先生」到「管理軍師」的轉變。
1. 預警: 業財一體轉型重塑了財務部門的角色,將其從傳統的財務記錄管理員提升為企業風險控制的核心部門。透過持續觀測關鍵因子的變化,並結合歷史數據與市場趨勢,形成業績預測,為企業未來6-12個月的經營提供風險預警。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緊密合作,在發現潛在的財務和營運風險點時,可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減輕企業風險敞口,確保企業的穩健發展。
2. 倒逼: 業財一體化不僅使財務部門更好地服務於業務部門,還強化了雙方的協同作用,推動企業實作自驅式升級和管理水平提升。透過搭建數據模型,財務部門可以深入挖掘業務潛在的提升機會和管理漏洞,為業務部門提供有針對性的最佳化建議。前端業務部門在此基礎上改進、創新,不斷叠代管理模式和能力,提高產品與服務品質,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3. 監督: 業財一體化使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共同關註關鍵業績指標,並即時跟蹤企業經營成果,確保達成經濟效益目標。財務部門依據關鍵業績指標,定期生成具有可比性的管理報告,並與業務部門分享,以便雙方共同分析、探討改進措施。此外,財務部門還會對未按期達成預定目標的業務部門進行督促,促使其采取必要的改進措施,保障整體經濟效益的實作。
總之,業財一體轉型有助於重塑財務能力,使企業實作預警、倒逼和監督三大管理目標。這種轉型有助於提升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增強財務與業務部門之間的協同作用,從而為企業發展註入持續的活力。
四、業財融合落地:打造自驅型業財管理機制,實作閉環管理
結合以上分析,透過定期開展經營分析會,找問題、究根因、定舉措,打造自驅型業財管理機制,實作閉環管理。
確定會議頻率和參會人員: 根據企業規模和管理需求,合理設定經營分析會的頻率,如月度、季度、半年度等。選擇主要的財務和業務負責人參加會議,確保各個層級和部門都能參與其中,共同分析問題和制定改進措施。
準備分析數據和報告: 在會議召開前,財務部門應準備好相關的財務報表、業績數據和專項分析報告,並提前與業務部門溝通,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完整性。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數據視覺化方式,幫助參會人員更直觀地理解分析結果。
設定會議議程和目標: 明確經營分析會的主要議題,如業績分析、成本控制、現金流管理等,設定會議的目標,如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制定舉措等,以便組織有序、高效地進行討論。
分析問題和原因: 在會議中,以數據為基礎,對各項業務和財務指標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透過深入討論,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和背後的影響因素,從內部和外部雙重角度全面尋找問題源頭。
制定舉措和責任分配: 根據問題分析和原因究竟的結果,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如降低成本、最佳化供應鏈、提高服務品質等。明確各項舉措的具體執行步驟、時間節點和責任人,並將其落實到個人的工作計劃中,確保改進措施得以有效實施。
跟進與監督: 設立執行監督機制,定期檢查制定的改進措施的執行情況。這可以包括舉行階段性的進度匯報會,鼓勵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了解舉措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財務部門要對執行情況進行量化評估,確保各項措施真正達到預期目標。
總結和反饋: 在規定的執行周期結束後,召集參與經營分析會的負責人進行總結評價。匯總各項舉措的執行情況、成果和經驗教訓,遵循PDCA(計劃-執行-檢查-處理)管理迴圈原則,持續改進和最佳化企業的業財管理。
創新和激勵: 透過經營分析會,鼓勵企業內部持續進行管理創新,如嘗試新的營運模式、研究新型成本控制方法等。同時,對於在經營分析過程中提出優秀建議或較好執行舉措的員工,給予適當的獎勵和激勵,以提升全體員工對業財一體化管理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透過以上步驟,定期開展經營分析會,找問題、究根因、定舉措,不僅可以搭建起一個自驅型的業財管理機制,還有利於提高企業的各項管理水平,解決實際問題,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和盈利能力提升,最終實作企業業財一體化的閉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