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贊答案很有意思。為什麽說有意思呢?我舉幾個例子你們看看——
匿名使用者:為什麽總感覺唐朝及以前政府很有錢,但是宋朝、明朝、清朝政府卻很窮,幹什麽都國庫空虛,連仗都打不起?
匿名使用者:為什麽土木堡之變與靖康之難同樣是皇帝被擄,後者卻更廣為人知?
匿名使用者:自漢以來,中原政權與北方遊牧政權頻繁「和親」,和親雙方有何政治經濟考量,和親局面一般出現在什麽背景下?
匿名使用者:為什麽李陵憑五千步卒可以和數萬匈奴騎兵對抗許久,宋朝的步兵卻不行?
匿名使用者:宋朝真的很強嗎?
匿名使用者:為什麽中國從秦朝設象郡始,持續將近千年統治後,最終失去了今天越南北部的領土(尤其是肥沃的紅河三角洲)?
匿名使用者:同樣是被少數民族攻擊而被迫遷到南方,為什麽宋朝叫南宋和北宋,而晉朝卻像漢朝一樣叫做東晉和西晉?
……
以上的知乎回答裏,多的有幾百贊,少的只有幾十贊,特點是回答使用者都叫做「 匿名使用者 」。
而且不管是秦漢、隋唐或者明清,也不管問題是關於軍事、政治或者經濟,最後話題都會被拉回固定套路,以同樣的樣版復制一遍—— 上一個這樣的話題是「日本科技PPT」,不管你提什麽問題都以同樣的樣版回復。
這種特質的答者,我覺得這個回答裏總結的最好——蘭陵王:自學歷史的人與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學生有什麽差距?
而歷史愛好者的思維鏈條是反向的。關註一個物件後,最外層的愛好者最關心的就是其評價,尤其喜歡牽扯意識形態。好、壞;先進、落後;強大、弱小;牛逼、菜逼……我是不知道匿名使用者君受了什麽樣的刺激,以致於在少說幾十條不同的問題下機械貼上一樣的回答。但顯然其表現出的不是關心問題本身,而是表達其意識形態的負面情緒。
回到問題本身來說,不但涉及到中國財政史這條主線,還涉及到中央集權控制力度的變化這根線。根本不是復制一個「宋朝菜逼PPT」可以回答的。
拿賦稅制度的變革來說,咱家的之前的這個回答裏稍有涉及。(紅茶魔術貓:宋代冗兵的原因?)
宋代制度,其實是沿襲中唐-五代以來的歷史變革之積累而成。比如說,中學歷史談中國古代財政制度,是繞不開所謂「 初稅畝→租庸調→兩稅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 」這條主線的。其中 一條支線是丁戶稅與田租的合並征收,另一條支線則是實物稅、力役稅逐漸向貨幣稅的合並征收。 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管是社會經濟形態、還是軍事制度的變革,其實也都與這條主線掛鉤。宋代相比前代,一個巨大的變化是 「賦重役輕」 ,力役已經不再是全體民戶的重負,兵役已被募兵制代替,一般徭役計畫早在北宋前期就已經很少,差役也逐漸被募役所取代——簡單來說, 由全民性質的勞役負擔,變成了部份人的勞役+全民的賦稅負擔 。國家透過分配面向全民征收的賦稅,僱用職業兵服兵役+服部份勞役——服兵役的即為禁軍,服部份勞役的即為廂軍。這個變化並非宋代憑空從石頭裏蹦出來的,而是中晚唐開始,隨著土地制度、財政制度的激烈變化,以及面臨的軍事壓力所逐漸形成的
如果一定要比較歷代經濟發展的程度,哪怕是所謂的「宋粉」會給個什麽樣的答案呢?(經略幽燕我童貫:宋朝和明朝的經濟對比?)
第一,所謂宋代經濟發達是事實,但不會比明代更發達。第二,宋代在政府財政的整理以及金融方面的功夫,確實比明朝強一個檔次。
第三,論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和規模,明代遠超宋代。但論政府組織的全國性物流體系,宋代的管理水平比明代要高一些。
第四,明代是一個很偉大的封建王朝,有繼承有發展。
——這才是有理說理的態度。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財政水平,總體來說都是在繼承前代基礎不斷向上發展的過程。回到中學歷史教科書時間,幾個重要歷史節點的選取的真的很有水平——
初稅畝 → 租庸調 → 兩稅法 → 一條鞭法 → 攤丁入畝
老百姓從繳納丁口稅、田地稅等名目繁多的稅種,到逐漸簡化為單一稅種;從繳納各種雜七雜八的實物、定期脫產服兵役勞役,到逐漸趨向以貨幣繳稅;還有從以農業稅為主到以商業稅、所得稅、專賣收入等來源的改變——這本身就是社會分工明確,帶來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效率提高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