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聞爆出,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辭去了董事長職位,交給CEO陳磊管理,自己則準備投身科學研究,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同一時間,拼多多官方宣布,活躍使用者數量首次超過淘寶,達到了7.8億。三年時間,從千萬使用者到中國最大的電商平台,這個曾經被大眾稱為假貨平台的拼多多是如何發展的?當所有人目光都關註在拼多多身上時,是否還有人能夠想起2年前風光一時的社交電商老二淘集集?
墜落的巨星
「淘集集倒了,CEO被抓了」,這是我從過去做電商時期的老同事口中得到的訊息。這個曾經主打特賣電商的平台,憑借超低的價格,從2018年8月上線開始,一路高歌猛進成長為社交電商行業第二名,估值達到10億,僅次於拼多多。
從商業模式和產品體驗來看,淘集集與拼多多有著高度相似的地方,低價商品,拉人砍價,傭金返現。總結起來無非是三點:
第一點是超低價格的商品。 淘集集給到使用者巨額補貼,在這裏你可以花一塊錢買到各種日用百貨商品,全場包郵。這種價格足以讓原本考慮品質的消費者放下身段也下一單試試。
第二點是產品分裂機制。 與傳統的拉人砍價不同,淘集集采用的是拉人返錢的形式,別人消費你得錢,你支付訂單再拉人助力又可以得錢,這種圍繞「錢」來刺激消費者的模式更能勾起使用者的分享欲望。
第三點是精準的流量投放。 淘集集在各個平台做了大量的廣告投放,目標使用者定位明確,主要集中在四五線城市,一線城市使用者僅占比4%。
這樣一支團隊,卻在一年的時間內快速墜落,從估值8億到欠款16億,最終公司解散,供應商追款,員工討薪,CEO被控制。而拼多多則成功上市,成為與淘寶、京東並列的中國第三大電商平台。為什麽會是這樣的結局?
燒錢的遊戲
拼多多對比起淘集集,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快」。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尤其是2014年創業潮之後誕生的互聯網企業,本身起步的技術門檻並不高,核心在於背後資本的推動作用。
拼多多由於早期透過拼團模式積累了千萬級別的使用者量,培養了一部份核心的使用者群體,相對信任的基礎更加牢固。但是淘集集直接跳過了種子使用者培養的問題,直接使用低價策略吸引使用者,每個月燒掉2億元確保使用者的活躍和增長,這種模式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活動其實也在玩。
不過問題就在於,拼多多速度更快已經在美國上市,因此百億補貼燒掉的錢換來的數據,可以拉升股價拿到更多的錢。但是淘集集燒掉的錢,是資本方真金實銀投資進來的,燒掉只能換來更多的數據,卻換不來更多的錢。
因此在這樣的模式下,拼多多可以實作良性的迴圈,燒掉的錢帶來更好的財報,股價進一步提升。 但是淘集集一旦數據增長放緩,無法融到下一輪資金,供應商催款,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實際上最終壓垮淘集集的,就是下一輪投資方中途毀約,無法提供新的資金導致資金鏈斷裂。
因此這種遊戲,實際上就是比拼速度和錢的遊戲。
消費的改變
拼多多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快速崛起,核心原因主要有三點:
在這樣的基礎條件和大環境下,拼多多成長了起來,但同時成長起來的,還有短視訊和直播帶貨。拼多多目前所要面對的,就是消費者的改變帶來的潛在威脅。
如今的消費者不再只以價格為唯一導向,商品逐漸IP化是一種趨勢。 過去是品牌的IP,消費者認可某一個品牌之後,就會長時間購買這個品牌的產品,一直到下一個品牌出現為止;而現在,則變成了主播的IP化,隨著直播帶貨和短視訊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關註某一個主播的帳號,然後下單購買商品,這些主播也往往可以拿到先發或全網最低價,並且視訊互動的形式,使得購物也更有體驗感。
淘寶有直播產業作為壁壘,京東背後還有物流這一大產業,而拼多多無論在內容還是物流層面,都還沒有豎起屬於自己的墻壁。面對現在快手、抖音在電商領域爆發出來的潛力,拼多多要面臨的競爭還需要黃崢的繼任者繼續進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