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多數甲方只願意為 看得見摸得著的硬體買單,而不願意為軟體或者技術買單 。商湯一直沒能把AI技術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夠分量的硬體產品,這是不能持續盈利的關鍵所在。尤其是人臉辨識這種面向工業基礎設施的技術,一定要有硬體作支撐,例如網路攝影機,無人機或者手機。
做過產品的都知道,幾塊廉價的板卡處理器和記憶體硬碟一定要配一個巨大的機箱,再裝上一個幾百塊的螢幕,才能賣到幾萬塊甚至十幾萬一台。雖然裏面的軟體開發占了成本的70%,但是大多數都是作為贈品送給甲方。換句話說,沒有這個唬人的硬體外殼,軟體部份根本賣不上價。
試想一下如果大疆不賣無人機實體,僅僅只提供飛控技術,跟別的無人機廠家合作。那麽別的廠家也會培養起自己的技術團隊,最後讓只輸出技術的大疆倒閉。
只提供技術,不親自下場做產品的優勢是能做到輕資產營運,但是缺點也很明顯——接觸不到消費者,培養不了品牌的死忠粉/信徒,同時在投資人眼裏公司市值缺乏實體支撐。畢竟再厲害的AI技術,也一定要包裝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硬體產品裏,以產品為生,才能持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