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光是油門,不同車之間的剎車踏板感覺也是不一樣的。習慣之後突然換車就會遇到很多不適。
2011年的時候我做了大半年的制軔踏板研究,物件是上汽大眾當時的所有車,起因是使用者抱怨斯柯達昊銳的制軔踏板感覺過軟。和上汽大眾其他幾款車一起做了大量實驗後,確實感覺昊銳的踏板有點軟,給人有點不是很安全的感覺。踏板的空行程比較長,踏板力-踏板形成曲線斜率相對較小。
然後回到家開我小舅的日產奇駿,這車的踏板空行程非常短,踏板力曲線斜率大,因為之前半年時間都習慣了大眾車的踏板,導致開奇駿的時候每次踩剎車按照大眾車的感覺踩,但是表現為非常劇烈的剎車。我小舅還diss我,說你這開車水平也太次了, 哪有這樣踩剎車的。
在那之後,每次我換開新車,我都會先低速走的時候踩幾腳剎車,找到剎車建壓點的位置和踏板剛度的感覺,點剎幾次,腿部肌肉習慣習慣就可以表現的不錯了。
回到油車和電車油門的區別這個,要比剎車討厭一點,畢竟剎車踏板可以像我那樣低速時候多試幾次記住位置,油門可就沒法這麽簡單的練習測試。
普通電動車油(電)門的線性度,是相當水平以上的油車才具有的,長時間習慣油車特別是入門級家用油車的使用者,按照之前的習慣來踩油門,就容易發生超調,一下踩太多,發現加速猛了就松,結果松太多車速又慢下來,然後又踩過了,就這樣反反復復,車子就一竄一竄了。
至於怎麽解決?慢慢習慣唄,線性響應的感覺實在是太棒了,習慣了之後就會覺得電車這個敏感度實在太棒了,再也回不去油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