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連續36年霸榜首!廣東GDP超14.16萬億,這三方面是關鍵

2025-02-03汽車

廣東經濟,正不斷創新高。

1月25日,廣東省統計局釋出2024年廣東經濟執行簡況。數據顯示,2024年,全省GDP總值達141633.8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5%。

值得註意的是,從2019年開始,廣東6年跨過了5個「萬億級」台階。2019年超10萬億元、2020年超11萬億元、2021年超12萬億元、2023年超13萬億元、2024年再次登上新台階,也實作了連續36年居全國首位。

回顧過去這一年,廣東GDP突破14萬億,從何而來?

具體來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2%,工業經濟繼續為廣東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9萬億元,總量連續39年居全國首位,貢獻了全國38.7%的貿易增量。

此外,廣東憑借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旺盛的市場需求,消費潛力不斷釋放。2024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9萬億元,比2023年增長0.8%,連續四十余年居全國第一。

9.11萬億元,外貿突破歷史

第一大支撐,在於外貿。2024年,廣東外貿進出口規模首次站上9萬億元,連續39年居全國首位。

具體來看,2024年廣東外貿進出口9.1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8%,增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8個百分點,對全國增長的貢獻率達38.7%。從占比來看,廣東外貿總額占全國的20.8%,較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這其中,出口5.89萬億元,增長8.4%;進口3.22萬億元,增長12.5%。分類別看,機電產品依然是廣東外貿的「大頭」。

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進口、出口機電產品同比分別增長18.4%、8.8%,均占外貿總值的66%左右。在機電產品中,例如家用電器、積體電路等高技術產品出口快速增長;自動數據處理裝置及其零部件、半導體制造裝置等重要裝置進口擴大。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韓永輝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增長,反映了廣東在高技術含領域的競爭力。但也要看到,服裝、鞋類這些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增長已經明顯乏力,家具等傳統優勢產品的競爭力也在下降,反映出廣東正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

此外,廣東外貿的亮眼成績,也得益於「一帶一路」合作深化與高水平開放政策的推進,使廣東與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9.4%,占廣東進出口總值的38%。

貨物運輸港口 圖源:圖蟲創意

若放眼整個廣東,分區域來看,深圳幾乎撐起了廣東外貿的半壁江山。

2024年,深圳進出口總額達到4.5萬億元,同比增長16.4%,時隔9年後重返「外貿第一城」。其中,出口額2.81萬億元,增長14.6%,實作32連冠;進口額1.69萬億元,增長19.6%。進口、出口均為歷史新高。

深圳海關數據顯示,深圳鋰電池、電動汽車、光伏產品「新三樣」產品出口996.9億元,增長11.5%。以生物醫療、低空經濟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則增長了15.1%,占全國同類商品出口的比重近兩成。

與此同時,民營經濟也是拉動深圳外貿的重要增長點。2024年,深圳民企外貿的規模占比首次突破七成,進出口額大漲24%,高於全市整體外貿增速。

2025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貿易形勢,廣東外貿該怎麽走?其發力點和動能何在?

韓永輝認為,今年,廣東外貿發展要加快培育新動能。要重點發展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新優勢產業,推動數位貿易發展,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其次是深化市場多元化,要深耕RCEP市場機遇,同時積極開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新興市場,鞏固歐美傳統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廣東還要強化創新驅動。要加大研發投入,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作突破,推進智慧制造和產業數位化轉型。」他說。

20萬億,工業邁上新台階

工業,廣東經濟發展根基之一。

2024年,廣東工業躍上新的萬億元台階。數據顯示,2024年工業總產值預計突破20萬億元,對全省GDP增長的貢獻率超5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2%。

作為名副其實的工業大省,廣東工業規模約占全國的1/8,涵蓋了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約160種工業產品產量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廣東始終堅持制造業當家,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產業發展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邁進。

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提升至56.7%和31.6%。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43%,占全國總產量的1/4。

廣東作為汽車產業重鎮,在傳統汽車工業的深厚基礎、持續的政策支持以及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的共同推動下,成功匯聚了以比亞迪、廣汽埃安、小鵬汽車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整車龍頭企業。

憑借這些龍頭企業的帶動,廣東已構建起涵蓋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的完備產業鏈。其中,廣汽埃安智慧生態工廠更是入選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小鵬汽車廣州工廠等也已全面投產。

汽車生產車間 圖源:圖蟲創意

這不僅為廣東經濟發展註入了強大動力,也為廣東經濟發展註入了活力。得益於此,目前,廣東已初步形成以深圳、廣州、珠海等城市為核心的兩千億級芯片設計產業集群,產業集聚效應逐漸顯現,產業規模和競爭力大幅提升。

華南城市研究會創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制造業強,也離不開民營企業的支持。眾多的民營企業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升級,是廣東經濟發展的長板與招牌。

數據顯示,在2023年廣東制造業500強企業榜單中,民營企業占總數超過七成。而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也是發明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之一。2023年,廣東全省專利授權量70.37萬件,居全國首位,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4.31萬件,兩項數據均處在大幅領先的狀態。

然而,廣東的工業強,不僅限於新能源汽車,其工業機器人、手機、智慧型電視等均迅速增長。具體來看,2024年廣東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31.2%、占全國 44%;智慧型手機產量增長12.5%、占全國超4成;積體電路產量增長21%。

取得此番成績之後,今年廣東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盡快成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4.79萬億,社零消費全國第一

消費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廣東GDP突破14萬億元大關背後,也離不開消費的貢獻。

2024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9萬億元,比2023年增長0.8%,連續四十余年居全國第一。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增長0.6%,餐飲收入增長2.5%。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中,體育和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增速最快,增長11.8%。

廣東消費靠什麽支撐?作為人口第一大省,廣東擁有1.27億常住人口。這一龐大的人口基數,無疑為廣東的消費市場註入了旺盛的活力。

除了人口因素之外,消費規模大、增速快還與大灣區綜合交通樞紐密不可分。

目前,大灣區核心綜合交通樞紐已基本建成。根據2025年廣東政府工作報告,去年,梅龍高鐵開通營運,梅州等老區蘇區與大灣區聯系更加緊密,粵東高鐵「環線」成形。廣州新機場獲批立項,陽江機場選址獲批,汕漳高鐵、梅武高鐵、深圳西麗高鐵樞紐等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南中高速、中開高速中山段等建成通車,新增南雄至信豐、龍川至尋烏2條高速公路出省通道。這些鐵路和跨江道路的建設,不僅打通了粵東粵西地區促進產業融通,還帶來了人流。

以深中通道為例,數據顯示,深中通道通車營運後,日均車流量達8萬輛次以上。並且,中山石岐乳鴿日消耗量增加了五成以上,不少遊客前往品嘗、休閑娛樂。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車後,港珠澳大橋車流量增長90%,「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突破450萬輛次。

深中通道跨海大橋 圖源:圖蟲創意

人流的湧入,直接帶動了當地餐飲和文旅等消費。數據顯示,2024年7月-11月,中山共接待遊客1720.26萬人次,同比增長103.64%。

2025年,廣東還將建成廣湛高鐵、廣佛東環城際、廣州白雲機場三期、深圳機場三跑道等計畫,開工建設廣州新機場和平遠至武平、湛江至南寧、化州至北流等高速公路出省通道。這意味著,隨著交通樞紐的持續完善,將吸引更多國內外人流,增強消費聚集效應。

除此以外,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帶動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智慧綠色家電等產品的消費升級需求加速釋放。

今年以來,廣東開展多項促消費主題活動。如第二輪消費品以舊換新,疊加電商平台「雙十一」促銷,直接帶動了基本生活類和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大幅上漲。

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限額以上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具類,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6.7%、11.7%、12.7%、16.6%。同時,新能源汽車也是亮點之一,零售額增長6.1%。

此外,廣東線上消費的占比呈上升之態,網路購物持續釋放潛力。2024年,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透過公共網路實作商品零售額增長7.0%,占整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比重39.6%,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

展望2025年的消費形勢,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大力提振消費」是2025年的首要任務。對於廣東而言,刺激消費、提振內需同樣是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此,廣東率先制定了「財政促消費組合拳」,並出台了一攬子財政資金保障方案。全省統籌投入各類財政資金超700億元,其中省級財政新增安排43.7億元,以全力支持消費市場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