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據36氪報道,豐田計劃對中國區的「雙生車型」戰略進行最佳化。在產品層面,部份「雙生車型」將被合並,今後可能只保留其中一款進行銷售。所謂「雙生車型」,是指同源打造的兩款車型,例如廣汽豐田雷淩與一汽豐田卡羅拉。
不過,豐田中國相關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否認了上述訊息,並表示:「目前市面上流傳的訊息都不是豐田官方釋出的。」同時,記者也嘗試聯系廣汽豐田方面,但截至發稿,暫未得到回復。
盡管業務合並未得到官方證實,但近段時間,豐田中國的人事調整較為頻繁。比如,雷克薩斯中國執行副總經理李暉升任豐田中國總經理,成為豐田1964年入華以來第一位非日本籍總經理,也是第一位華人總經理。另有訊息稱,廣汽豐田總經理藤原寬行將調任至一汽豐田,任總經理一職。豐田在常熟的智慧電動車技術研發公司IEM副總經理王君華,也將加入一汽豐田。
對於豐田頻繁的人事和業務層面的調整,有觀點認為,部份原因或是豐田2024年在華銷量下滑所致。2024年,豐田在華銷量為177.6萬輛,同比下滑6.9%。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豐田或許希望透過人事調整和業務整合,來加強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https://img.jasve.com/2025-2/b0762100d60b16ff6ae8fe78954339ce.webp)
值得註意的是,2024年,日本三大車企——豐田、本田和日產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均低於上年水平。其中,本田銷量約為85.2萬輛,同比下滑30.9%,跌至2014年以來的低位;日產銷量約為69.6萬輛,同比下滑12.2%,跌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從全球市場來看,日本新車市場銷量也處於下滑通道。2024年,日本國內新車銷量為442萬輛,較2023年下降約7.5%。其中,豐田在日本國內的銷量也出現了下滑。
在中國市場,日系車企整體面臨轉型遲滯的挑戰。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4年12月,主流合資品牌乘用車零售銷量為71萬輛,同比下降11%,其中日系品牌零售份額為13.4%,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相比之下,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持續增長,2024年自主品牌汽車銷量份額達到65.2%,而合資品牌銷量首次跌破1000萬輛,市場份額下滑至34.8%。
面對銷量下滑,豐田認為本土化是其在中國市場保持競爭力的關鍵。除選用本土化人才外,還要充分利用中國的優勢資源。據日經新聞報道,豐田汽車已決定在上海建立全新電動汽車工廠,主要生產雷克薩斯品牌車型。此次投資不同於過去的合資模式,豐田將首次單獨建設並營運這座工廠,希望借助中國供應鏈那強大的韌性,把生產成本降下來,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但對此訊息,雷克薩斯方面並未回應。
在中國市場,日系車企也開始采用原生的智慧駕駛供應商,以追趕中國品牌在智慧駕駛領域的進展。如,廣汽豐田和東風日產都已選擇采用Momenta的高階智駕方案,例如搭載「一段式端到端」智駕系統的鉑智3X。
按照豐田的規劃,除鉑智3X和bZ3C等全新電動化車型將在2025年上市外,豐田還計劃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車型。此外,豐田汽車計劃加大在中國的汽車產量,目標是到2030年在中國生產至少250萬輛汽車。
「中國市場電動化的全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截至2026年的BEV規劃中,在中國匯入的新車型肯定是占多數的。所以中國市場的重要程度,在我們心中是不會變化的,今後豐田在中國市場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電動化產品的發展。」豐田汽車公司CTO(技術長)、副社長、執行役員中嶋裕樹曾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