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為什麽新能源車不僅撞臉,還撞內飾

2024-08-21汽車

下面這張圖,是嵐圖夢想家新舊款內飾對比,相信大家一眼就能夠看出,上面的是最新款。

現如今,像嵐圖夢想家這種「懷檔設計+高位置大橫螢幕+透過方向盤的儀表」,幾乎成了9成以上新能源車的選擇。

甚至連大眾新途觀、新邁騰以及不少新款油車也是如此。

而這種風格,印象中是兩年前理想L9所引領的。

所以有網友就說,越來越多的新車換代,都經歷了批評理想、理解理想、成為理想的過程。

確實不得不承認,在國產新能源車的設計理念上,理想L9是個劃時代的產品。

不過,為什麽理想式布局會成為後來的主流,這種千篇一律的風格又有哪些獨特優勢呢?

理想式布局怎麽出現的?

以嵐圖夢想家這次改款為例,這種千篇一律的設計風格,最大的一個要素就是大屏。

前幾天老趙試車後,對嵐圖夢想家的8個互動大屏也感到極為驚嘆,至於為什麽會有八個之多,大家可以去視訊中找答案。

大屏作為智慧汽車最顯著的功能配置,如今早已被車企們所接受。

不過大屏能發揮什麽樣的作用,又該如何融合到內飾座艙中,大多數車企並沒有認真考慮。

那麽,如今大家爭相模仿的理想是如何「發明」這種座艙布局的呢?

如果你回顧2018年釋出的理想ONE,會發現當時那套座艙設計就像老款嵐圖夢想家一樣,都比較老套,但理想ONE的優點是,一致性和秩序感做得很出色。

初代理想ONE采用了一塊長聯屏,承載了三個功能區域,從左到右依次是儀表屏、中央互動屏、副駕屏,另外在扶手台上方還有車輛控制屏,四塊螢幕整體呈T字型。

在2018年,這是最前沿的座艙設計,一體式長聯屏帶來了很強的形式感,也承載了智慧汽車上豐富的功能和娛樂內容,任誰看了都覺得科技感滿滿。

所以當時官方自信地表示:「四屏互動,一個都不能少」,但是短短4年後就被自己推翻了。

理想L9之所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它重塑了智慧座艙這個概念。

對比理想ONE和理想L9,最大的變化有兩點:

第一是螢幕尺寸更大,縱向空間更高,由此不得不把螢幕從內飾中剝離,而在這之前,理想ONE的做法是把螢幕融入車輛內飾中。

第二是取消了三聯屏設計,只保留中控屏和娛樂屏,而儀表屏則用HUD和方向盤進行替代。

事實證明,理想L9的方案成為了主流,這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

如果想要做到出色的視效互動、滿足各種軟體的相容性、適配多種視訊制式,理想L9這種16:9的大橫螢幕就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這是由互聯網的內容生態決定的。

深耕消費電子的車企都懂這個道理,別說小米、華為、魅族了,就連比亞迪都巧妙地透過旋轉屏的設計,實作了「高位置大橫螢幕」的布局。

看來比亞迪給國內3C大廠代工了那麽多手機電腦,想必把學會的東西用到了造車上,至少在座艙布局的選擇上,比亞迪的旋轉屏肯定不是歪打正著,而是未雨綢繆的正確判斷。

不過對於比亞迪來說,現在急需要改變的應該是換上懷檔,把檔把的位置騰出來就完美了。

從設計導向到功能導向

當然,如今也有很多車企沒有選擇理想式的設計風格,主要是一些合資車企的產品。

比如凱迪拉克、別克、奧迪的車,依然采用異性長聯屏,電動 MINI 也堅持圓形螢幕,希望盡可能地融入到內飾設計中,為此甚至寧願犧牲顯示空間。

反倒是緊跟中國科技公司的大眾是個特例,比如新邁騰和新途觀,先不說大屏的互動體驗如何,至少從形式上來看,大眾已經理解了最新的理念,而且把傳統車企一向重視的安全性也融入其中。

我們在體驗新款邁騰時就發現,副駕屏采用了防窺設計,只有坐在副駕位置才可以看清螢幕,主駕無法看到副駕屏上的內容,很好的保證了行車安全性。

回到嵐圖夢想家這次改款,其實新內飾和大屏的變化,本質上是從之前的功能服務於形式,變成了如今以功能為主導的設計。

對於一個主打智慧化的產品來說,後者肯定是更正確的思路。

就像在賈伯斯和強納生相繼離開蘋果後,蘋果近十年來的產品設計也發生了同樣的改變,比如iPhone的螢幕不再恪守賈伯斯提出的3.5英寸是最合理的尺寸,而是變得越來越大,後來出現了全面屏設計。

還有蘋果MacBook筆記本,之前為了實作輕薄的楔形設計,寧願在一個生產力工具上配備四個USB-C口。

而如今雖然變得有些方正,由此換來了更多種類的介面,也更加實用。

Apple Watch更是功能導向的極致體現,在這款手表出現之前,沒有人會把手表做成方形的,直到後來大家發現,只有方形設計才能承載更多的文字和界面。

從設計導向到功能導向,這或許就是消費電子產品成熟的標誌,也是如今智慧汽車設計的一個發展趨勢,當然,如果能把功能實作和先鋒設計相融合的,一定是更好的產品。

寫在最後

如今,「理想式」的座艙布局已經成為了主流,如果按照智慧型手機行業的規律來看,設計趨同似乎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現象,如今的汽車設計也出現了這種端倪,拼到最後,發現大家都變成了對方的樣子。

你覺得這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