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 「凡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气质」 ,最平凡的人,只要加倍磨练,每天持续自我更新,日日不断,总有一天会从量变积累成质变,从而变化气质,升华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有一次,有人送给曾国藩两架望远镜,他就跟人在自己家的楼上试验,看半里路之外的行人,如近在咫尺,不禁叹为观止。
西洋这技术,果然不是盖的,厉害啊。曾国藩想,这望远镜所用的材料,不过是最普通的铜铁、木材等,但一经洋人这一打磨和组合,就感觉本质被改变了,增加了原本所不能的东西,就好像人变得有神通了,而材料还是那些材料。
当然,我们也不要嘲笑当时的人没有见识,不要觉得我们很厉害,环境不同,时代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最关键的,是要记住「 凡物加倍磨治」 ,虽然自己可能是一块最普通的材料,但是只要不断磨练,都有机会成为一个强者。
「凡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气质」,天下最普通的平常之物,只要加以磨练,就能够「变化气质」,生出异样精彩,真是神奇。
01
回到题主的问题,一个人是怎么变强的?
如果你要找一个例子,谁会是最好的案例,我觉得曾国藩就是一个最经典的案例,他本身就是「凡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气质」最好的证明。
他本来是一个很弱的人,或者说很笨的人,最后却变成了一个很强的人,强到什么程度?强到连他死后,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在不断的学习他,这就是道德经上所讲的「死而不亡者寿」。
他的家境、出身并不好,一个农民的后代,三代以上也没有出过什么大人物,而且资质也一般,他16岁才开始参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还是倒数第二名。比较同时代名人,其愚笨一目了然。以下这个故事相信你已经非常熟悉了。
曾国藩13岁时的一个夜晚,在书房背一篇三百字的小文。此时,正有一盗贼躲在他的房间里,想等曾国藩入睡之后再偷东西。曾国藩背到三更还背不下短文,贼实在忍耐不住了,跑了出来,将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后冲曾国藩大叫:「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然后扬长而去。
由此可见,曾国藩的资质是非常平庸的,以至于从小就被人讥笑为「愚蠢之辈」。左宗棠评价曾国藩说:「才具稍欠开展。」梁启超说得更直接:「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这么笨拙的曾国藩,却靠两个词翻了身:第一个词「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第二个词是「有恒」,他每日早起读书,从不间断,就连行军打仗时也毫不例外。「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他说:「不日进,就日退。」
这就是曾国藩提到的「日日不断之功」,一个再愚笨的人,只要愿意下日日不断之功,就一定可以滴水穿石。
02
美团的王兴说, 极度渴望成功的人不多,愿付非凡代价的更少。
这世上的好东西,不会无缘无故的来到你的身边,都需要你付出汗水去换的,所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所以,人是怎么变强的?持续精进显得愈加弥足珍贵。
什么是精进?如果用另外一句话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一件事,别人付出60分,你愿意付出90分甚至是100人,这就是说,你比别人更为精进。
毛泽东写【论持久战】,把自己关在窑洞里,九天九夜没出门,也不睡觉,不停的写,连棉鞋被火盆烤着了也浑然不觉,这就是一种精进。
稻盛和夫做研发,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问题,把锅碗瓢盆全部搬到车间,每天吃住都在里面,甚至抱着陶瓷睡觉,一天到晚、吃饭睡觉都在想解决办法,这就是一种精进。
如果再换一个词,就叫做勤奋。
华与华的创始人华杉,请人给他设计了一个墓碑的图,墓碑上写着「 一个勤奋的人 」。
这个意思是想说,如果他死后,他最想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一个「勤」字,他希望勤奋是自己一生的写照。
华杉连续每天5点早起,已经持续了2000多天,他的十几部大部头畅销书,都是在早晨的2、3个小时内搞定的。这个时间段,可能对于其他人很稀松平常,甚至是很多人的睡懒觉时间,在于华杉,都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创造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也更加奠定了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很多人会说勤奋没有用,选择大于努力,但实际上,很多话都需要辩证的来看,很多时候不是没有选择,而是没有一以贯之的勤奋,很多事情随便做做,做个50分、60分就算努力了,然后说努力没有用,实际上是在给自己找不作为的借口。
马云不是一开始就做阿里巴巴的,他还得从海博翻译社慢慢折腾起来;贝索斯不是一开始就想到要做云计算的,亚马逊一开始也不是一个高科技公司,他还得从卖书慢慢做起。
后来,当他们不断的精进和努力以后,才有了更好的机会来到他们的面前,让他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从而有了后来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需要先跑起来,然后才会在跑的过程中发现更大的机会,从而有了更好的选择。
曾国藩说:「人生于勤,毁于惰,成于敬,毁于傲。」有两个字是最能让人败下来的,这两个字就是「惰」和「傲」。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我们每个人要时刻警惕这两个字,跟自己的惰性做斗争。
03
其实,真正让人与人之间拉开巨大差距的,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并不是一夜巨变,也不是苍天眷顾、天外来财,而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当中的一点一滴的积累。
就像拉手网CEO许单单说的:
对个人而言,做业绩要做到比周围平均数高1%,做的比Leader预期高1%,久而久之,就不断地脱颖而出,就形成了质变。对做事而言,就是确保做的事情够极致,超越行业平均水平1%,超过普遍预期1%,久而久之,事情就会发生质变。
这就是「加倍磨治」的方法,凡事别别人好1%,凡事彻底,并且长期持续下去。
有人就连打扫卫生都不马虎,还写成一本书,叫做【扫除道】,影响了全球很多机构和个人。
有人就连扔东西都扔出了学问,搞了一个「断舍离」,在全世界引起了一股风潮,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就做一次断舍离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有人坚持早起,还写了一本书,叫【4点起床】、【早起的奇迹】,这类书多着去了,可见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有这样的感受。
有人读书读出了心得,写了【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影响了多少人的读书观。
刚开始比别人做好1%可能没感觉,但是长期比别人做好1%,过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就会引发巨大的连带效应,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这里没有捷径,有的只是每一次把事情做到比别人好1%,长期积累下去,就发生了蝴蝶效应。
小结
「凡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气质」,只有101分、120分的努力,拼尽全力,甚至像稻盛和夫说的,把自己逼入绝境,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取得一点优势。
我们现在的很多问题,就是阳明先生说的「吝心」,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真的去干一件事的时候,又犹犹豫豫、前怕狼后怕虎的样子,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小试牛刀以后就放下了,每件事做的都不彻底,所以每件事都没什么感觉,长期下来,还是在寻找方向、寻找目标,没有耐着性子扎一件事上,没有一件事有心得,所以在什么事上段位都不高,都是普通选手,这样就跟其他人拉不开差距。
有人怕投入错了方向,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浮在表面,其实,人生几十年,找一两件事试试,也是可以的,即使投入错了,也知道什么是不适合的。再说,一件事,只要你投入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回报。当你再去做其他事情的时候,都会有所裨益。
最怕什么东西都舍不得,舍不得时间,舍不得精力,舍不得付出,钻研学问,觉得花那么多时间值得吗,经营关系,觉得有必要付出那么多吗,对待工作,觉得有必要这么上心吗,结果工作没什么成果,关系也不见得有多改善,学问也没见得有多少长进,这就是吝心,或者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小气。
一个人的注意力在哪里,时间在哪里,成果就会在哪里。这个道理容易明白,却是极难做到的高级实践课题。
觉得有用的同学,记得点个赞哈~
想获取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或者我的公号:虚舟老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