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投资完全值得,而且收益还不止是单纯延寿。
这类问题显然不能就某个个体去讨论,要就群体讨论。
道理很简单,个体的情况不同(关键是基因),有的人运动后在延寿上收益大,有的则收益小,还有一小部分人是负收益(比如某人有肥厚性心脏问题,不动没啥问题,心率高了猝死的概率较大。他要是不怎么运动能活65岁,但他坚持运动甚至剧烈运动最后导致在50岁时猝死)。目前的科学还难以判断具体个体的情况,只能从群体的线性回归去参考。
假设现在有个群体,年龄18岁,男女各半,数量10万,日常不怎么开展运动(该群体中已经去除了运动量最大和最小的那10%人群)。
假设让他们每周总运动或体力活动达到450分钟(其中met值3-6的中等强度运动时间总计300分钟,met值大于8的高强度运动75分钟但会翻倍计数,运动的具体项目与形式随意)
注:met即代谢当量,躺着时为1,走路2左右,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跑步大概在9-10。这个值越高,则身体运动的强度就越大。
如此从18-44岁(国际认定44岁前为青年,本问题问的也是青年时期)一直持续,44岁以后则随意运动。
那么,我认为这个群体可以获得两大好处:
1.平均寿命提升3年(主要是降低早亡率——比如某甲不运动本来55岁死,运动让他多活8年)。
2.健康寿命时间延长2年。(主要是临终前的残疾寿命时间段缩短。比如某乙本来可以活80岁,但75岁开始做轮椅,79岁开始卧床。多运动后她能活80.5岁,77岁开始坐轮椅,临终前3个月卧床。)
注:以上是本人根据常年的医学运动学研究模糊计算得出,没有直接的研究支持,信不信由你。感兴趣的可网络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我们再来算算投资回报率。
26年,每天投入直接时间54分钟,算上额外的休息恢复,计60分钟,则总付出为395天。
投资回报率大约2.7倍。
在以上的基础上减少投入,可能投资回报率会略有提升(回报总量减少);增加投入则投资回报会受到边界递减效应的影响。
注意,请不要和我谈诸如某某不运动却活的很长或者某个人经常运动但40岁就死了这样的个例,谁想讨论我就投降认输是你赢你说了算你想怎样那就怎样好走不送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