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中德合作典范迎来「二次创业」

2024-12-11心灵
(文/潘昱辰 编辑/高莘)12月10日,在上汽大众举办的40周年「共出众 启新篇」活动中,一台经典桑塔纳成为了外场展出的起点与焦点。从公商务用车到私家车,热销几十年,桑塔纳轿车,曾承载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成为上汽大众的一张特殊名片。
上海大众桑塔纳 上汽大众
穿梭于活动现场,观众可以略窥上汽大众的发展之路。自桑塔纳始,帕萨特、Polo、朗逸、途观、凌渡、途昂、一款款明星车型的展出续推出,不仅展示了上汽大众在品牌传承中的不断革新,也承载着上汽大众与广大车主的深情厚谊。
当日,共有数十位幸运车主接受上汽大众的「欢迎回家」的邀请,来到现场一探爱车的诞生地。同时,正值40周年交车月之际,新车主专属交车仪式也在全国各地的上汽大众4S店、城市店举行。
于活动现场,上汽大众还对外展示了部分正在开发的新智能技术。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表示,在未来两到三年,上汽大众将推出多款基于全新混动平台以及纯电动平台的产品——它们都将拥有智慧的车载「大脑」,搭载全新三电系统,以及城市NOA功能和全新设计的交互界面;AI大语言模型也将助力智能座舱,更注重场景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直观、个性化的使用体验。
上汽大众于40岁生日对外展示的,既有对历史的积淀、对当下的总结,更有对未来的展望。此番共有上海市和嘉定区人民政府、行业协会、股东方、供应商、经销商、用户、媒体等各方代表齐聚上海安亭,共同回望上汽与大众40年的一路同行,共启出众新征程。
上汽大众40周年 上汽大众
40年,再次紧握时代机遇与信心
就在两周前,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共同宣布将合资续约至2040年,并将在产品、生产、碳减排三大领域全面发力。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曾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宣布继续携手共进后,双方又将给中国和全球汽车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是中国个人移动出行领域的开拓者。此次合资合同续约,再次彰显了这一合作关系的深远意义,以及中国市场在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对合资双方的续约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11月,上汽大众合资续约至2040年 上汽大众
根据最新的合资续约协议,在产品端,2026年起,上汽大众将推出2款基于CMP平台的电动汽车、3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2款增程式车型;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总共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有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
按照贝瑞德的预判,到2030年,汽车市场80%的新车都将是新能源车,但纯电动车的增速将会放缓,插电混动、增程式的市场增速将进一步提升,这对于拥有发动机技术储备的大众而言将是很大的机会。而增程的电池成本优势,也将为企业带来利润,成为未来的大趋势。
而在生产端,上汽大众将进一步推动生产网络转型,优化成本效益及生产效率;
在碳减排方面,上汽大众曾于2023年制定了ESG 「Growth战略」,围绕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核心领域,确立了六大战略支柱,指明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此番上汽大众计划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8水平减少25%,并积极推动企业向碳中和转型。
「从桑塔纳的传奇故事开始,直到今天以全盛面貌迎接40周年,我们坚持‘in China for China’的战略,引领了行业变化。」在庆典活动上,上汽大众第一副总经理兼商务执行副总经理沈鸿广由此总结了双方提前续约的基础。
40年,是参与者,创建者和见证者
把时针拨回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1978年,中国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缩小这一差距,由时任机械工业部部长的饶斌率领代表团,前往欧、美、日等地区考察汽车工业,并提出了引进汽车合资项目的战略构想。
尽管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多数跨国汽车巨头也并不看好彼时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但以卡尔·哈恩为代表的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既为中方的诚意所打动,也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广袤前景,并决意敲定合作。
1984年,上海大众合资公司成立 上汽大众
于是在1982年6月,中德签署了100辆桑塔纳轿车的试制协议。仅仅过去一年,第一辆桑塔纳便CDK组装成功。
在此基础之上,1984年10月,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合资合同,上汽大众的前身——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诞生,由此拉开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序幕。
而首款轿车桑塔纳的热销,使上汽大众仅仅两年就实现了盈利。基于合资公司迸发的强大潜力,1987年,桑塔纳国产化项目正式启动。由于当时国内汽车供应链尚不成熟,上汽大众主要依托大众汽车集团的供应体系,从海外引进配套企业和先进技术,从而带动了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进了中国汽车供应链的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在上汽大众的供应商体系中,有近90%的企业位列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
在不断成熟的供应链支撑下,国产化项目仅仅启动五年时间,第10万辆桑塔纳轿车便宣告下线。至199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已达到了90%以上。
1995年,上海大众工厂 视觉中国
基于双方在20世纪的良好合作成绩,2002年,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提前将合资续约延长至2030年,成为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续签的汽车合资企业。
40年来,上汽大众始终聚焦中国客户需求。在桑塔纳之后,帕萨特、Polo、途观等一系列新车的陆续上市,进一步巩固了上汽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在2008年,上汽大众推出了专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而设计的A级轿车朗逸。这款中国本土开发、本土销售的经济型汽车一经上市便大受欢迎,后来连续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
进入2010年代,无论是大众品牌的凌渡、途昂、ID.系列,斯柯达品牌的明锐、速派、柯迪亚克,还是奥迪品牌的A7L、Q6、Q5 e-tron,都成为了上汽大众品牌革新的见证。截至目前,上汽大众累计产销量已超过2800万辆,拥有2200万中国用户。
上汽大众40周年 上汽大众
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秋表示,40年来,上汽集团与德国大众精诚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推动了上汽大众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带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坚实基础。上汽大众的40年,书写了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佳话,实现了中德两国经济、技术、文化等各个领域全方位的交流融合。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也表示,「客户至上、敢为人先、前瞻战略」,是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40年,以消费者满意共育优势
如今,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到来,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汽车新时代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汽车产业已从40年前蹒跚学步的后生,在新赛道上成为技术与产品革新的领头羊。
「中国是创新中心,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好坏,决定了一个跨国公司未来是否能够领先。」贝瑞德曾对观察者网透露,中国市场激烈竞争,大众要适应市场节奏,自然要主动调整自己。目前,大众已将在华的价格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而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与格局下,上汽大众在车型电动化、技术智能化与品牌高端化等领域面临许多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不少新的机遇。
「中国是大众汽车集团的第二故乡,大众汽车集团将矢志不渝继续扎根中国。」奥博穆表示,大众将以饱满的创业精神,落实强大的战略规划,锚定「2030目标」,并将秉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继续勇立潮头。
而根据最新的合资续约协议,上汽大众将在电动化领域展开纯电动、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等多条路径,彰显自身技术优势,在不断提振市场份额的同时,为公司经营提供可持续性。
于智能化领域,在与地平线、小鹏等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上汽大众未来推出的新车型都将拥有智慧的车载「大脑」,支持城市NOA功能、全新设计的交互界面和更注重场景融合的AI大语言模型,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直观、个性化的使用体验。
智能电动时代,为品牌的豪华感塑造也提供了新的定义思路。对上汽大众而言,奥迪新豪华电动品牌AUDI的首款车型,也将在2025年推向市场。新车基于奥迪与上汽集团联合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打造,该平台具有高度通用性和灵活性,专为中型和中大型智能网联纯电动车型设计,且将在上汽大众安亭汽车二厂拥有专属生产基地。而在2025年,AUDI专属新能源工厂即将正式投产,量产车也将于同年上市。
上汽奥迪AUDI E 上汽大众
贝瑞德对观察者网表示,AUDI是与传统四环LOGO形成区分的品牌,更加聚焦年轻、新潮的用户,体现数字智能,首款概念车AUDI E已经非常接近量产车型。此前在今年5月,上汽与奥迪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对外发布ADP合作之时,已就共创技术解决方案、用户分析、产品设计、性能设计等等进行过多轮讨论明确,由此仅用时半年即完成专属生产基地升级焕新启动、AUDI品牌发布携全新概念车亮相等一系列动作与计划的落地。
「凭借强大的车型阵容、最高水平的智能科技以及对中国客户需求的持续专注,我们有信心使上汽大众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继续占据领先地位。」奥博穆说。在他看来,在中国市场积累的经验,也将为大众汽车集团于全球市场的加速转型注入动力。转型不仅将进一步强化集团的竞争力,也将把这一合资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上汽大众开启合资新里程 上汽大众
上汽大众前行的40年,值得铭记的不只是一款款国民车型的诞生,更有中国汽车行业40年风云激荡,和中德两国汽车工业的深厚友谊。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通过合资续约带来的中德双方持续合作,既为大众巩固全球竞争力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及供应链进一步走向世界带来了坚实的助力。
因此在新的时代,双方更需携手共进,砥砺前行,自我革新,于40年后再葆青春年少。王晓秋表示,站在40周年的新起点,上汽和大众再次续约,将继续紧密携手,不断拓宽彼此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共同支持上汽大众的发展,助力合资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二次创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