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韓戰是美蘇針對中國的陰謀?戰後中美蘇在北韓半島的博弈

2024-07-08軍情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我獲得了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沒有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

1953年7月代表美國簽署【北韓停戰協定】的美軍四星上將馬克·克拉克在回憶錄中提起這段過往的時候,顯然十分沮喪。

不僅是克拉克,美國上下都對這場令其顏面大失的失敗耿耿於懷,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憑借這場戰爭打出了自己的國際威望,韓戰也因此被稱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

不過,韓戰對於新中國的意義,可不僅僅是打出了國際威望那麽簡單……

蘇聯誤判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不能不打的戰爭,但是韓戰並不是,它的開始源自於多方誤判。

雅爾達會議上,美蘇已經在北韓劃分好了勢力範圍,在美蘇總體上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貿然向對方的勢力範圍發起沖擊,顯然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蘇聯也很清楚這一點,史太林曾經多次攔截北韓領導人金日成武力統一北韓半島的方案,警告他這可能會讓美國卷進來。

然而,在1950年1月,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的一場講話,讓蘇聯方面改變了態度。

在這場講話中,迪安·艾奇遜宣布「美國在太平洋地區防務範圍應是日本、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澳洲這條近海島嶼鏈」,台灣地區和北韓半島被排除在了美國防務範圍之外。

這其實是美國在向新中國展示,美國無意幹涉中國內戰。

自1949年年初,確定蔣介石已經徹底扶不起來之後,美國也不再硬扶,而是開始考慮該怎麽應對共產黨中國的問題。

美國決策者們認為,中國的實力不足以給美國造成威脅,且中美之間存在相當多的共同利益,並由此推斷美國有機會爭取到共產黨中國在美蘇之間的中立。

為了避免將可能「中立」的共產黨中國推到蘇聯陣營,美國需要避免引起中共的反感。

在這種政策的指引下,美國沒有再為蔣介石提供新的援助,反而是撤出了駐華美軍。

盡管在1949年7月,中共已經提出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但是美國還是想要繼續爭取一下。

在新中國與蘇聯簽訂同盟條約前,美國對新中國的政策依舊是「不要積極的給中共製造困難,從而把中共進一步推向蘇聯」,艾奇遜1950年1月的講話,就是美國這一政策的體現。

然而,蘇聯可不知道美國這話是對中國講的,而以為美國是在對民眾宣講政策,一看這份防務政策裏的防禦範圍不包括北韓半島,就以為美國不會管北韓的事了。

因此,再度收到金日成「武統北韓」的計劃時,蘇聯的態度也積極了起來,史太林明確表示了對金日成的支持,並同意為其計劃提供幫助。

北韓人民軍大多是經過反法西斯戰爭歷練的精銳之師,而韓軍則多是日治時期的警察改編而成,擁有巨大實力優勢的北韓人民軍在戰爭初期所向披靡。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北韓人民軍就把戰線推進到了半島最南端的釜山附近。

美國誤判擴大戰爭

然而,美國並沒有放棄北韓半島的打算,面對韓軍的失敗,美國選擇派兵幹涉韓戰。

這樣一來,半島上戰爭雙方的實力對比就發生了逆轉,在美軍實施仁川登陸戰後,北韓人民軍只能放棄之前的戰果,倉皇逃回三八線以北。

按照參戰前美國的宣告,此時他們的目的已經達成,韓戰本可以就此終結。

然而過於輕松的勝利讓美軍指揮官麥克阿瑟飄了,他想要「乘勝追擊,將共產主義逐出北韓半島」。

對於麥克阿瑟的這個看法,美國政府其實是不認同的,他們擔心美軍越過三八線會引起中國和蘇聯的幹預。

然而,麥克阿瑟作為美國在亞洲地區的軍事負責人,早已成為了「北韓和日本的太上皇」,對美國反倒很有一點聽調不聽宣的意思。

而且此時的美國正值麥卡錫主義盛行之際,「反共」是絕對的政治正確,輿論紛紛要求美國越過三八線繼續戰爭。

美國政府扛不住壓力,立場步步後退,由最初的不得越過三八線,到不能進入中蘇邊境省份作戰,再到後來批準國防部告知麥克阿瑟「當你向三八線以北推進時,無論在戰術上還是戰略上都不受限制」。

他們僅剩下的一點謹慎,只有讓南韓軍隊為美軍打頭陣試探中蘇反應,以及在美軍正式越過三八線前與麥克阿瑟會面,了解北韓情況,順便勸他行動要克制點。

在會面當中,杜魯門向麥克阿瑟提出,中國曾經多次警告,一旦美國越過三八線,中國絕不會坐視不理,希望能夠讓麥克阿瑟有所克制。

對此,麥克阿瑟十分自信地告訴杜魯門「沒有任何跡象證明中國在考慮參戰」,並說服杜魯門相信「中共的出兵警告只是恫嚇」。

麥克阿瑟完全掌握了會談的節奏,連大學都沒上過,靠著財團支持和時運走上總統之位的杜魯門在會談當中完全是被牽著鼻子走。

以至於等到杜魯門回國,美國政府官員得知會談情況後,都為總統對麥克阿瑟的讓步之大感到震驚和憤怒。

不過,總統已經做出了決定,官員們也不好反對,並且,他們內心也是相信軍方「中蘇在美國的核威懾下不會冒險」的說法的。

就這樣,美國政府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完全支持了麥克阿瑟的軍事冒險行為。

然而,美國完全沒有料到的是,新中國無懼美軍的裝備優勢甚至是核威脅,毅然做出了出兵北韓的決定。

更令美國意外的是,中國軍隊加入戰場後,美軍竟被趕回了三八線附近,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重新推進戰線,不得不與中朝談判,簽訂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份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

針對中國的陰謀?

近些年,產生了一批歷史陰謀論者,認為韓戰根本就是一場美蘇兩國對中國的陰謀。

他們認為,史太林突然改變態度,支持金日成,並不是因為誤判美國不會參戰,而是無所謂美國參不參戰了。

因為中國共產黨展現出了堅定地維護主權的決心,史太林必然已經意識到,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蘇聯在東北地區的特權已經不能持久,中國會隨時收回旅順港口。

在這種的情況下,史太林選擇支持金日成統一北韓半島,因為無論成敗,蘇聯都能夠利用此事保證自己在遠東擁有一個不凍港。

若美軍不幹預,北韓事成,蘇聯可以在北韓半島獲得新的出海口;

若美軍幹預,北韓根本無從抵抗,而美國在意識形態狂熱下也不會克制,必然不打到鴨綠江邊不罷休,這就會令中國面臨安全威脅,蘇聯也可以順勢駐軍東北,繼續占據旅順港。

而美國方面,也有人認為,他們並不是對中國出兵的可能毫無準備,但是他們也同樣無所謂中國是否會出兵參戰。

從韓戰中,美國將目標定為推進到鴨綠江,並對中國東北邊境地區實作轟炸的行徑來看,美國恐怕本來就準備和中國一戰,中國出兵與否只會影響此戰的早晚。

不過,史料能夠證明,史太林在戰前確實判斷美國已經放棄了北韓,而美國也確實沒有對上中國的打算,因而那些看法不過是後人的陰謀論。

但是這種陰謀論的出現,足以證明韓戰的爆發確實令新中國的國際環境變得極為嚴峻。

面對困境,毛主席迅速做出了準確判斷:中國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因此,即使清楚地意識到誌願軍在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方面與美軍存在的巨大差距,即使蘇聯借故推諉,拒絕提供曾經承諾過的空中支援,進一步增大了出兵北韓的困難和危險程度,中國依然決定派出誌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入朝後,中國人民誌願軍憑借高明的戰術,和不畏犧牲的英勇精神,與擁有裝備優勢的美軍作戰,並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將戰線從中朝邊境推回了三八線附近,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跡。

這一場勝利徹底奠定了解放軍的軍威,中國因雅爾達體系而喪失的大國地位,在韓戰過後重新得到了世界各國,最為關鍵的是美蘇兩國的認同。

韓戰結束後,蘇聯才徹底放棄了對東北的幹涉;

而美國也學會了認真對待中國的警告,在後來的越南戰爭中,美軍就始終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這為中國贏得了安全發展的環境。

此外,由於在韓戰當中,蘇聯對中國多少有些理虧,作為補償,蘇聯加大了對華援助的力度。

奠定中國工業基礎的156工程援助,大多是在韓戰後正式敲定的。

可以說,新中國的發展基礎,是靠韓戰打出來的,韓戰被譽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確實當之無愧!#深度好文計劃#
參考資料

韓戰爆發中的蘇聯因素 黃傳榮 大慶師範學院學報

中美關系史 陶文釗

張興德:韓戰是史太林操縱的一個「陰謀」嗎? 古籍

韓戰中的美國決策因素 吳榮華 坦克裝甲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