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激蕩四十年,上汽大眾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024-12-12汽車

人們總是難以記住第二第三,但總能清晰地記住第一。

你可能忘了自己第二次與異性擁抱是什麽感覺,但一定記得住第一次擁抱時的悸動。就像你可能記不住自己坐過的、開過的第二輛車,但是對第一輛車印象深刻一樣。

那麽,你還記得自己坐過的、開過的第一輛車是什麽嗎?相信大部份人的答案只有三個字:「桑塔納」。

從「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那個時代走來的人們,腦海中總有一個記憶,那就是方正平直的車頭、塑膠格柵上浮刻出的VW車標以及經典的「上海大眾」尾標……

當時光列車疾馳過四十個月台,「上汽大眾」的意義,對於中國汽車產業乃至於每一個人而言,都顯得格外不同。這四十載的風雲激蕩中,上汽大眾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同時也收獲了自己作為首家中國合資車企的一路繁花。

上汽大眾的昨天,為中國車市開啟一盞霓虹

讓我們暫時地把時間調回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相交的時間節點。

彼時,奔走在國內的小型汽車並不多,除了紅旗之外,主要車型就只有北京212和上海牌轎車了。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老朋友們大概也都有這樣的印象:在綠樹成蔭的機關大院裏,總會停著幾輛墨綠色的212和幾輛白色或藍綠色的上海牌轎車。

在那個全球汽車產業步入繁榮的年代,中國汽車工業仍然可以用「貧瘠」來形容。

改革開放的浪潮來臨之後,國家決定大力發展汽車產業。於是在1978年,中國與德國的大眾汽車集團就進行了初步接觸。經歷了多次論證之後,最終在1984年,上海轎車廠與德國大眾正式簽訂了合資合作條例,雙方共同組建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上海大眾合資公司建立,引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款汽車,就是在未來三十多年裏火遍大江南北的「桑塔納」。不過,作為中國第一台合資轎車,桑塔納的落地之路也頗為曲折。

八十年代的中國,並沒有現代化的汽車工業基礎。所以上海大眾面向中國市場推出的第一批桑塔納轎車,只能以CKD散件進口組裝的方式生產。而在流水線上,上海大眾的工人們也只能以手敲的方式進行整車組裝。

事實上,在帶來桑塔納的同時,上海大眾還肩負著一項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建廠之後,為中國帶來西方汽車工業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制造工藝。也就是說,上海大眾肩負中國現代汽車工業「起動機」的職責。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粗放式生產」後,上海大眾為了提升產能和效率,邀請德國大眾的專家來到上海指導,並且引入了國際化制造標準和生產器材。透過緊鑼密鼓的生產流水線升級,上海大眾僅僅用時六年,就將桑塔納的年產規模提升到了五萬輛以上。但此時,上海大眾仍然與「7年內,桑塔納國產化率超過80%」的發展目標有所差距。

那麽在建立了現代化生產流程和制造工藝之後,上海大眾下一步的計劃,就是以桑塔納為藍本,在國內建立盡可能完整的汽車配套供應鏈產業。

在電視劇【繁花】中,上海進賢路120號給觀眾們留下了印象。

而在現實裏,進賢路120號是上海活塞廠的原址。當上海大眾決心建立現代化汽車供應鏈體系後,上海活塞廠與德國科爾本施密特有限公司簽訂技術特許轉讓合約,引進活塞制造技術購買關鍵制造專機和測試器材。

從活塞廠起步,進入到九十年代之後的上海大眾也建立起一大批零部件供應企業,並且在國內建立了符合德國大眾和國際標準的品質標準。至此,中國汽車供應鏈產業也步入繁榮發展階段。

可以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起步的上海大眾,不僅僅為中國市場帶來了一輛輛嶄新的桑塔納轎車,更為這片古老土地上的汽車工業帶來了嶄新的開端。

這家合資車企,開啟了中國汽車工業引入外資、引入全球標準和先進制造體系的先河。從某種角度來說,上海大眾的發展史,就是中國汽車產業市場化的發展史。而作為整個行業的拓荒者,上海大眾無愧於「行業明燈」之稱號。

上汽大眾的今天,以千萬信任樹立行業標桿

時至今日,上汽大眾的產銷規模早已突破千萬級,並且成為了國內首個累計產量突破2800萬的乘用車企。40年、2800萬,這些數據折射出的,也是上汽大眾穩定且繁榮的發展局面。

如今的上汽大眾,已經擁有了大眾、奧迪、斯柯達三大品牌助陣,並且以年銷百萬的規模,繼續擔當起頭部合資車企的引領性作用。當然,上汽大眾這四十年以來所獲得的成就,也絕不僅僅是在市場端取得了斐然成績。

更重要的是,上汽大眾始終在汽車行業裏,開創新的局面。

如果說在八十年代到零零年代的這段時間裏,上汽大眾是在引入西方汽車工業的先進技術,助力中國現代化汽車產業茁壯成長;那麽在零零年代到二十年代的期間,上汽大眾則以自身的進步,為汽車產業貢獻了更多的精彩。

從新世紀初的桑塔納2000專案開始,上汽大眾便依托大眾汽車在全球的技術優勢和設計優勢並結合中國本土市場的實際需求,開啟了自主自研之路。作為國內首家合資車企,上汽大眾也成為了國內第一家自研新車型的合資車企。

當上汽大眾擁有了自主自研的傳統後,其帶來了眾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

大眾朗逸,就透過對國內家用消費者需求的洞察,打造出大空間車身,為累計500萬家庭使用者帶來優質體驗;大眾淩渡,則深度觀察年輕使用者群體,以顏值與效能構建的高價值,成為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出行夥伴;大眾途昂,作為體量超越途銳的大尺寸SUV,深受國內中高端使用者青睞,並且走出國門,以Atlas為名在北美市場力壓群雄。

事實上,上汽大眾還有很多自主自研的車型,例如今天的途觀L Pro,不僅僅為國內消費者帶來了全新體驗。更重要的是這款新車開創了上汽大眾與中國科技企業大疆車載深度合作的先河,以媲美新勢力的智能化表現,助力擁有四十年歷史的上汽大眾正式步入了智能化時代。

「創新」,是上汽大眾在如今最好的總結詞。

從自研車型到開發高階智能技術,上汽大眾每一次都走在了時代的前列。毫無疑問,以創新精神作為企業發展基底,上汽大眾在未來必定會開啟新的局面。

上汽大眾的未來,2040年會是什麽模樣?

上汽大眾成立四十周年之際,從上海轎車廠一步步走來的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延長合資協定。根據協定,上汽大眾的合資合營期限將再延長15年至2040年。

合資雙方拍板,也直接為上汽大眾開啟了未來的大門。我們不由得去猜想,當智能化、電動化的時代來臨,上汽大眾面對全新的市場環境,又將開創出怎樣的局面?

時代脈搏不斷跳動,上汽大眾也始終向前。早在2021年,當ID.4 X、ID.6 X以及ID.3緩緩駛下安亭MEB工廠生產線的時候,上汽大眾就拉開了未來的序章。

可以看出,面對洶湧而來的智能化電動時代,上汽大眾已經積極地謀劃企業轉型布局。同時,也以MEB平台打造的三大ID.系列主力車型穩穩地在合資陣營中站住陣腳。在11月份,上汽大眾ID.3以超過1.4萬輛的新車交付成績,成為合資品牌中的純電銷量王。

當上汽大眾的新能源步伐越來越快時,這家合資車企也開始思考起了一個所有傳統車企都必須要斟酌的「哲學問題」——面對未來,是走新能源路線還是保留燃油路線?

發展了四十年的上汽大眾早已積累了強大的體系實力,其帶來的答案就是「全都要」。在燃油車領域,上汽大眾致力於推動燃油車的環保化、高效化以及智能化。在普及更高效的300TSI動力之後,上汽大眾也開啟了油電同智的策略。擁有與智電車型相同智能化表現的大眾途觀L Pro,也成為了目前的當紅車型。

基於燃油車的銷量支撐,上汽大眾也能更加快速地探索新能源領域。2024年11月,上汽大眾在奧迪的基礎上,推出全新豪華品牌AUDI,並亮相首款概念車AUDI E。在啟動字母標之後,上汽大眾將進一步推動高端新能源的轉型。

據悉,AUDI首款新車AUDI E由奧迪德國團隊設計,同時這款車的核心三電部件與智能化系統來自於上汽大眾供應鏈體系。在上汽集團與大眾集團的密切合作中,我們相信全新的AUDI品牌能夠為中國使用者打造符合需求、具有強勁實力的智能化電動化產品。

當然,上汽大眾也展現出了更快的速度。

在2025年,新品牌的首款車型AUDI E將實作量產交付,同時在三年內,上汽大眾旗下的AUDI品牌也計劃推出三款電動車型,涵蓋B級市場和C級市場,快速搶占高端智電陣營高地。

結語:

從第一台桑塔納以敲敲打打的方式生產出來,再到帕薩特Pro/途觀L Pro等車型從幹凈整潔的智能工廠下線,上汽大眾用四十年的時間創下了無數個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第一。

相信有很多朋友對上汽大眾這四個字的熱愛源自於情懷。但筆者想說的是,當我們走出歲月的情懷、走出過往的記憶,上汽大眾始終就是矗立在浪潮之巔的弄潮兒。

現如今,擺在上汽大眾眼前的,並不僅僅是過往四十年的榮耀,更是下一個十五年、下一個五十年的機遇。我們也願意相信,在下一個時代,上汽大眾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感動、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