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守正創新、法潤心田,江蘇打造網絡普法新生態

2024-04-30社會
新華報業·新江蘇訊(記者 徐春暉 王心婷)加強網絡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題中之義,也是落實國家「八五」普法綱要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江蘇持續創新網絡普法內容與形式,以陣地建設、品牌建設為抓手,線上線下雙管齊下,面向重點人群「量體裁衣」,勁吹清朗之風,積極營造風清氣朗的網絡空間生態,推動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全方位提升。
法治護航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質素發展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是實作高質素發展的關鍵一環,良法善治的法治環境是其中重要維度之一。江蘇全力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深入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組織實施最佳化營商網絡環境、「利民護企」等專項行動,整治涉企侵權資訊亂象,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無錫陽山水蜜桃馳名中外,伴隨名聲而來的是日益突出的侵權與假冒問題。為維護品牌形象,無錫市惠山區委網信辦會同市場監管部門組建網絡保護聯盟,設立網絡銷售「白名單」,加強維權力度。截至目前,共依法處置網絡侵權線索96條,查獲侵權桃箱2.7萬只,假冒陽山水蜜桃2700余箱。
「鐵腕」治違之外,築牢法治意識「防火墻」同樣至關重要。在江蘇各地,網絡普法進企業已成常態。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檢察院開展「精準護企月月行」網絡服務活動,以「鍵對鍵」方式即時幫助企業分析研判法律風險、管理漏洞。南通海安市委網信辦與國安辦、公安局等單位組成調研小組,先後前往120多家企業開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等普法行動,介紹新型網絡詐騙各種作案方式和特點,為企業提前預警。
此外,江蘇還積極探索涉網裁判規則,為數碼經濟法治化治理探路。
蘇州互聯網法庭作為全國第三家、江蘇首家互聯網法庭,依托管轄集中化、案件類別化、審理專業化的優勢,為涉互聯網經營行為定標尺、明邊界。如在全國首例虛擬主播形象損失糾紛案中,對虛擬形象的財產價值認定進行了有益探索;在法庭首例個人資訊保護糾紛案中,妥善劃定公民個人資訊權利與企業網絡虛擬財產權益的邊界。同時,法庭還與多部門、聯盟共同出台【蘇州互聯網直播行業法律風險防範指引】,引導互聯網直播行業健康規範發展。
隨著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網絡普法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數碼化、智能化等手段助推企業高質素發展。在無錫,「互聯網·無人律所」全天候提供線上律師服務,平均6秒就有專業律師即時響應線上解答,提供包括知識產權、勞動爭議等法治營商一站式服務。在蘇州,數碼法官助理「小茵」支持智能化訴訟引導、審判輔助等功能,讓公平正義的元宇宙離現實更近一步。
線上線下多元布局,普法宣傳走「新」更走「心」
網絡法治,普法先行。江蘇主動創新宣傳形式,推動網絡普法與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與新技術新套用相結合,一批批法味濃、有溫度、接網氣的普法產品廣泛傳播,一場場形式新、有熱度、接地氣的普法活動深入人心。
4月25-26日,「全國網絡普法行·江蘇站」活動以無錫、蘇州為圓心,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以影片連線、現場交流、聯合倡議等網上網下宣傳活動,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網絡法治宣傳,有力宣傳了法治理念,普及了網絡法律制度。
在平時,網絡普法常「上雲端」,讓法律知識從「指尖」流向「心間」。
中國江蘇網配合江蘇省檢察院研發遠端司法救助系統——「司法救助掌上通」,借助「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一鍵速遞」司法溫暖。鹽城市公安局先後開設6個新媒體賬號,組成「鹽城網警」巡查執法賬號矩陣,線上授課、直播互動、24小時網上巡查執法,2023年以來,累計解答網絡法律咨詢5000余次。徐州以抖音平台為載體,打造「抖來說法」品牌,累計征集作品 3.6萬余件,話題閱讀量超過5億次。
網絡普法更「接地氣」,多用群眾聽得懂、記得牢的方式創意普法。
行走在社區廣場、熱門景區內,常常可以見到網絡普法宣傳標語、漫畫等,一步一景,「沈浸式」體驗中讓法治意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如泰州將網絡舉報「大篷車」開進了街道、公園、商業街區等人流量密集地,4條普法行動專線配合宣傳手冊讓網絡普法寓教於樂、融學於趣。
江蘇也是文化大省,豐富的文化資源鑲嵌在每一寸肌理中。以「文化」為媒,江蘇不斷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宣傳活動。
無錫「E起國潮」網絡普法市集中,蘇州的喬麥年畫和徐州的馬莊香包,無錫的泥人、錫繡、紫砂等非遺文創中巧妙嵌入普法標語,「國潮」與網絡普法活力碰撞。淮安作為吳承恩的故鄉,深挖西遊文化,著力打造「西遊普法」IP,以海報、影片、動漫等多種形式呈現,在實景再現、奇幻穿越中設定答題互動,穿插地方方言,掀起陣陣「西遊」旋風,極大增強了網絡普法的傳播力、影響力和覆蓋力。
精準守護「一老一小」,普法品牌織網成盾
作為數碼時代的「慢行者」和「原住民」,「一老一小」在網絡普法工作中尤受關註。
【除害】、【討薪】、【調解】......吳儂軟語咿咿呀呀,唱出百姓身邊事、社會熱點,台下老人們頻頻點頭、津津樂道。在蘇州市吳中區,網絡普法內容正以老年人喜聞樂見的蘇州評彈融合微情景劇的形式廣為流傳。
同樣面臨「數碼鴻溝」的還有鄉村兒童。聚焦鄉村兒童群體,連雲港海州區組建了網絡誌願服務隊,線上線下打造「e心護蕾工作站」。「我們海州區網絡誌願服務隊定期走進村鎮,圍繞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網絡素養培育、網信普法宣傳,與‘我說你猜’‘畫大餅’等遊戲互動相結合,為孩子們安全用網保駕護航。」「e心護蕾」工作站負責人楊明星說。
針對重點人群,普法工作的持續性、系統性及覆蓋面尤為重要。打造宣傳陣地、形成品牌效應正成為江蘇多地探索的方向。
在常州,「小橘燈」已經成為一張有辨識度和示範引領性的普法名片。團隊組建10多年,從最初的公益法律服務到青少年觀護矯正工作站、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再到「小橘燈說法」網絡普法系列,深入學校、社區、公益嘉年華三大預防陣地,以微信、自護舞蹈、防性侵讀本為宣傳媒介,不斷織密未成年人網絡普法網。
緊抓課堂、校園普法陣地,南京市玄武區檢察院「一唐課」普法品牌深入校園,自主研發一系列課程,將檢察一線的鮮活案例融入道德與法治課課堂,使學生們對法律的理解更直觀和透徹。
海安市委網信辦圍繞「E海善治」網絡普法品牌,讓普法宣傳「無死角」。普法品牌創新「四式」工作法,以陣地式教學、融合式聯動、精準式普法、參與式學法,構建立體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矩陣。此外,還針對企業職工、青少年、老年人不同群體規劃學法「路線圖」,分年齡、分層次客製普法「套餐」,讓法治教育「精準滴灌」,多角度、全方位展現學法守法用法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