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選購合適的顯卡,我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順便大家也可以看看本系列其他類似文章,可以幫助大家找到合適的電腦硬件。本文一萬字出頭,算是比較詳細了。雖然現在依舊處於礦潮時期,但是可以收藏本回答,這樣未來有機會就可以直接參照這篇回答去購買了,本回答應該會長期更新。
如果有什麽不懂的,歡迎來我的值乎提問,一般當天就能解決。
簡單入門
首先我覺得可以先寫點入門的內容,讓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顯卡是什麽,我會盡量寫得簡單方便新手理解。
直接看圖:
這是目前當代最有代表性的獨顯,為什麽要說「獨顯」?因為另外還有核顯,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了解到這兩種可以了。
獨顯可以理解為獨立於電腦主機板、CPU而自成一派的顯卡,這種顯卡就和上圖中的兩款一樣,是插在PCIe槽上的擁有內建散熱器、視訊記憶體等部件的單一硬件
並且大多數獨顯都擁有著數個輸出介面(HDMI、DP、VGA之類的)。
帶獨顯的電腦,顯視器的線一定要接在顯卡側面這些介面上。
如果發現你的顯視器線是VGA的,但是顯卡只有DP和HDMI介面,那麽你有兩種辦法,一種是買DP轉VGA或者HDMI轉VGA,淘寶都有相關的轉接頭很便宜。第二種就是買一個比較新的顯視器,因為現在還在用VGA介面的顯視器絕大多數都是比較老的顯視器了。
而核心顯卡則是整合在CPU片上的,比如說整合在i5 12600K上的UHD770,又比如說整合在R7 5700G上的Vega8,這些都屬於核顯的範疇,核顯都是不可單獨購買的,畢竟是和CPU共同整合在一片芯片上的
核顯受制於面積、成本以及功耗等因素,效能並不能做的很強,
就目前的主流核顯來說,僅僅只是應付一些比較輕度的用途,又或者說不怎麽吃顯卡的用途,打遊戲只能應付一下LOL、Dota2以及植物大戰僵屍之類的遊戲,
對於這些用途來說,核顯有著優越的價格優勢(不考慮二手獨顯的情況下)
廠商關系介紹
就目前來說,世界上有三大顯卡巨頭,分別是Intel 、 NVIDIA和AMD。
Intel擁有著最高的顯卡份額占用率,過半了,主要是Intel把它的核顯單獨打包賣了好多年,剛好那些年AMD一蹶不振,所以Intel透過多年布局拿下了顯卡市場占用率的桂冠
但是intel現在的獨顯做的不夠出色,不過相關的顯卡廠商倒是還比較靠譜,因為還是初期,只有藍戟一家,沒有那種寨廠來做,所以在購買方面倒不用太在意,可以直接購買。
另外兩大巨頭——NVIDIA和AMD壟斷幾乎所有的獨顯市場,其中份額更大的是NVIDIA,AMD在傳統遊戲效能上也僅僅是RDNA2這一波才終於追上了NVIDIA的30系顯卡,A卡在專業領域也是比較弱勢,所以GPU目前絕對的強者也可以說就是NVIDIA,雖然它的顯卡占用率不及Intel。
在這片市場上,NVIDIA、AMD和intel主要負責設計顯卡的核心架構,但是也會自己找代工廠少量生產公版顯卡,更多的獨顯是交給下遊廠商自己去設計和找代工廠生產,這裏就可以把大家熟知的那些廠商寫出來了。
諸如華碩、微星、藍寶石等廠商都是從NVIDIA、AMD這裏購買芯片架構,然後自己去單獨設計顯卡外觀、功耗墻。
像N卡的下遊廠商就有華碩、微星、技嘉、七彩虹、影馳、索泰、映眾、Evga、耕升、銘瑄、麗台等廠商。
A卡的下遊廠商有藍寶石、迪蘭、華擎、撼訊、技嘉、華碩、盈通等廠商。
intel顯卡的下遊廠商有藍戟。
有眼尖的粉絲可能註意到了,有些廠商沒有被寫進來,諸如銘影、磐鐳、精影等廠商我根本沒在上面提,但是一搜卻能搜到,這裏就延伸出另一個問題了。
我上面單獨盤點的,都是傳統的強勢顯卡大廠,數量還不少,而沒有被盤點到了,要麽是我寫得時候真給忘了,要麽就是不太好的廠商。像傳統的強勢顯卡大廠,至少能夠給你保證讓你顯卡能夠接收到NVIDIA/AMD的顯卡驅動更新吧,這對於顯卡來說是很重要的。
因為遊戲卡驅動不更新的話可能會碰到各種奇怪的問題,比如說遊戲進不去、遊戲閃退、遊戲劇烈掉幀等問題。
但是那些不太好的小廠商,芯片來源不明,大概率是購買的拆機芯片然後自己設計一套東西出來,接收不到NVIDIA/AMD的官方驅動是常事,這種顯卡更新驅動靠生產廠商來更新,這就很離譜好吧。同樣一張顯卡,別人買到的就能正常接收到驅動更新,你的就不行,別人在暢玩遊戲了,你在瘋狂閃退遊戲、劇烈掉幀,得等幾個月才 可能 出一個針對性驅動,何必省這幾百塊錢差價? 連我都看不下去。
誤區盤點
可以在前面盤點一些誤區:
①. 無腦追求高端顯卡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於普通玩家,購買顯卡這事主要就是看合不合適,合適與否除了看重用途之外,價格也得考慮,高端顯卡確實強,但是也貴啊。
對於家境普通的玩家來說,我不建議花過多的錢去購買顯卡,尤其是遊戲玩家,高分辨率高幀數的遊戲確實體驗好,但是主流分辨率下也能玩的不錯啊,對於工作黨來說,裝一台遊戲主機我建議顯卡不要超過月收入的2/3。
對於依靠電腦謀生的使用者,如果是非常看重顯卡效能的,那也要看情況來,一般來說這類用途用顯卡是跑計算、跑渲染之類的,如果不明確這台電腦能夠給你帶來多麽大的收益,那麽我建議保守起步(可以中開高走嘛~),這種情況下建議顯卡價格不超過1.5個月的薪金,這種情況下其實多半可以買到不錯的顯卡了,再往上一般是一些比較極端的條件才能跑出明顯的大提升。
②. 差不多效能的顯卡我隨便買AMD或者NVIDIA的
這一點可能很少人提及過,這個主要針對一些專業用途的使用者。不可否認CUDA(一種NVIDIA推廣的統一計算平台) 如今生態是比較強大的,就是比OpenCL強大。有些套用用N卡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效果,而少數套用則是離不開CUDA。
像Adobe全家桶的軟件,同級別N卡的加速效率就是比A卡要高,甚至有時候會出現中端N卡效率比高端A卡高的情況
而具體起來像After Effect,這是一款專業的後期軟件,這個軟件有一些外掛程式則完全是基於CUDA的API搭建的,脫離了CUDA根本用不了,這種場景你用A卡的話外掛程式會直接報錯。
這裏不是刻意貶低A卡,只是對於玩DIY的專業用途使用者來說,如果你不知道該選A卡還是N卡,那就選N卡,踩坑的概率更小。
當然A卡也並不是毫無優勢 ,這就引申到下面一點「專業卡和遊戲卡」的問題了
③. 專業卡一定比遊戲卡好
相信很多設計類用途的都知道說一個「Quadro卡」,這是NVIDIA以前的專業卡品牌,這個品牌專門賣專業卡(但是現在已經被廢棄了,但是卡還在賣),專業卡通常價格要明顯比同核心的遊戲卡貴很多,貴幾倍都是常事。
專業卡我以前在很多回答裏都有提到過,主要是有兩個賣點,那就是「ECC視訊記憶體」以及「OpenGL驅動」,不懂沒關系,我一個個簡單解釋。
ECC視訊記憶體和普通視訊記憶體有一些區別,主要是ECC視訊記憶體可以起到自己糾錯的作用,這個用途對於大部份專業套用來說都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對於密集計算類用途來說收益會比較高。
但是ECC視訊記憶體造價極高,對於普通用途來說其實可以不用追求,因為99.5%的穩定性其實足夠普通人了,大不了就是一個重新開機,而ECC視訊記憶體只是把穩定性拉到99.9%去了,適合少數場景
OpenGL驅動你們可以簡單理解為一類為特定場景專門最佳化的驅動,這類驅動的最佳化時間更長、成本更高,也是專業卡獨占的驅動,遊戲卡是打不了這種驅動的
對於部份比較吃OpenGL驅動的套用(比如說SNX、Catia)來說,主打OpenGL驅動的顯卡對比普通遊戲卡來說差距非常明顯
在這兩個軟件裏面,專業卡做了OpenGL專屬最佳化的表現就非常好,Quadro RTX4000這種中端專業卡的流暢度遠高於RTX3090
尤其是SNX這個軟件,直接跑出來了10倍以上的差距,一直以來都被我吐槽把OpenGL當爹了
對於這一類軟件來說,專業卡才有上的意義,因為OpenGL驅動在這些軟件裏面能發揮奇效。
但是你們也可以發現,在這兩個軟件裏面,A卡的遊戲卡表現要比N卡遊戲卡強,並且也和專業卡自家明顯差距沒那麽大,我有了解過好像是因為這是AMD故意的,給遊戲卡也做了一些專業驅動最佳化(但是沒有純血專業卡的完全),所以對於這些極端的套用來說,A卡的表現是會更好的。
除了這倆套用之外,其實很多三維軟件已經變得不是那麽吃OpenGL驅動了,像3ds max、MAYA、Solidworks、Adobe全家桶之類的套用,其實遊戲卡已經可以跑得很流暢了
所以專業卡在專業領域也不一定就比遊戲卡合適,雖然可能更全面,但是高昂的售價是個高門檻。
對於autodesk家的軟件、Adobe家的軟件,我個人覺得其實如果預算不是高得離譜的話,完全可以用遊戲卡替代,遊戲卡發展到今天只要不是碰上特別吃OpenGL驅動的那種極少數軟件,基本上也是吃得消的。
像建模類軟件,跑的流不流暢也看算力啊,如果同價格專業卡核心和視訊記憶體都小很多,那還真不見得誰幀數必定更高。
④.同型號做工好的顯卡效能要比做工差的好很多
這個問題是尤其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我曾經在我的硬件推薦總篇裏繪制過這張圖:
我將所有的卡分為高端、中端和低端。高端效能強,低端價格便宜。比如說3090是高端,1030就是低端。
每一種卡同時又有高定位、中定位和低定位。定位主要是廠商決定的,做工越好、散熱越好那麽它的定位就越高,價格也就越貴。比如說七彩虹的 Vulcan OC就是高端,而戰斧那就是低端定位。
然後我還做出了每家顯卡廠商在定位上的區分圖:
一般來說,同型號的卡,越高端那麽意味著有「做工越精致、散熱越好、核心體質越好」之類的優勢,當然這僅僅是同一家的顯卡,不同廠商的不同定位顯卡則需要進一步分析,某一線廠商的中端卡不見得就比二線廠商的高端卡好,但是各家旗艦及以上的產品都比較強。
做工精致、散熱好、核心體質好,這對於顯卡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但是這三個方面差一檔的卡並不一定在效能上有多大差距。
因為對於顯卡來說,同款顯卡的效能發揮完全看頻率高低,高端定位的卡可以保證在滿載情況下的頻率,因為散熱和核心體質都好,但是對於低端定位的卡來說,散熱比較差,如果功耗超過了這張卡的散熱能力上限,那麽這張卡就要面臨降頻,降頻就降低效能。
比如說一張超龍3090,在執行4K分辨率遊戲的時候頻率能夠穩定1.9GHz左右,但是一張RTX3090萬圖師此時就會降頻到1.75GHz左右,因為後者散熱更差、核心體質更差,這兩張卡也就因此拉開了一點效能差距,即使它們都是3090。但是3090萬圖師的遊戲效能依舊比頂級3080強,因為核心規模大一號。
對於一張顯卡來說,同型號的頻率差100MHz左右那其實可以叫效能沒啥差距,因為沒法在遊戲裏跑出明顯的差異,所以並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中端卡的好處了,價格不算很貴,散熱沒頂級卡好但是也剛好夠用,效能跟得上, 所以中端定位的顯卡一直都是我推崇的款式,因為性價比和體驗都不會很差 。
回到這張圖:
我畫這張圖也是方便做推薦,這張圖裏面顏色越深的越推薦,顏色越淺推薦程度越低
最值得購買的是「低端低定位、中端中定位、高端中定位」還好的是「中端低定位、高端低定位、高端高定位」
還行的是「低端中定位、中端高定位」
一般不建議考慮的是「低端高定位」
低端卡因為本身核心規模小,所以發熱不大,對於散熱的要求不高,也就不用去買那種做工很好的,因為做工好的都更貴。所以低端卡來說,中定位、低定位就可以了,但是這裏面地定位顯然性價比更高。高定位則完全沒必要。
中端卡偏高定位核心規模也大,所以中端卡的低、中、高定位也都可以考慮,但是這裏面中定位是最平衡的,很多一般中端定位的卡的散熱也不差,滿足打遊戲時的加速頻率足夠高,這是性價比最高的。低定位的話,部份顯卡會在打遊戲的時候降頻,但是振幅不會太大,也還可以考慮。中端卡的高定位系列如果偏貴那可以不用考慮,如果沒有貴太多則可以考慮。
高端卡的核心規模很大,所以可以首先考慮中端定位的卡,高定位則屬於預算高的使用者考慮,低定位的話散熱有時候跟不上會降頻,但是高端卡降頻也比中端卡強,高端低定位的卡其實也可以透過改水冷這樣提高表現。
為什麽要強呼叫途?用途怎麽分析?
玩電腦DIY一定要把持一個主要觀點——用途,絕大多數人都不是預算極高的人,所以所裝的電腦物盡其用是最好的,對於顯卡這個關鍵部件來說,用途的考量也是十分重要的。
你這台電腦的用途是什麽?這個用途對什麽效能需求較高??
經歷了這兩個關鍵問題之後就可以搞清楚你的用途對於顯卡效能需求是否較高,以及究竟對顯卡的哪一方面需求較高。
像專註於Adobe全家桶的使用者,請盡可能購買N卡,因為在這些軟件裏面N卡的CUDA加速效果明顯好於A卡的OpenCL加速,並且一些外掛程式也可能是基於CUDA的API開發,在這類套用裏面,顯卡主要是輔助加速,所以只要一張效能過得去的中端卡其實就差不多了,在這種情況下多加預算其實並不能獲得明顯的提升
而且如果你的用途僅僅是遊戲的話,其實也開始要看情況了 。
可能會有人疑問,遊戲不就是想要高幀數直接無腦買貴的遊戲卡就行了?
非也非也
按照我的觀察,當代的旗艦卡皇其實不適合征戰1080P分辨率了,因為我發現很多遊戲已經開始出現吃不滿3090的情況,3070Ti我也有發現過差不多的情況。
如果你是玩主流遊戲,並且顯視器是1080P分辨率,我個人覺得是不適合考慮購買太高端顯卡的,因為本身高端卡就容易出現1080P跑不滿的情況,跑不滿那效能就發揮不完全,對比效能更低的卡差距就會變小,那麽你多花的錢還有啥意思呢?當然對於那些比較吃效能的遊戲來說,當代卡皇征戰1080P還能夠發揮全力,只是這一代已經開始明顯割裂了(二十系卡就已經有類似的苗頭了),下代顯卡效能大幅提高我估計會進一步加劇這個現象。
對於目前的頂級遊戲卡來說,就是RTX3080/RX 6800XT起步,我個人建議起步是搭配2K高重新整理率顯視器,如果你是1080P螢幕,管你240Hz好還是360Hz,我覺得上頂級遊戲卡不一定能夠取得相比3070Ti它們有明顯的提升(它們理論效能差距很大),尤其是網遊使用者,1080P下已經很難讓這種卡發揮全力了。
我有統計過2K分辨率下目前主流顯卡的遊戲效能:(僅做參考,有出入是常事,因為最佳化的事算不到)
我把目前對於遊戲定位的追求做了一個圖,你們可以根據對應顯卡在榜上的位置來選擇
顯卡除了跑CUDA加速、跑遊戲,其實還有跑計算、跑渲染之類的用途,這算是顯卡效能需求較高的、同時又是使用者最多的四大類了。
跑3維建模的效能需求和計算類似,有預算就上更強的就行了,單純的建模/建模多渲染少的機器可以用6核CPU,GPU稍微多給點料,這裏不多贅述。
跑計算應該也不需要我幫忙,那種動輒十萬起步的平台一般都會專門找工作站,那這裏就再提一提GPU渲染,用途盤點就到這一步了。
GPU渲染是近十年才興起的,就普遍來說,GPU渲染都有著一個明顯的優點——速度快。
主流的GPU渲染有Octane Render、Redshift、Blender之類的,像Vray、Anold之類的其實也有推出GPU渲染功能了。這裏面最聞名的是Octane Render,也叫OC渲染,也可以說是C4D的一個非常棒渲染器了,這裏就拿它來舉例盤點一下各卡的情況
可能會有人有疑問,這裏為什麽沒有A卡?因為A卡不支持OC渲染,同樣的像Redshift也是不支持A卡。
GPU渲染是支持多路的,並且並不需要NVLink或者Sli,原則上只要你能裝多卡,那麽你就可以組多卡來跑GPU渲染,並且從上面圖裏也可以看出來多卡GPU渲染的效率提升是非常可觀的,是值得堆的,只要你預算和散熱條件允許。
GPU的主要面向群體這裏就盤點完了,深度學習算進計算裏吧,就不單獨盤點了,反正都預算賊高,也不需要我提建議了,估計都走報銷的吧。
正餐來了
下面就開始 針對具體型號來做盤點和建議 了,A卡和N卡分開吧,我把那些每個時間段值得買的型號挑出來,這裏也順帶給大家看看礦卡含量:
N卡:
①. RTX3060Ti GDDR6X
這是最近才推出的型號,型號相較於傳統3060Ti來說有小幅增強,功耗也有小幅提高,但是完全沒有礦卡,可以用來跑遊戲、渲染以及加速,用來跑遊戲可以完美勝任2K分辨率遊戲和4K分辨率大部份遊戲。電源的選擇方面建議550W起步,安穩點就650W
具體型號的話,由於完全沒有礦卡,所以型號的選擇上會輕松一些,比如說七彩虹ADOC/Ultra W OC、影馳金屬大師OC/星耀oc、微星萬圖師/魔龍、華碩TUF之類的
②. RTX3070Ti
3070Ti不是礦卡含量很高的一類,所以也還值得購買,雖然效能對比3070提升不大,而且功耗還高了一截,但是礦卡含量遠低於3070,就沖著這一點它就比3070值得考慮。
建議搭配電源為650W起步,具體型號可以參考3060Ti G6X版
③. RTX3080 12G
這張卡其實優先級還蠻高的,效能比3080 10G略高,但是礦卡含量完全可以忽略,效能也是穩跑2K分辨率所有遊戲以及4K分辨率絕大多數遊戲,生產力方面也是非常高端的存在,價格也不高。
它只有一個缺點——缺貨,這也是它放在第三的原因,要是供貨足的話就是第一了。這張卡是以買得到為主,具體型號隨意。建議電源750W和850W
③. GTX1650Super
這是專門給預算不高的使用者準備的,如果你買顯卡的預算只有一千出頭,那麽你可以考慮這一張顯卡,也是礦卡含量極少的型號。遊戲效能方面可以穩跑1080P大部份遊戲,並且如果你要拿他跑一跑Adobe全家桶也是足夠的(對於不是大工程的電腦來說)
這張卡不需要追求什麽太好的做工,因為功耗不高,丐卡都隨便壓得住,建議電源450W起。
④.RTX3080Ti
3080Ti的遊戲效能比3080 12G略高,和3090差不多,它的礦卡含量也屬於不高的檔次,只要去正規店鋪購買一般就不會有問題。
它相比3080 12G最大的優勢在於現貨充足,當價格低於7K的時候是非常值得購買的型號,可以穩跑4K分辨率絕大多數遊戲,用來做生產力工作也非常強大
建議電源為750W/850W之類的,購買型號可以挑中高端,比如說七彩虹ADOC、影馳星耀OC、微星魔龍、華碩TUF、索泰天啟/PGF之類的。
⑤. RTX3060 8G
這是一張閹割卡,效能相比傳統3060 12G來說下降了10%左右,遊戲效能和2060 6G差不多,但是優點是完全無礦,價格低於2K時有足夠的購買價值,建議電源550W。
選購型號可以考慮七彩虹的Ultra W OC/戰斧,影馳的金屬大師,映眾的冰龍/黑金至尊,索泰的天啟系列,銘瑄電競之心,Evga 的FTW3,影馳的金屬大師之類的,根據預算和喜好來選擇即可。這張卡不需要買那種散熱很豪華的,功耗和發熱都不大。
⑥. RTX4090
這是40系目前最高旗艦,沒啥缺點,就是貴+缺貨
並且由於40系旗艦整體散熱設計超募,所以你不需要特別關註高端定位的卡,哪怕是丐卡4090,比如說4090戰斧,散熱都非常好,隨便壓4090,所以4090依舊以買得到為追求。
建議電源850W起步。
⑦. RTX3050
這張卡完全是擺爛的市場裏面出來的型號,效能大概介於GTX1660-1660Super之間,礦卡問題也是幾乎可以忽略,可以用來跑1080P絕大多數遊戲,也可以用來跑2K入門,用來做生產力方面跑一跑CUDA加速也行
由於發熱不大,所以買個丐卡就行了,撿便宜的買。
沒提到的顯卡暫時不建議考慮購買。
A卡:
①. RX 6650XT
AMD為了擺脫礦卡,推出了6x50系列。6650XT就是這一代的中堅力量,傳統遊戲效能大概和3060Ti GDDR6X差不多,還是挺強的,但是價格要低於3060Ti GDDR6X,並且現貨比較多,所以對於A飯或者遊戲玩家來說值得購買,建議電源550W
型號可以考慮撼訊紅魔、華碩TUF、藍寶石超白金OC、訊景海外版OC、瀚鎧合金升級版 ,根據預算和喜好來選擇即可
②. RX 6750XT
6750XT的傳統遊戲效能大概和3070相仿,也是挺強的,能夠穩跑2K分辨率幾乎所有遊戲了,而且現貨也多,建議電源650W左右
型號可以考慮撼訊紅魔、華碩TUF、藍寶石超白金OC、訊景海外版OC、瀚鎧合金升級版 ,根據預算和喜好來選擇即可
③. RX 6500XT
6500XT幾乎沒有礦卡,但是效能也不強,只是和1650Super相仿,其實它相較1650Super都沒有什麽競爭力,不過考慮到要多一個選擇,所以也把它放上來了
建議電源450W,型號隨意,只要是主流大廠就行了。
等待更新RDNA3系列.....
過渡卡:
用來在現在顯卡價格高昂時期過度使用,待到顯卡價格恢復正常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更換了。
①. GTX760
二手GTX760,這卡現在二百六左右,用來亮機或者打打LOL是完全沒問題的,打一些老遊戲也可以帶得動,註意這卡不支持4K分辨率
②. GT1030
我知道一些使用者不能接受二手顯卡,所以GT1030必須得出現在這裏專為這些使用者服務,售價大概400元左右,可以帶4K螢幕,遊戲效能較弱就是比GTX650略好的水平,用來打LOL、DOTA之類的遊戲是可以的
③. GTX970
這顯卡現在淘寶賣400左右,遊戲效能略高於GTX1650而略低於1060 5GB,有些新遊戲裏面會被GTX1650略超,不過問題不大。但是也比GTX1060 5GB要老一代,如用來玩選擇很多遊戲的1080P/2K是足夠的,如果是玩賽博龐克2077的話,我個人覺得1080P低特效流暢起步得是這張卡(1080P低特效40幀左右),電源需要註意一下下,一般的板U搭配GTX970建議搭配單路+12V輸出的450W電源,
⑤. GTX1650Super
這個系列也是礦卡含量極少,遊戲效能比970強一檔,這也是非二手的推薦,可以用來過渡使用,現在單卡大概一千元出頭,也可以用來跑CUDA加速
⑥. GTX1070Ti
GTX1070Ti的遊戲效能和RTX2060 6GB是一個級別的,但是後者價格更貴。目前GTX1070Ti的價格現在要850左右了,GTX1070Ti的遊戲幀數可以比1060高50%以上,目前幾乎所有的遊戲的1080P分辨率都還可以做到流暢遊玩,甚至可以玩很多遊戲2K分辨率
其他電腦硬件如何買?
這裏有其他所有電腦硬件的購買指南:
常年更新的電腦配置推薦(超詳細)
電腦具體硬件選購詳細指南(總篇)
【巨詳細的保姆級教程】桌上型電腦CPU選購指南
【巨詳細的保姆級教程】桌上型電腦主機板選購指南
【巨詳細的保姆級教程】桌上型電腦散熱器選購指南
【巨詳細的保姆級教程】桌上型電腦記憶體選購指南
【巨詳細的保姆級教程】電腦硬碟選購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