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春秋和戰國的根本區別是什麽?

2014-12-10知識

反對朗博的答案,史實描述嚴重錯誤。 一是 所謂「夏商周」都是黃帝一系並非是西周思想,恰恰是戰國大一統需要搗鼓出來的,【史記】的世系甚至以玄囂為少昊已經是西漢人的觀點了。從【詩經】的【玄鳥】【生民】看,商周二祖都是天帝兒子,不存在黃帝到帝嚳世系; 二是 戰國的諸侯並非「士」,而是西周分封的諸侯(秦楚燕)和春秋分封的大夫(齊韓趙魏),本身就是有封地的貴族。 三是 春秋得名並非是諸侯春秋朝天子,而是因為有【春秋】這部文獻,再追溯可能是商代只有春秋兩季。 四是 從社會史的角度,春秋戰國的分界線應該以前453年三家滅智為宜,不僅銜接了【左傳】和【通鑒】的上下限,事實上也奠定了戰國七雄的基礎。

按照上世紀流行的古史分期理論,官方認可的是夏到春秋為奴隸社會,戰國到清為封建社會。這兩個概念越來越遭受質疑,但是能認識到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社會形態,這種劃分又是非常進步的。晁福林先生提出 三代為氏族封建、春秋為宗法封建、戰國以後為地主封建 ,可備一說。目前又有早期國家理論,以 西周為典型早期國家,西漢為典型成熟國家 ,同樣看到了春秋和戰國是過渡時期。

兩種社會性質的不同,具體表現是非常多的,但是能發現環環相扣,相互聯系。 概而言之,主要線索即社會主體從氏族變為個人,這是先秦歷史乃至中國古代史上最大的社會變革,治古史者不可不知。 這裏將春秋和戰國的區別分列如下,特別需要強調的是, 轉型時期一定是新社會有舊元素,同時舊社會有新元素的 ,切勿以局部去否認整體。

1、國家形態。 春秋主流是國野—都鄙國家,戰國主流是(郡)縣制國家。西周典型國野制是一個國都加若幹野邑(原始的縣),春秋之後又有了縣、士大夫封邑,這些縣邑都是點狀分布的。但是到了戰國被郡縣取代,呈現面狀分布。我們看【中國歷史地圖集】發現春秋沒有國界線,戰國有國界線,就是這個原因。

2、軍事制度。 西周國和野的對立導致西周春秋的國人、野人權利義務不同,當兵是國人的義務,野人只提供軍賦。春秋時期國野對立開始消除,野人也被征發當兵,到了戰國就是廣泛征兵制,即國內適齡男子都有參軍的義務,這就是戰國戰爭動輒殺數萬人的原因。不鼓不列的貴族戰爭也變成兵不厭詐的全民戰爭。

3、官僚制度。 西周、春秋國家不是統一政權,西周諸侯是天子的臣子,春秋大夫是諸侯的臣子,但自己的封地同時是世襲的,自己在封地也是君主,是為世祿;官職一般是氏族固定傳承,這特別表現在比較專業性的職務,是為世卿。戰國打破世卿世祿制,開始出現上計制度,封地和官職不再世襲,布衣將相開始登上政治舞台。

4、宗法制度。 很多西周青銅器多用族徽,春秋開始就少了很多。還有就是姓氏,西周和春秋的姓與氏分明,姓是大宗,氏是小宗,同姓不婚;戰國開始姓氏合流,且一般不再變化。這些都證明氏族的概念弱化,個體的作用加強。為什麽要「鑄刑書」,國家法律公開化,不是過去說的階級矛盾不可調和,而正是血緣氏族正在解體,所以要用國法取代族規。

5、經濟制度。 西周春秋多為氏族集體生產,井田制描述下的家庭生產只是戰國觀念,因為戰國牛耕技術的普及才可能形成家庭式作業,而牛耕的推廣也和春秋廣泛作祭品的牛被解放有關,孔子弟子有冉耕字伯牛、司馬耕字子牛,證明春秋末期牛才普遍成為生產工具,同時鐵器也被廣泛使用。所以西周春秋人口難以計算,戰國以後有了編戶齊民,小農經濟興起。

6、學術制度。 西周春秋學在王官,文化水平高的都是貴族。但是隨著春秋後期氏族集團解體,開始出現了私學,孔子就是私學第一人,直到戰國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孔子本人思想守舊大於創新,但正是因為占據了春秋末期、魯國文化、私學祖師的天時地利人和,才有了後世的文聖地位。春秋的士多為繫結在血緣族團的武士,戰國則廣泛存在縱橫捭闔的文士。

7、祖先信仰。 上古部族萬邦林立,從西周以華夏自居以來,形成了所謂的華夷之辨和中國概念,臣服於周並且接受周文化的被稱為夏,反之是夷。諸夏追認的始祖並不同。如周祖為棄,商祖為契,都是天帝兒子,當時觀念「民不歆非族」,只認自己的祖宗。隨著氏族的進一步解體,諸夏以及夷夏的融合,開始把各族祖宗都歸於一系的傾向,為大一統奠定思想基礎。

Ps:上熱門了,得回報下,這個答案凝結了多年所學,沒辦法寫出具體參考文獻,推幾本相關歷史書籍送給大家吧,都是體驗非常不錯的核心著作。當然每本書並非完美,也有矛盾,重點是得要融會貫通。

1、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中華書局

2、童書業【春秋史】,中華書局

3、楊寬【戰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4、晁福林【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遷】,商務印書館

5、趙世超【周代國野制度研究】,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6、趙伯雄【周代國家形態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7、葛誌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8、呂文郁【周代的采邑制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9、段誌洪【周代卿大夫研究】,文津出版社

10、張淑一【先秦姓氏制度考索】,福建人民出版社

書單推薦系列:

學者通俗史若幹: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090 9150/answer/153264158

春秋史研究十種: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778 3749/answer/153240803

三代史專著十種: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799 6644/answer/120102076

歡迎關註公眾號:林屋讀書(linwu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