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太多关于大众对心理咨询的误解。这个问题还是让我眼前一亮。忍不住说说我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前提还是先要明确,我要聊心理咨询,不聊心理治疗。所以这篇回答是针对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正常人。他们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咨询。但是没有必要进行医疗手段干预。
严谨起见还是要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实际上也的确和「心理治疗」没有什么关系。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成果,没有人可以通过医疗手段改变任何人的「价值观」。
「心理咨询」(我指的是利用心理学原理和知识有意无意的去影响和改变他人的不良行为)的确有可能做到去改变人的价值观。但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会这么做。也永远不会出于这样的目的去工作。
那么心理咨询到底是在做什么?往细了说将会涉及到大量的流派,理论,方法。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全面的解释清楚,说的明白。我试着阐述一下最根本,最核心的部分。
我认为心理咨询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设法帮助求助者完成「自洽」。不论求助者是需要自我成长还是针对某个具体事件寻求解决方案。一切流派,理论,方法的设置和应用,都旨在要帮助求助者充分的认识自己。包括但不限于认识自己的情绪,认知,行为,思考方式,以及它们之所以发生的原因。然后发现这些现实的心理因素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从而降低求助者的「失调」,最终达成和自身的和解,做到自我接纳。
「自知力」是心理(精神)治疗和心理咨询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鉴别指标。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精神疾病患者是没有自知力的。而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都是有「自知力」的。但是,需要特别明确的一点是。 这里说的有「自知力」,是说正常人具备可以「自知」的能力,并不是说你就可以时刻保持着「自知力」。 而发现并唤醒求助者在具体事件中的「自知力」,就是心理咨询工作的空间。「自知力」只有在「意识」灌注在事件之中,才能发挥作用。
我举个例子:当一个人情绪冲动,行为失控的时候。有些人可以不计代价的去发泄。这个时候,人是没有自知力的。而当你突然意识到失控的行为背后有可能带来无法承受的后果,因此而改变或者终止失控的行为。就是有自知力的。
用问题里的例子来说。当你认为自己是一只有个性的「狼」,你的个性,和「狼性」并没有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切实的困扰。或者说,你理解这些元素造成的某种结果,这些结果对你产生的影响是你认可的和可以接受的。那你就是有「自知力」并且「自洽」的。在这个方面,你并不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可是,如果你困惑于你的个性和狼性给你带来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你无法接受的。你就需要反思,到底是你的个性需要调整,还是你对结果的接纳程度需要改变。人是一个能够总结经验,不断学习的物种。一生当中,会无数次的面对主客观不一致的冲突。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冲突的时候,实际上可以选择的策略并不多。其实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改变,要么接纳。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的「灵活性」。如果一个人在面对这样冲突的时候拒绝改变也拒绝接纳。那么很不幸,对于没有自知力和无法唤起自知力的人,心理咨询是完全没有办法的了。转个头,对面的精神科医院就在那里,也许心理(精神)治疗会有其他的办法吧。
心理咨询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作。由于「心理」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注定这个工作无法像其他领域那样做到完备的标准化。但是原则和框架不会变化。这个工作的确很难,因为结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否受益是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的自我感受和真实体验。而且匹配度,适用性,成功率都因人而异。除了去尝试,去体验,没有人能够切实的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心理咨询从未寻求过,也永远不会去主动尝试改变求助者的价值观以及这个人本身。如果在经历了有有效的心理咨询以后,你发现了自己的某些想法,观念,认知,行为……确实发生了朝着更加「自洽」方向改变。那么恭喜你,这是你自我成长的结果,并不是心理咨询师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