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心理上连续经历某件事的「刺激」,一般会导致「更敏感」还是能够「脱敏」?

2024-03-26心灵

这要分情况看。

如果是连续刺激得不到「消化」,没有生成足够的应对心理结构,则会变得更敏感,这种敏感是试图帮助人回避该刺激,以维系自体稳定感。敏感常常是创伤所在,往往伴生有不适的心理组织,科胡特称其为「病理化的结构」。用病理这个词,带有「医生的优越感」,我常将其换为「虚弱或者碎片化的自体结构组织」。

敏感也意味着该刺激已经产生不适反应。生活中,处处可见。

最常见的是和他人交流中,某些言语自己反应过激,认为对方是攻击自己(或者是贬低自己),一种敏感是敏锐的识别对方的真实意图,一种敏感是「莫须有」的投射,对方完全无此意。还有一些自体虚弱的人,会敏感于环境。环境变化,包括房间布置、去了陌生地方、见到陌生人群都会引发莫名内心惊惶感,这也是出现了创伤反应。

人的创伤反应很多时候,并非单一出现,也不是哪个地方有刺激,就会出现在该处,很多时候,会转移到其他方面爆发。一个经常压抑自己的人,经手刺激创伤后,可能在该事件上表现的很稳定,但可能会出现插入式画面刺激(PTSD症状),也可能出现强烈的强迫攻击思维。

一位男士,父亲去世后,他没有感觉到痛苦。在葬礼上他也举止得体。但是一个月后,他看镜子时,发现自己脸上多了一颗痣,而这正是其父亲的样貌特征,随后他陷入了惊恐中。咨询中发现,他压抑了极多的对父亲的复杂情感,这些表达释放完成后,他的创伤反应消除。

如果一个刺激,被转化和应对,可能会是能力的提升。这被种脱敏带有成长特点,这被科胡特称为「恰好的挫折」,这种挫折往往由稳定的自体感和挫折交互反应,形成致密的自体结构组织。例如,儿童学习走路时摔倒了,她会惊恐的大哭,随后,她会发现自己可以站起来,此时她会走得小心翼翼,并获得了不再轻易摔倒的能力。

其他亦是如此。

一个人在工作或者亲密关系中遇到了挫折,经由一断时间的情绪反应、遗憾、悲伤后,他重新面对自己的生活,并对过往的错误做了反思和改进,他开始避免过去所犯的错误,这就是恰好的挫折,他开始对过往刺激「脱敏」。

刺激是常在的,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制造「刺激」以提供「挫折」。一位咨询师曾经试图在咨询中「制造恰好的挫折」以帮助访客应对关系中的挑战。这个想法看似合理,但很具有风险,访客并不认为咨询师是用心良苦,反而觉得这位咨询师具有控制欲。在咨询中,咨询师和访客的关系并非单一的疗愈者,同时咨询师的人格也渗透其中。

同样,父母也不需要制造刺激以「训练孩子」,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在走出家门后会遇到各种挫折和挑战,父母在其挫败时帮助其消化,在其失控时设立原则边界,这是好的方式。但也确实有一些父母很关爱孩子,关爱的方式却经常是「永不满足的说教和指点」。

2024.3.28 随笔、恰好的挫折

作者田凯,田凯个人简介 - 知乎 (zhihu.com),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督导师,从自我疗愈到专业助人心理咨询十五年,咨询个案13000+,在知乎分享实用的心理工作经验,有定期心理从业分享直播,知友关注可及时获得最新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