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从这一封信是难以判断背后的爱恨情仇的……
这种类型的信我以前见过很多,几乎所有车企在下一年之前都会谈论新一轮年降,只不过比例和规则有不同。
一般在零部件定点阶段,会发一个商务假设,假设产量规模,mix,年降模式,模夹检和设备的分摊等等,几家供应商在完成技术澄清后,自己评估,参与竞价,一般价低者得。此后随着产品量产,进行年降。
不过,目前由于行业内卷,除了年降之外,还有商务降本和技术降本,技术降本比较好理解,换材料,换子零件供应商,换配方,设计局部更改等等来降本,而商务降本则是根据实际销量,资金垫付形式,物流形式等和供应商谈判。比如比亚迪某款车项目假设一年10万辆,报价100元,实际年销20万辆,要求供应商报价降低10%,这种是合情合理的,大部分供应商也会配合。而如果销量未达预期,还要求在基础年降基础上,再降低10%,这种要求就不合理,供应商会有情绪。
从邮件形式看应该是属于商务降本。其中,不明确的在于,这个降本的前置条件如何,如果销量超过预期,或者是增加了新车型进行摊销,降本10%挺合理的。而如果就是硬降,那就不合适了。而且,这个邮件是比亚迪一方的需求,到底供应商执不执行还是一家一家谈的。
有人说,这玩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真不能这么说,因为当下环境下付款有账期一说,一些付款条件好的车企是月结或者3月结,而部分车企会拖欠1年,供应商垫款上车后很容易被拿捏,合作破裂前期投入大水漂,接受强降就是亏本慢性死亡。这十年以来,随着自主品牌越来越强势,供应商的生存环境确实恶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