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车圈博主一些有趣的现象,总结就是很多人在评车的时候就是从自己主观,从自己喜好,甚至从自己收了谁的去说,比如记得名字里带个84的就韩系车好呀好,国产不行啊,国产在外国的销量14台,不行啊,
我主观的去说,国产就应该做到在国内让老百姓更多的老百姓开的上车,这是国产的首要,在国外卖多少是你企业的事,但是作为国产,让很多中层底层人民开上车,这他娘才叫国产,苹果三星在其国内都是便宜货,可能我认知也不行,但我觉得国产首先为国人服务,其次是外国,哪怕外国不卖,你也得伺候好国人。
国产稍微吹一吹就不行进而发展到国外哪好哪好而反观国内,还有很多无脑吹国产贬低日系德系,我觉着咱应该有日系的学习风范,丰田能把tsl拆了去学习,这种态度是很难得的,但是车评人,不论标注的修理工啊还是啥的,特别是那种滔滔不绝,大谈国内咋样咋样的,国外咋样咋样,又感慨又这又那的,记住14亿的大国无法十全十美,所以有一个算一个,基本就是认知确实不够。
二月没少卖,只能说生活还是最重要的,byd拿捏了这部分,加油吧,全年400w不敢说但估摸200w有了,希望海外加速扩张,下一步byd应该去看看品控和稳定性了,最好做到丰田的一半以上的稳定性,可以说就强大了许多。
最后补充一点,个人见解,最近关注了几个byd的自燃,个人觉得是前面高压线和电路布局的问题存在,因为总是前面着,估计是追求产能导致做工就会不是个顶个的好,对比tsl3w的销量,byd一个月要弄出13w,而且又有混动又有电动,工厂的工艺水平,工人的水准都有待提高,希望23年byd多关注装配工艺的强化,前面高压布局有线头外漏,一点火星或者高温会燃烧,目前看来这个原因的自然率反而高于电池本身,可见,电动车品控把握一定要到位。
补更:
大家注意的一点是,电车永远不只看电池,三电系统和一些电路分布,还有很多电气化集成,虽然byd自燃,tsl失控,但是目前市场上,电车就这俩可以,很多东西你看不到罢了,byd的e3平台值得买,现款汉算了吧,就等等王朝上e3.0,dmi不推荐,因为电池稳定性稍差(其实是byd品控做的不好,产能跟不上,需求又大,吃不下,如果能接受可以入),推荐dmp,同样推荐海洋网目前的混动和纯电,u8这个东西个人觉得产能得等进一步成熟,因为目前很多部件有量产能力,但产能不知道跟不跟的上。
磷酸铁锂冬季是不行,但byd有相对较好的电池管理系统,很多人会说刀片磷酸铁锂的内阻大,byd热管理垃圾,其实个人觉得byd热管理虽比不上t,但是已经不错的,烧的还是dmi的软包较多,而且毕竟保有量偏高加上媒体放大,dmi那个其实也能做到不燃,个人觉得是因为产能,一口吃了大胖子,品控没跟上,导致了这个,因为组装过程有一处有问题,基本都会有大问题。
但d9就很好,为啥捏,因为d9那个定位高,造的时候品控把握就好,d9倒是不错滴,就是等车,慢慢等吧,别催,因为你让一众用bba换购的和掏40w买的,你敢大面积品控问题,基本上这类群体就不会信任你了,毕竟人家不缺钱。
不会
1.宁王电池强,但不造车,造车用电池绕不开宁王和lg,对于中国车企lg要价高,品控低于宁王,但宁王也不是不要钱,所以对于混动成本高的离谱,自然卖不好。
2.b厂全产业链,如果就是混动加电动,不得不说,他也是搞了10多年,能力摆在那,布局早也是能力。
3.目前已知和dmi抗衡的只有ths,但如果要电气化,ths必淘汰,丰田ths专利到期外放,byd可以搞dmi+ths进一步优化,因为他全产业链,可操作性很高。
4.举个例子,三星,全产业链搞手机,基本倒不了。
5.近期看到多起比亚迪自燃,实话说该优化dmi电池了,其实那玩意假刀片,纯电上的刀片和252的刀片确实做工好很多,但110这种软包拿来骗消费者不厚道,宁德放弃磷酸铁锂有一部分原因是大量车企不用,那玩意一致性不好但寿命长,tsl标续用的磷酸铁锂,但实验室数据来看,目前只有tsl的热管理能保障三元锂碰撞不爆燃,还不是万无一失,byd热管理差一些,但大家清楚分辨一下,只要是先着的上面基本和电池无关,是高压的问题,如果下面开始放火,那就电池问题了,比如唐dmi。
6.华为死于只能设计芯片无法制造,但电池制造中国在前列,所以byd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强,但磷酸铁锂,敢断言,是个过度,刀片磷酸铁锂说白了,为了一体化车身,为了容量,那个针穿太片面,就无法全面印证安全性,但只要中国一直推电动化,其他车企就永远不和byd一条赛道,就像三星一样,永远和其他手机不在一条赛道,因为连苹果的屏幕都是三星给了一些,这种全产业链能力,是byd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