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劇【我是刑警】中郭警官在協助秦總破案時,因疲勞缺覺出現多次耳鳴,甚至聽不清聲音,最終不得不停止工作去治療
。這一橋段引起不少觀眾的共鳴,有網友表示自己壓力大、休息不好時就容易耳鳴。
其實,耳鳴還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中青年人才是耳鳴的「主力軍」,經常佩戴耳機、生活不規律、工作壓力山大等都是誘因
。耳鳴不治真的會引起耳聾嗎?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
耳鳴其實不算「病」
中青年是耳鳴「主力軍」
耳鳴,是一種在沒有外界聲、電刺激條件下,人耳主觀感受到的聲音。
正常情況下我們既能聽到聲音,又能知道聲音從哪裏傳來。耳鳴則是主觀能聽到聲音,但卻找不到聲音的客觀來源
。譬如樹上的蟬一直在叫,你能聽見蟬鳴的聲音,這是正常聽覺。可是,明明沒有蟬,人卻仍感覺得到像蟬鳴的聲音,這就是耳鳴。
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大多數耳鳴本身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伴隨癥狀。
以前很多人認為,耳鳴是老年人的專屬,其實不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出現耳鳴,並且因為生活習慣和環境的變化,耳鳴患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隨著生活、工作及精神壓力的增大,耳鳴的發病率也呈逐年攀升的趨勢,從 3%~4%上升到了 10%~20%,在耳鳴患者中,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占 1/3 左右,其余 2/3 都是中青年。
關於耳鳴,不同人的體驗可能有所差異,有人感受到的是低頻嗡嗡聲,有人感受到的是高頻蟬鳴聲,還有人感受到的是稍顯刺耳的尖聲……
為什麽耳鳴的聲音會不一樣?首先,導致耳鳴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會導致我們主觀感受不同,也就是感覺到的聲音有所不同。其次, 每個人的耳鳴程度,或者說每個人感覺到耳鳴的程度是不同的。
因為耳鳴在不同頻率產生的音調也不一樣,所以描述出來的耳鳴聲音自然就不相同。
五大因素易誘發耳鳴
這三種情況要警惕
容易誘發耳鳴的,主要有這五種因素:
1
疾病
外耳耵聹栓塞、腫物或異物、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另外,外傷、心血管、風濕、內分泌、免疫相關疾病等均可導致耳鳴的發生。
2
生活方式
作息不規律、工作壓力大、學習緊張、情緒調節能力較差也是耳鳴誘因。
3
負面情緒
被負面情緒困擾,尤其是常感焦慮、抑郁的人,更容易出現耳鳴。
4
噪音
經常接觸噪音或是長時間佩戴耳機,都容易引起耳鳴。長時間暴露在高音量下,尤其是透過耳機聽音樂、玩遊戲或看電影,不僅會引起耳鳴和耳痛,還可能會使內耳毛細胞功能受損,從而導致耳鳴和聽力下降。這種損害通常是逐漸發生的,可能最初不易察覺。
5
更年期
更年期的女性也容易出現耳鳴,部份人常會出現高頻耳鳴。
耳鳴是身體給我們發出的一個預警訊號,如果出現耳鳴、聽力下降、耳朵不適等癥狀,應盡早就醫檢查。
特別是以下三種耳鳴,更要引起重視:
1
伴耳堵的耳鳴
這很有可能是突發性耳聾的前兆。突發性耳聾是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是一種主觀性的耳鳴,其臨床表現伴耳鳴、耳堵塞感。註意:突聾後 72 小時內是黃金治療期,治療越早,聽力恢復的可能性越大。
2
搏動性耳鳴
患者主觀感覺到耳內有和心臟或血管搏動節律一致的聲音。搏動性耳鳴一般是血管源性的,這種耳鳴大多和顱內以及頭頸部的血管有關系,經過相鄰的骨性結構、血管,血流聲音傳到耳蝸,從而使患者感到了耳鳴的存在。長時間搏動性耳鳴會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引起抑郁、焦慮等精神障礙。
3
單側耳鳴
還有一種病需要引起大家的特殊關註,就是聽神經瘤。它早期表現以單側耳鳴為主。隨著腫瘤的增長可能會壓迫腦幹、小腦,導致功能異常,嚴重時會產生腦疝,危及生命。
耳鳴需要治療嗎?
怎麽調節才能「耳根清凈」?
依據【2019 歐洲耳鳴多學科指南:診斷、評估和治療】指南,專家不推薦使用藥物治療,原因是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專門治療耳鳴的藥物有效。
對於急性耳鳴,普遍采用的治療方法與短期突聾的治療方法一致。突發性耳聾的治療多以糖皮質激素及改善內耳微迴圈的藥物為主。伴聽力損失的耳鳴患者,指南建議使用助聽器來處理聽力損失,無聽力損失耳鳴患者不推薦使用助聽器。其他治療方法還有 神經刺激療法、認知行為療法、耳鳴習服療法和聲療法等。
其中,專家推薦使用的是認知行為療法,其可減輕耳鳴的嚴重性或痛苦程度,並有效改善與耳鳴相關的恐懼及日常生活功能等方面的問題。
那麽,到醫院就診時,應該如何向醫生描述自己的耳鳴呢?記住以下幾個要點:
· 是否第一次出現耳鳴,或第一次出現耳鳴是什麽時候;
· 最近耳鳴是否產生了響度、耳別、持續時間的變化;
· 有無基礎疾病史、聽力疾病家族史;
· 有無雜訊環境暴露史等。
總之,將自己的耳鳴情況盡可能詳盡地告知醫生,這樣更有利於醫生將之後的測聽結果、耳鳴匹配結果與主訴結合,匹配更有效的診療手段。
平時耳朵出現疲勞,可以嘗試自我調節,找回「耳根清凈」的感覺:
1
緩解焦慮情緒
可以適當減少工作壓力,轉移註意力,積極參與社交活動等,同時保持心情愉悅。必要時可以尋找專業人士進行心理疏導。
其次,不要過多關註耳鳴,避免形成耳鳴—失眠—情緒焦慮—耳鳴加重的惡性迴圈。
2
特殊職業做好防護
對於從事相關雜訊職業的人群,要做好聲源的消聲和隔音的防護工作,定期檢測聽力。
3
戴耳機別超 60 分鐘
耳機可以戴,但一定要正確地戴。遵循 3 個「60」原則: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 60%,連續聽的時間不要超過 60 分鐘,周圍環境音最好不超過 60 分貝。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此外,盡量避免在環境噪音較大的地方(如地鐵、飛機等)長時間佩戴耳機,因為此時需要調高音量來抵消外部噪音,容易造成聽力損傷。如果必須在這些環境中使用耳機,建議選擇降噪耳機以減少音量的需求。
晚上入睡時最好不要使用耳機。如果已經習慣聽音樂入睡,那不妨設定個定時,一個小時內定時關閉耳機。要引起大家註意的是,耳機尤其是入耳式耳機,長時間使用後會沾染耳垢、汗水和細菌。建議定期清潔耳機,尤其是耳塞部份,以減少細菌滋生對耳道健康的影響。
4
減少咖啡酒精攝入
飲食和生活習慣也會對耳朵健康產生影響。咖啡因、酒精和煙草會刺激神經系統,使耳鳴加劇。建議盡量減少咖啡、酒精的攝入,保持清淡飲食,避免吸煙。
最後,「久鳴必聾」這一說法並不準確,科學研究表明,耳鳴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耳聾,耳鳴通常是其他健康問題的癥狀,而不是直接導致聽力喪失的原因。
那麽你有過耳鳴的經歷嗎?可以評論區留言。
轉自:科普中國
來源:平安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