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一歲半了,現在就除了「爸爸、媽媽」什麽都不會說,雖然外婆總說:「貴人語遲」,但作為媽媽的我還是焦慮的不行。那麽,到底什麽時候還不會說話才算有問題,因為什麽原因不會說話,以及怎樣才能促進寶寶開口說話呢?我特意去查了一些資料,希望對你也有所幫助。
娃到底在言語上有什麽特點?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定義了沈默期的概念,雖然這個理論的所有例子都來源於雙語學習。但老母親覺得,像這種已經能夠理解一些名詞、甚至是少數抽象的概念,並且真正聽懂了大人的話語,只是不能夠表達出來,都應該屬於沈默期。
比如,有次親親剛吃完水果,爸爸過來抱他發現嘴角紅紅的,就問他:「怎麽這麽紅,讓爸爸看看是不是磕破了?」結果親親就立刻跑到餐巾紙盒旁,抽了一張紙巾做出擦嘴的動作。原來他是想告訴爸爸自己剛吃了火龍果,嘴角沒擦幹凈,並不是磕到。
再比如,他在繪本上看到樹上有一盆花 ,就立刻哼哼起來,媽媽問他:「你怎麽了呀,想說什麽呀?」他就會指著家裏的油畫,表示書中的花和油畫裏都是花。
以及某次外婆在給他讀繪本,書中有個小朋友在吃雞腿。外婆就問:「親親,你覺得甜甜應該把雞骨頭放在那裏呢?」結果娃特別激動的站起來,並且指了指垃圾桶。此前我們根本沒給他說過雞骨頭是啥,以及雞骨頭需要丟到垃圾桶,可他還是理解了並且將兩者建立了聯系。
還有每次把書扔到地上,媽媽就會說:「不能把書扔在地上啊,再扔媽媽可得打你小手手了」。他就會馬上停止扔書,並用手做出拍打小手的動作。
怎樣才算真的有問題?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0-3歲兒童言語發展階段,這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分為言語準備階段&言語發展階段(周念麗., 2014),前面我提到的裏程碑事件就是這兩個階段的分水嶺。表格中介紹了兩個簡易日常觀察測評表,可以透過對比正常兒童和言語發育異常兒童的測評結果來評估自家孩子。
如果你仍然覺得這個表很啰嗦,那咱們簡單粗暴點,記住這一句就行。 如果娃2歲了還不會喊爸爸媽媽,或者4歲仍然不能說完整句子 ,那你必須立刻、馬上去醫院。
寶寶說話晚原因
1、言語相關腦區失真傷
人類語言功能腦內定位的經典觀點(Corina D P et al., 2001)認為,左腦是負責語言加工的主要部位,包括 Broca 區、Wernicke 區、角回和背外側前中央皮層(DLPC)等四個經典言語區。其中,Broca 區負責言語產出功能,Wernicke 區負責言語理解,角回在閱讀過程中起作用,而 DLPC 與工作記憶有關。
因此,聽力正常的人群,如果左半球後部損失,尤其是後顳葉損傷相聯系的區域,會導致嚴重言語理解缺陷。
2、運動能力發展
隨著嬰兒坐、爬能力的出現,睜開眼睛的時間也大大增加,能夠看到更多的東西,也能夠四處爬行探索更多的事物。就是在這種越來越多的交流中,寶寶不斷完成語言的輸入、編碼、儲存、加工、輸出過程,寶寶的語言意識才能得到發展。
3、身體發育有問題
家長們對孩子的言語教授是透過寶寶言語器官的成熟、認知發展以及耳聽本身的選擇性來起作用。但如果寶寶發育遲緩,存在聽力問題,比如耳部感染會影響寶寶的聽力會導致遲語。也可能是存在口腔損傷,比如舌系帶短影響了寶寶的正確發音。當你覺得有問題時,要立即去醫院咨詢醫生,及時發現問題、排除問題。
4、自閉癥
自閉癥,又稱兒童孤獨癥,是一種以社會性障礙、 交流障礙和想象障礙為主要特征的比較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其特征是情緒,言語和非言語的表達困難及社互動動障礙,會對限制性行為與重復性動作有明顯的興趣。家長一般會在自閉癥孩童兩到三歲時註意到其狀況,其癥狀會漸漸加重。不過有些有自閉癥的孩童在自閉癥惡化之前,在一段時間內有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早期發展階段,之後會出現一個或多個自閉癥的特發特征,比如語言倒退等。因此,早期發育的特定時間段受自閉癥的影響較小,診斷也更難。
5、不恰當的養育方式
父母都不愛和寶寶說話,或者沒空和寶寶說話,娃說話能早嗎?經常聽到有的父母因為工作比較忙顧不上,就把娃一個人丟圍欄自己玩,這種行為簡直連踩三坑,多聽、聽人說、面對面說沒有一項達標。如果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沒有時間,完全可以靠親密看護人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一樣能夠起到作用。
有很多家長照顧小孩那真是無微不至,只要娃一個眼神就立馬知道是餓了?拉了?還是困了?
我們最開始就沒意識到娃說話晚的問題,娃天天一指禪操作大人,所有需求全靠肢體語言。到後面雖然經常明知故問,幻想著他能夠用語言表達他的需求,可是到現在為止一次也沒有,娃多半是以爆哭結束。。。
所以,如果家裏有這樣的高級轉譯,娃肯本不需要說,就能順利達到目的。寶寶語言發展落後,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娃根本沒機會開口說啊!如果大家家裏有這樣,一定要及時改正方式哦,你可以延長響應時間、可以明知故問,引導寶寶想出其他方式來表達需求,但如果娃哭了那就算了。記住一點,家長們只要有意識,時時刻刻都能找到機會給娃訓練。
很多人都知道,閱讀習慣的養成對孩子未來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也都在孩子學會說話時堅持每天的親子共讀。我則從孩子半歲開始,就陸陸續續堅持閱讀,並且一直覺得自己做的很棒,知道我看了這篇文章。(Muhinyi A et al., 2014)的研究表明,早期共讀對兒童語言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且在讀書時問提更多問題的母親,其孩子在18個月時表現出較強的表達力、接受力和語言技能,同時對讀書表現出更大興趣的嬰兒18月後的語言能力也更強。
真是慚愧,我做到了第一點但卻讓閱讀更多的流於形式,更像是我一個人的表演。是哭是笑?是指向還是喘氣?或發出其他聲音?我完全沒意識到寶寶給我的反饋,沒有及時回應他的發聲,只是一味的用更豐富的詞匯描述繪本。因此,不但要早期閱讀,還需要重視高品質的閱讀互動,只有這樣才更有助於嬰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我之前也幹過這種事,和我媽討論同事家比他大一點的寶寶已經可以從一數到十了,還會學各種動物叫。就經常對娃說:「親親,你看看你,怎麽落後這麽多呢,小姐姐已經什麽都會了?」上一秒還開心玩玩具的小親親,後面我怎麽叫都不理了,我再去逗他,就發出「嗯...嗯...嗯」的聲音表示不滿意。。。媽媽真覺得好笑,人小脾氣倒是不小,但最近查到的所有資料都告訴我:「不要打擊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不要因為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說話,就經常拿這件事開孩子的玩笑,尤其是當著陌生人的面說自家寶寶的缺點錯誤。那樣只會讓寶寶更加不願意開口,沒有小孩子願意聽到負面的評價,千萬不要以為小嬰兒什麽都不知道。
多給孩子做積極的暗示,哪怕他只說出一個字,也要表揚他。
特別強調
大部份寶寶在2歲時都可以掌握至少50個口語詞匯,而且可以將兩個詞組成一個短句子,不過小孩子之間差異很大,即使智力和聽力正常的孩子,有一些也可能要等到2歲以後才會講這麽多話。並且多項研究均表明,男孩的語言發育速度比女孩慢。
因此,按照你說的情況娃沒問題,還不放心就去醫院看
推薦兒童心理學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