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國內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更新,便是老師、家長們重新發現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該不該逼著孩子學習,這個話題也基本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終結了——因為有太多研究成果和一線教育工作者的經驗都已經證明,這種外驅型的學習過程收效甚微乃至會適得其反。而且,不像過去只是喊喊口號,現在大家開始更多把精力聚焦在 怎麽能讓孩子自主適應乃至沈浸到學習過程之中,而非簡單地重復完成學習任務 。為了實作這個目標,高效的學習工具、合格的學習條件、柔性的導學關系都非常重要。
一、尊重不同學段的目標差異:有興趣、漲能力、見功效
作為成年人,家長和老師俯瞰孩子的學習任務,往往頗有恨不得一步登天的急迫心情,但是如果從客觀規律著眼,尊重不同學段的學習目標差異,才是實作孩子學習能力和效果增長的根本路徑。3-8歲(幼)、8-12歲(小)、12-18(中)這三個學段,孩子的學習目標分別應該體現為: 有興趣、漲能力、見功效;拔苗助長或者目標錯配,都是在給孩子的學習添亂,「逼」是逼不出效果的。
一些優秀的學習工具在設計上就充分體現了這樣的理念更新。我最近深度體驗了科大訊飛的AI學習機產品T20 Pro,它分別針對這幾個學段,結合AI技術,匹配了差異化的精準學習功能,可以說是高效學習工具的一個領先樣板。在這裏我正好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和大家展開 分析分析這幾個階段的目標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