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據新華社訊息,5月7日,以色列軍隊的一個坦克旅掌控了加薩走廊一側的拉法口岸。
以色列的該行為致使60萬拉法兒童「無處覓安身之所」。國際方面斥責以色列「喪失人性」。
甚至拜登在9日徑直下達如下通令:倘若以色列大規模進入拉法,就會對其停止供應武器。
此外,拜登首度認可,美國的武器曾被用於致使加薩平民喪生。
莫非風向將改?持續向以供應軍事武器的拜登政府緣何驟然「轉變態度」?
【美以「合作」崩塌?】
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援歷史久遠,且就在4月20日,還透過了一項給予以色列260億美元支持的法案。
以色列迄今能在國際上張狂,實乃因其倚仗美國這一強大後盾,而當下以色列愈發過分,拜登首次明確表示:若以軍進入拉法,將不會為其提供武器。
拜登此般行徑著實令外界詫異,難道美國欲向「以色列」采取行動?
暫且不論巴以沖突爆發後拜登首次表態的真實意圖,然而以色列的行徑著實令人鄙夷。
4 月 28 日,巴勒史坦總統阿巴斯於沙烏地首都利雅德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對以色列攻擊加薩平民之舉予以譴責。
據明確顯示,在過往的200余天中,以色列於加薩走廊致使逾34000人喪生,當中多數為兒童與老人。
然而以色列對此屢次詭辯,為將哈馬斯擊潰,以色列著實使出狠招。
而阿巴斯直抒己見,公開期望美國出面制止以色列對加薩地區的攻擊,在當下以色列跋扈的背後,美國的軍事援助已顯而易見。
未曾料到,以色列行動更為迅捷,恰值哈馬斯有意談判之際,在此節點,以色列悍然進攻拉法,此惡劣行徑分明是向哈馬斯昭示,將哈馬斯擊垮乃是以色列的目標。
5 月 7 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坦言,以色列此次軍事行動存在兩個目標,其一為遣返人質,其二為消滅哈馬斯。
內塔尼亞胡著重指出:以色列對拉法口岸的占領旨在擊垮哈馬斯的殘余軍事力量,並抨擊哈馬斯同意停火協定是意在「阻攔以軍進駐拉法」。
總之,以色列的目標在於徹底消滅哈馬斯,為此不惜讓以色列軍隊連夜展開行動。
之所以連夜展開行動,是因拉法口岸被視作哈馬斯的終極防線,亦可稱為巴勒史坦的「生命要道」。
且拉法口岸長期以來一直為以色列所覬覦,是唯一一個未被以色列直接掌控的過境點。
在當下與哈馬斯的沖突中,倘若以色列掌控拉法口岸,便會徑直截斷對哈馬斯的供應,這般情形下,消滅哈馬斯的成功機率將會更為有利。
自去年巴以沖突爆發起,拉法便始終作為「運輸救援物資及疏散病患的唯一路徑」。
應當指出,無論是針對平民,還是針對哈馬斯,以色列都未打算留有生機。
此外,拉法口岸乃是與埃及交界的南部邊境小城的唯一「關卡」。
倘若以色列持續展開大規模圍攻行動,實在難以料想其會引發何種軒然大波。
5 月 6 日,中法兩國針對中東局勢釋出聯合聲明,指出當下首要之務為即刻實作停火。
然而,從以色列在7日就匆忙進攻拉法的舉動來看,其顯然無視相關警告,仍舊將人道主義踐踏在地,對無辜平民實施攻擊。
5 月 9 日,拜登發表言論。
然而,一貫對以色列予以支援的拜登政府,緣何驟然「改態」,甚至承認美國武器曾致使加薩平民受損,拜登此時的這一行為究竟蘊含何種深意?
【拜登發言 風向要變?】
5 月 7 日,埃及外交部嚴正指責以色列的不當行為,明確表示以色列對巴勒史坦拉法口岸的控制是「危險的態勢升級」,且對逾百萬巴勒史坦人的生命構成威脅。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發言人廷斯·萊克亦指出,此情況將致使危機提升至空前之程度,出現饑荒的機率亦會愈發增大。
5 月 9 日,拜登驟然表態,著實令外界頗為震驚,且拜登宣稱:倘若他們進入拉法,自己不會供應往昔用以針對拉法、那些城市以及解決該問題的武器。
且拜登認可,美國的武器曾被用以致使加薩平民喪生。
拜登驟然「制止」以色列,且表示將對以停止供應武器,這使外界不禁質疑,美國是否準備采取行動?
然而,拜登確有預備舉措,補充說明即便以色列不顧阻攔展開大規模地面進攻,美國依舊會持續供應防禦性武器。
拜登此言論易遭外界質疑,其當下的表態恐為「表面文章」。
值美國大選之時,美國國內因拜登政府對以色列的支持而發起抗議,致拜登在美國的支持率僅余 28%。
此外,在35歲以下的選民當中,有81%之多的選民對拜登處理巴以沖突的方式表示不認可。
甚至在美國國內,不少人呼籲讓蜜雪兒取代拜登參加競選,且此類呼聲頗高。
顯然,當下拜登的多數支持已喪失,其地位搖搖欲墜。此時他突然「轉變態度」,首次公開「指責」以色列。此節點的巧合,外界不難將其與欲重新獲取大選支持率相聯系,以安撫國內選民的情緒。
故而拜登為自己留有退路,稱仍會向以色列供應防禦性武器,既如此表態,又如此行事,且已向世界做出表面姿態,但拜登是否真會對以色列「轉變態度」,尚無從知曉。
然而,以色列對拉法發動進攻,企圖阻斷手無寸鐵平民的生路,此為事實。
由此觀之,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爭鬥短期內仍難以破局。恰如國際社會輿論所言:人道主義無法喚醒「佯裝沈睡」的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