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夫迪夫卡戰役行程中,俄軍仿若脫胎換骨,驟然展現出非凡的戰鬥實力。
在戰爭初期,俄軍曾展開淩厲的攻勢。於北部戰線,其憑借裝甲部隊及空天軍的掩護,自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卡爾可夫急速朝基輔方向挺進。在南面,俄軍迅速對馬利烏波爾形成包圍,並奪取了赫爾松。
然而此後戰場態勢僵持,俄軍圍攻基輔失利後,遂進行大規模撤退。烏軍則收復了基輔、卡爾可夫以及赫爾松的部份地區。
其一,戰線過長致使補給線頻繁遭受烏軍小分隊襲擊,無法有力支撐前線戰鬥。其二,俄軍未預見戰爭會呈僵持態勢,準備欠缺,裝備及炮彈供應均遇難題。
在後續的僵持階段,北約國家為烏軍進行軍隊訓練,並給予諸多軍事援助。故而在去年夏季,烏軍重拾信心,展開大規模反攻,此情形亦顯示出俄軍在戰場上處於劣勢。
在烏軍實施大反攻之際,於整個戰線之中,僅在巴哈穆特方向,俄軍維持著進攻態勢。此場戰爭極為慘烈,歷經將近一年,素有血肉磨坊之稱。
戰場上未見俄軍頻繁以裝甲縱隊實施沖鋒,而負責攻堅的華格納領導人普裏戈任卻不斷抱怨,言稱國防部未向其提供裝備與炮彈,致使其士兵只得憑借人肉沖鋒,進而造成大量傷亡。
戰後,普裏戈任公開表示,單華格納集團便有逾22000人陣亡,40000余人負傷。而巴哈穆特戰役致使普裏戈任與紹伊古的矛盾全然暴露,為其後華格納的兵變預設了端倪。
事實上,並非紹伊古不支持普裏戈任,而是當時俄軍的確難以提供充足的彈藥與裝備,不然烏軍也不會貿然展開全線反攻。
此後,俄羅斯多方尋求援助,向伊朗索求彈藥,向北韓求取飛彈,甚至願以飛彈技術作為交換。普裏戈任驟然發起兵變,與紹伊古全然決裂。俄軍似乎陷入困境,頗有不堪一擊之態。此情形出乎眾多人預料,難道赫赫有名的戰鬥民族果真這般脆弱嗎?
此種被動態勢未延續許久,4 個月後,俄軍集結大量兵力對阿夫迪夫卡展開攻擊,此次進攻相較以往差異顯著,俄軍仿若脫胎換骨。
首先,俄軍的炮火強度已然超越往昔。巴哈穆特戰役歷經 10 個月,該城化作一片廢墟。而阿夫迪夫卡戰役僅持續 5 個月,便已淪為廢墟。
俄軍自倉庫中取出重達 500 公斤的航空炸彈,透過簡易改裝,增添滑翔制導元件,將其轉化為精確打擊彈藥,給烏軍防線造成了極大破壞。
鑒於烏軍擁有一定的防空實力,此前俄軍的飛機無法直接在空中投放航空炸彈,只得將其存放於倉庫閑置。然而經改裝後,能夠進行遠距離投射,安全性有所提升,且精度遠勝於以往。當下,俄軍正在制造1500公斤和3000公斤的炸彈,其威力更為強大。
而對滑翔制導套件進行改造的關鍵在於電子芯片,俄羅斯的芯片產業近乎空白,並且還受到西方國家的共同制裁,緣何突然具備了眾多芯片?
其次,俄軍在沖鋒過程中,更為倚重裝甲裝備。以步兵戰車與坦克構建成裝甲縱隊,將士兵送至作戰地帶。倘若士兵有傷亡情況,余下人員會在原處掩蔽,緊接著下一波裝甲縱隊會即刻再輸送一批人員。如此這般如滾雪球般向前推進,逐步對烏軍防線進行蠶食。
在戰場上,烏軍借助大量自殺式無人機及地雷,用以對抗俄軍的裝甲縱隊,給其帶來眾多傷亡。彼時,俄軍大規模裝甲縱隊遭摧毀的視訊近乎比比皆是。
據媒體報道,在為期半個月的戰鬥中,俄軍僅推進1.7公裏,且折損6500余人以及170余輛裝甲裝備。然而,俄軍對此並未在意,依舊憑借裝甲裝置持續發起沖鋒,甚至出現了罕見的由10多輛裝甲車組成的縱隊。
倘若最初俄軍以此般態勢進擊基輔,烏軍定然難以守住基輔。此時問題出現,俄軍緣何驟然仿若破解遊戲一般,具備了無盡的裝備與彈藥?
最終,俄羅斯軍隊亦大規模投入無人機作戰。無人機起初是烏克蘭軍隊用以彌補火力欠缺問題的,而後研制出價格低廉的自殺式無人機,遂使無人機成為戰場的重要力量,在5公裏區域內可精確地對敵人造成殺傷,其效用甚至勝於火炮。
在網路中常見俄軍遭烏軍轟炸之情形,一則烏軍裝備原本有限,受炸情況自然相對較少;二則俄軍投入無人機作戰的時間偏遲,其數量不多,且技術相較烏軍稍顯遜色。
俄軍並非不願使用無人機,而是其國內相關產業滯後,芯片、電機等核心部件配套缺失。故而,其後只得向伊朗購置無人機。作為堂堂世界第二大國,諸多物品需從國外購入,著實令人詫異。
然而,伴隨阿夫迪夫卡戰役的推進,俄軍自產的無人機在戰場上愈發頻繁地現身。紹伊古年初曾向記者宣稱,每日投入作戰的無人機有數百架之多,且可生產數千架。那麽,俄軍的無人機產能緣何能夠在短期內顯著提高?
美國長期受三個問題困擾,布林肯近期在接受媒體存取時直言,俄羅斯的軍工生產能力已超越以往任何時期,就連冷戰時的蘇聯也有所不及。
這意味著什麽呢?蘇聯由15個加盟共和國構成,確實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人口及各類資源無一匱乏。在冷戰鼎盛階段,蘇聯每年可生產主力戰車三千輛、裝甲車五千輛、洲際飛彈四百枚、地空飛彈約五萬枚、各類作戰飛機兩千架、潛艇約二十艘、主力艦十艘、輕型作戰艦艇七十艘。
此產能頗為驚人,布林肯的言論或許存在誇大成分,然而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表明當下俄羅斯軍工具備強大的生產實力。
此外,據德國方面稱,其情報部門所獲情報表明,當下俄羅斯生產的炮彈數量遠超戰場實際所需,多出的部份已被用於充實倉庫儲備,此舉或許意在為應對規模更大的戰爭做準備。
難怪美國心生懼意,倘若依此態勢延續,烏克蘭著實難以招架。西方國家雖在言辭上表示援助烏克蘭,然而在提供武器援助時,往往是間歇性地給予一些過時裝備,全然無法抵禦俄軍的進擊。
今年美國提供了 600 億美元,倘若俄軍全力開展生產,此 600 億美元或許很快便會用盡。而欲獲取下一個 600 億,恐怕難度會更大。
究竟是何種緣由,使俄羅斯近乎在轉瞬之間便變得這般強盛?
布林肯對中國加以指責。其稱,俄羅斯國防工業得以快速發展,關鍵在於獲取了眾多機床、微電子及光學產品。他還宣稱,當中70%的機床以及90%的微電子產品系源自中國。
此外,西方媒體宣稱中國為俄羅斯供應了無人機電機以及硝化纖維素等原材料。布林肯在多個場合發聲,揚言要對相關企業實施制裁。
需指出的是,布林肯及西方媒體的單方指責未必等同於事實。即便作最大程度的讓步來講,上述那些產品系民用產品,為兩國間的正常貿易範疇,美國無權加以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