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煙草公司十年內可能會倒閉嗎?煙草行業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

2015-11-17知識

如果題主所說倒閉指是整個煙草行業徹底完蛋,企業消失,人員分流或下崗,不要說在十年之內,在未來的30年也肯定不會。

一是煙草行業作為全國第一納稅大戶的的格局短時間內不會改變。近幾來,在中國行業納稅板上,煙草行業多年來都是第一位,其次是石油化工行業,而且這個格局在未來短時間內不太可能發生改變,比如2014上海市的稅收是8884.5億元,其中上海煙草集團納稅776.13億元,占上海市工業納稅百強稅收額的45.5%,遠超2-10名總和。面對如此大的一塊蛋糕,就算換成由那些控煙人士來做總理,也要好好算算經濟賬。

二是現有煙草行業從業人員51萬多,如果煙草行業真倒了,這50多萬的人員如何分流?而且全國現有煙農166萬戶,每年平均每戶按3個計算,有近500萬的煙農,每年交售的煙葉收入在600億左右,如果煙草倒閉了,沒有這600多億的收入,這500萬煙農的生活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煙葉種煙的地區主要都是分布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等的偏遠的農村地區,這些地區的農民除了種植煙葉的收入外,沒有其他可替代的經濟作物,不種植煙葉,他們連生活都困難,更談不上脫貧。

如果題主所說的倒閉是指某地或某個煙草企業(公司)因為經營不善等原因,出現個別或局部區域內煙草企業倒閉或被重組、收購、兼並等情況,那麽發生這種情況是一個大機率事件,而且以前也發生過。煙草老員工(工齡在20以上的)應該永遠不會忘記1998年因煙葉超收造成全國煙草一片混亂的情景,因全國煙葉超收,卷煙廠消化不了這麽多的煙味,造成煙葉庫存量巨大,當時煙草公司收購煙葉的錢主要是從銀行貨款,煙葉收購後又買給各卷煙廠,但由於煙葉數量太大,卷煙廠也沒有這麽多錢付給煙草公司,煙草公司又欠著銀行的錢,其實當時有很多煙草公司其實已經到了快倒閉的邊緣,煙草公司的人員主要任務已經不是進行煙葉生產的卷煙銷售了,而是到全國各地的卷煙廠去要錢。此情況驚動當時的朱總理,並專門召集煙葉大省的省長到北京進行座談,才穩住了煙葉產量。此次事件對煙草的影響可以說是歷史性的,自1982年成立中國煙草總公司來,每年稅利都是增長的,而且絕大數年份都是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唯獨1998年為負增長,當年的稅利為997.3億元,而1997年是1031.9億,到1999年又增加到1017.6億,這也是中國煙草史上最增長最差的兩年,由於當年有些煙草公司其實已經是要倒閉了,出於政策原因沒有倒閉,但這些公司欠下了債務,有些到現在都還沒有還清。上個月份到某省一個縣裏出差,和這個公司經理聊天的時候,這個公司的經理非常高興的說,今年他們公司終於扭虧為盈了。到了2003年,煙草行業開始提出「改革工商管理體制,實行工商分開」,有部份卷煙廠進行關閉,這些被關閉的卷煙廠從某種程度上來也算是"倒閉",但廠是"倒閉"了,員工沒有下崗,而且是分流到其他公司去,但也存在一個事實,這些被分流的員工到了新公司後,在工作上和心裏上肯定和公司老員工有隔閡,在工作分配上也存在被分配到一些苦、累的崗位上去,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自己的廠倒閉了,到其他公司討飯吃"。而且隨著煙草企業的改革,這種情況還會發生,並逐步成為一種常態。


現在國家已經出台國企改革的方案,煙草也肯定要進行改革,煙草的十三五總體目標已經確定,

明確「一個發展目標」,把握「五個基本定位」。「一個發展目標」,即努力保持行業稅利總額增長速度略高於全國經濟增長速度和財政收入增長速度,以稅利總額這一核心指標為牽引,統籌兼顧行業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指標體系和關聯度,實作國有資產持續增長、單箱稅利持續增長、職工收入持續增長,卷煙成本不斷降低、煙葉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卷煙焦油量及其他有害成分不斷降低。「五個基本定位」,即開拓市場穩定銷路是根本,創新驅動提升結構是核心,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是內功,降焦減害提高品質是責任,敢於擔當強化責任是關鍵。

其實要完成這個目標的難度真的很大,特別是行業稅利總額增長速度略高於全國經濟增長速度和財政收入增長速度,特別是在國內卷煙銷量壓力很大,結構很能上調的情況下。個人覺得煙草的未來發展還是要進一步最佳化品牌,因為國內的卷煙市場已經基本飽和了,上升空間不大,透過品牌培育,提高中國卷煙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有朋友問會不會政企分家?會不會取消煙草專賣法?個人覺得政企分家是有可能,但可能性也不是太好,但取消煙草專賣法在目前來說,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