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以後,在7萬多年間,真的還會有極少一部份人類始終保持在原始狀態、幾乎從未發生變化嗎?答案是確定的:有。
下圖是巴西保護土著人的政府組織FUNAI在2008年新發現的一個小部落,位於秘魯和巴西交界處,地面上的人驚恐的用弓箭瞄準了飛機。
這一位也是如此,不過旁邊的小孩看起來卻一點都不緊張。
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想要躲藏起來。
但對能在天上飛的這個東西也忍不住的想要仔細看看。
整個部落的成員都做出了防禦姿態。
部落的人大多都在身上和臉上塗滿了紅色的顏料,但大家可能也註意到了,他們中間有一個純黑色的人,並非是沒有塗滿顏料的原因,他的臉型明顯與其他人不同。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亞馬遜一帶土著的身體和面孔特征與印第安人差不多基本屬於一個人種,難道他是很久以前從現代社會流落至此的一個黑人家族僅存的碩果,或是返祖、基因突變?不與這個原始部落發生接觸的話,這個謎題難以解開,他到底是從哪來的呢?
軌域上衛星密布、航班滿天飛、用著智慧型手機的我們,對此確實感到不可思議。然而就在今天,地球上的確存在著100多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亞馬遜叢林深處估計分布有70多個、安達曼群島有幾個、其余的分布在新幾內亞偏遠的雨林中,不排除仍存在尚未透過飛機和衛星發現的。而與現代文明有所接觸,但生活方式仍保持在狩獵采集這樣純粹原始狀態的部落更是有數百個之多,不過他們被歸結到了極端貧困落後地區的窮人之列,大多分布在非洲。
2014年,7名亞馬遜叢林深處的部落成員出現在秘魯邊界的一個村莊附近,其中兩人與村民發生了接觸。最後搞清楚了他們不是因為食物缺乏、而是因為恐懼走出來的,他們遭受到了暴力襲擊、老人被屠殺、房屋被焚毀。這可能是與販毒分子偶遇發生了沖突造成的,畢竟巴西政府組織FUNAI在附近的一個監測站點,由於販毒活動的增多在2011年就被迫關閉了。
FUNAI航拍的一些其他部落照片。
在這些原始部落中,最為知名的可能就是歸屬印度安達曼群島的北森提奈島上的森提奈人了,他們的語言與安達曼語中的其它語言顯著不同,表明他們可能在幾千年之內都沒有與外界發生過聯系,據估計他們在島上可能已經孤立的生活了超過55000年之久。森提奈人的知名之處在於,他們強烈的抗拒一切外界接觸,攻擊所有試圖靠近他們的人。
上圖是在2004年海嘯過後,印度當局派遣直升機察看他們的生存狀態時,一名森提奈人在用弓箭射擊直升機。1974年一個紀錄片劇組被襲擊,導演的大腿被弓箭射中。在偶爾因失事或故障漂泊到這裏的船只與島民發生的有限接觸中,多以沖突和悲劇結束,也有一些島民被殺害。2006年,兩名漁民在海島附近水域捕魚時被射殺了,自那以後再也沒有人靠近過。
多數關於森提奈人的資訊都是透過在弓箭射程之外的船上觀察獲知的,他們制造一種帶有外延的小獨木舟,只能在平靜的淺水中使用。
有記錄的第一次接觸是在十九世紀末期,安達曼群島的行政官莫裏斯·波特曼曾經帶領一支隊伍登島希望與森提奈人取得聯系,但除了新近被遺棄的村莊之外沒有發現任何人,在幾天之後才抓到了一對老年夫婦和四個好奇的孩子並將他們帶回了安達曼群島首府布萊爾港。可是大人很快就生病死亡了,之後波特曼把四個孩子送回了小島,並贈送了他們一些禮物。
上世紀70~90年代,印度當局試圖與部落建立友好接觸,會定期在弓箭射不到的地方留下一些椰子、香蕉和鐵等禮物。1991年似乎取得了一次突破,森提奈人第一次在沒有攜帶武器的情況下走近了海灘,甚至下到海裏去撿拾更多的椰子。
但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下去,多數時候森提奈人都會用弓箭瞄準他們,保持著警惕和敵意。很多人懷疑進行聯系和接觸的意義,以及會否造成疾病散播等悲劇性的後果,一些團體呼籲不應該強行接觸。1996年,在多方壓力之下定期送禮物的行動停止了,並劃出了隔離區禁止任何人靠近。2004年海嘯之後的兩次觀察表明,森提奈人很健康沒有受到多大影響。於是印度當局宣布不再嘗試進行接觸,只定期在安全距離上觀察森提奈人的存活狀況。實際上北森提奈島很小,面積只有72平方公裏、被珊瑚礁環繞,除了海灘之外幾乎完全被茂密的熱帶雨林所覆蓋。
對於這些已被發現但沒有進行接觸的遺世部落,更多的詳細資訊可以到這個致力於發起保護但不要政府錢的民間團體網站(The movement for tribal peoples)或維基百科(Uncontacted peoples)上檢視。我們以有所接觸的「Zo'é(柔伊)」和「Waura(烏惹)」兩個亞馬遜部落為例了解一下他們生活的原始程度,南韓MBC電視台為他們拍攝了一部優秀紀錄片【亞馬遜的眼淚】。
柔伊人是一個很小的部落,位於巴西北部的亞馬遜雨林,1975年一架探礦飛機在叢林中發現了他們的房屋,1982~1985年傳教士與他們進行了短暫接觸,1987年教會組織在附近建立了基地和一個簡易機場。在受到鐵鍋、刀、釣魚工具等現代化用品的吸引下,平時較為分散的柔伊人聚集在一起與外界建立起了聯系。不過悲劇很快發生了,流感和瘧疾蔓延開來,雖然政府組織FUNAI派遣了醫療隊,但還是有四分之一的柔伊人在1982~1988年期間死亡。FUNAI在1991年驅逐了教會組織,並勸說柔伊人回到他們原來分散的居住地。2009年,政府批準了他們對領地的專屬占有和使用權。
柔伊人住在簡易的草棚中,以一夫多妻制為主,但如果丈夫同意,妻子也可以再嫁給別的男人,同時有兩個或多個丈夫,他們並不在乎孩子的父親是誰。可能是由於這種小型部落的男性死亡率比較高,搭夥能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柔伊人從不與其他部落發生接觸,截至目前部落中只存在一種A型血。他們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插入下唇的木頭唇塞了,通常在女孩7歲、男孩9歲的時候用尖銳的猴骨刺穿,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更換大的。
他們手裏拿的這一捆東西是箭,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工具,射出去以後即使卡在30公尺高的樹上一般也都會辛苦的找回來,用植物的莖編一個繩圈套在腳踝就能爬上去。
上圖中射到野物的是他們中最好的獵手「莫寧」,他的第一個妻子懷孕了,第二和第三個妻子在照顧和幹活,而他需要尋找更多的食物回來養家,她的妻子們在吃僅剩的一點肉——猴子幹。
莫寧在森林中感覺餓的時候,就直接喝溪流裏面的水來充饑。
幸運的話只需要半天就能找到食物,不然就可能得好幾天,偶爾能獵到鹿、犰狳這種大家夥。他們不會浪費任何東西,會將犰狳的皮做成盤子。
柔伊人根據打獵地點的變化也會經常搬家,有嚴格的就餐順序會讓女人與小孩先吃飯。他們所使用的東西都來源於大自然,用樹葉和樹皮做成籃子、盤子,用巨大的植物果實的殼做成盆和水桶,用棕櫚纖維或棉花編織繩索。常把胭脂樹的種子磨碎給繩索染色,編織成用來睡覺的吊床和背小孩的網兜,塗抹在臉上和身上用來裝飾、防曬和蚊蟲叮咬。
柔伊人還能用椰子樹來制造鹽,把燒完的灰燼在水中浸泡一夜水就是鹹的了,真正的植物椰鹽~
因為不是每次打獵都能獲得足夠的食物,他們也經常挖掘植物根莖、采集水果。柔伊人都不穿衣服,但女人會用植物汁液粘起來的羽毛做頭飾,而男人則用棕櫚葉子編個圈把下面的東西套上來裝飾。包括女人在內,他們通常都是直接坐在泥土地上面,有時坐在烏龜殼、樹幹或編織的席子上面。
FUNAI已經建成了一個擁有小型醫院的基地,並篩選控制外部進入的人員,柔伊部落的人口規模逐漸增加,現在已經達到了約250人。但外界采摘堅果的人、獵人、礦工也經常闖入他們的領地,傳教士也試圖進入,大規模牧場的邊界也離他們越來越近,生存環境面臨較大的威脅。柔伊人表達了對外部世界進行更多了解的願望,2011年2月首次前往巴西首都並向政府提出了一些要求,包括渴望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培訓衛生人員以及參與到土地和森林的保護計劃當中。
相比之下,定居在亞馬遜河中部區域的烏惹部落規模就比較大了,在2010年已經達到了487人,他們巨大的房屋組成的村莊圍繞著中央廣場建成,於1884年被德國民俗學家發現。雖然與外界聯系較多,但仍然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
烏惹部落有了幾個明顯的變化,首先是不直接坐在地上了,屋裏有了板凳、外面有樹幹做成的長條凳;雖然也是一夫多妻制傳統,但更多的家庭選擇了一夫一妻,談論恩愛和性、調侃男女人之間的關系等話題變得多了起來;有著豐富的社會集體娛樂活動和節日,家庭生活也更緊密而多彩;男女孩都需要經過成人儀式的洗禮,女孩還需要隔離一年完成凈化、在家裏學習相應的生活技能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女人之後才能嫁人;會較大面積的去種植木薯,這是他們的主食;食物加工與搭配方式也更多一些,會用粘土制作多種陶器。
烏惹人的婚戀過程不再那麽簡單,與現代人差不太多;提倡自由戀愛,但小夥必須征得女孩家長的同意;如果女孩懷孕了或與男孩一起睡過4次覺,那麽這樁婚姻就是強制性的;美貌、生存技能、個性、追求的誠心、溝通能力等都在綜合考慮之列。並且烏惹人不希望他們的女兒嫁到其他部落,也不想變成一個混血部落。
隨著與文明世界聯系的增多,烏惹人逐漸使用上了不銹鋼鍋、衣服、自由車,透過發電機和衛星天線來看電視,也有年輕人到城市中去賺錢,他們對於外部這個光幻流離的世界充滿了無盡的好奇。
至此可以看出,所謂的「原始人」與文明世界的「現代人」並沒有什麽生理本質上的不同,只是生存環境和發展歷程造就了他們的這種生活方式,於是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嚴肅的問題: 究竟應當如何看待和對待這部份人類呢?
很多公益和環保組織的觀點非常明確並進行多方呼籲和推動,那就是保護他們的棲息地、維持這種融合在自然中的生活方式,避免現代疾病對他們的侵染,不要進行任何形式的接觸與改變,稱他們為: 地球最後的自由人。。。
但也有少數、零星的不同聲音,認為他們之所以只能選擇這種生活,是因為沒有更高水平的生產力而沒有辦法。諷刺公益環保團體,如果認為他們的原始生活如此美妙,為何不扔掉電腦、電燈、肥皂、阿司匹林和衛生紙,跳入叢林,吃蟲子、用樹葉擦屁股、饑一頓飽一頓。。。
實際上這個問題並沒有對立的雙方想象的那麽簡單,如果公益團體將他們視為同類,那麽以正常社會的標準來看就是典型的出生公平問題,嬰幼兒健康、教育權利、醫療保障都將他們排除在外了,他們無法選擇只能承受、畢竟投胎也是個技術活,當然他們也不知道這些事情的存在。在沒有避孕措施的情況下,這些部落的人口那麽少,顯然非正常死亡率是不低的,近親婚育也是個問題。
這個人爬上幾十米高的大樹,只不過是想為家人弄點營養豐富又美味的甜食。
孩子更是迫不及待的就著漫天蜜蜂開吃了。。。
文明世界幾塊糖的事,但他們確實要冒著摔死、蟄死的風險去做,被毒蜘蛛、毒蛇咬也會死人,在野外受傷基本也是等死,兒童營養不良、疾病、挨餓的情況也不少,這種天然綠色的生活並沒有多麽美妙。
但若是出於人道主義,對他們進行救助、引導進入現代社會,也不那麽現實。很多理想化主義者忽略了一個關鍵性的根本問題: 他們一旦開始被救助了,身份就會從「被保護的原始狀態的人」,轉變為「窮人」。 而「貧窮」在這個世界上是一個更為廣泛、普遍得不到良好解決的巨大問題。哪怕是像阿凡達那樣住在樹上也一樣歸屬為窮人,只不過是原始的科羅威窮人。。。
有不少生活在文明世界邊緣的部落,他們的生活方式與這些未進行接觸的部落一樣原始、一樣依靠自然資源填飽肚子。但在沒有條件發展農業、也沒有足夠工作崗位的情況下,他們的生存極為艱難,並且多與動物保護區重合而不能繼續捕獵,非法盜獵要坐牢。他們就是屬於極端貧困落後地區的窮人,因為與文明世界相通而失去了領地和資源。
事實上,留下這極少一部份「原始人類」的影像資料,對他們的歷史、語言、習俗進行研究之後,是否一定要維持他們的這種生存狀態並非沒有進退的空間。但在當前這個世界上對於貧窮的扶持與關註的程度下,想要達到良好的救助目標不太現實,若他們無法快速的融入現代社會、而又失去了領地、淪為原始窮人的結果可能還不如維持現狀。
合理的解決方法可能是,在承認和保留他們領地的同時,可以進行自主選擇是否接受有限的幫助(過度的幫助會導致欲望膨脹,同樣得不到良好的結果)、提供自願走出森林的服務保障,畢竟他們也是屬於人類的一員。他們的聚居地越來越小,工業、采礦、森林砍伐、農牧業、偷獵造成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越來越大,族群規模不足、食物資源縮減、近親繁衍等,都可能導致人口削減到不永續的狀態只是時間問題,也就是說結果可能是必然的,到那個時候再拯救與現在就開始的本質區別並不大。
不過對於這些遺世部落是否進行主動接觸的紛爭,在很長時間內可能都不會有結果,這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一旦接觸就意味著他們可能會了解外面的世界差別很大,就可能會產生不確定性的影響,目前只有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先增加保護力度。
對於他們自身來說,若發生戰爭將不會被波及;對於整個人類來說,可能在擁有現代文明的智人出於各種原因拋棄地球、或遭受巨大災難的淪陷性打擊之後,仍可能作為人類的火種在地球上留存下來。
探索存在、起源、未來,追尋寬廣世界~~
歡迎關註:人類旅程 ID:humanjour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