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作為一個大學生村官是什麽體驗?工作內容以及經驗是什麽?

2015-04-08知識

大學生村官:為何總想快點跳離——以西部7縣市為例

大學生村官的實際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的有效性和永續性。為了解當前v州大學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狀況,筆者深入v州7個縣市的73個鄉鎮(街道),對600名大學生村官,進行了以問卷調研為基礎的結構式訪談。

共發放問卷600份,問卷回收率為92%。接受本次調研的大學生村官從年齡結構看,25周歲以下的占64.3%,26—30周歲的占35.7%;從性別結構看,女生占59.3%,男生占40.7%;從學歷結構看,大專學歷占42.2%,本科學歷占57.8%。

筆者認為大學生村官留村意願弱化,背離了大學生村官政策初衷的問題,是當前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

一、大學生村官留村意願弱化的基本現狀

1、背離了大學生村官政策初衷。

農村發展前途不明朗,導致多數大學生村官,決定離開農村。調查結果顯示,對農村懷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業的占21.9%;超過75%的認為,擔任村官,是自己在就業壓力下的選擇;對於3年後的去向,期望考公務員的占52%,考研的占2.4%,進入社會重謀職業的占9.7%,迷茫沒有打算的占30.8%,決定留在農村繼續創業的僅僅只有5.1%。

多數人是把村官作為一種「彈板」,而不是作為一項事業來追求。【詳見圖一,大學生村官更多的是把職業生涯定位在(2)(3)選項】

圖一:大學生村官職業生涯發展路線圖

2、引發大學生村官工作低績效。

也就是說一旦有機會,很多大學生村官就會選擇離開,他們不會一輩子留在農村,做村官只是權宜之計,是退而求其次的無奈選擇。大學生村官的這種不確定的「就業預期」,必然會引發大學生村官工作的低效性。

部份村官沈迷於上網聊天和玩遊戲,工作不思進取。據調查,沒有一個大學生村官,能夠一周7天時間,都在村裏工作的,22.5%的5-6天在村裏,61.4%的3-4天在村裏,16.1%的在村裏的時間在2天以下。

近四年來,在合約期間,v州合計已有98名大學生村官離職,占村官總數的8.8%,僅y鄉去年一年就有4名大學生村官離職。一部份大學生村官考不上公務員及事業單位,村內外事務又不熟悉,繼續當村官又當不好,創業又無望,只能寄希望於組織部門,到時候極有可能成為一個較大的特殊群體,最終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目前的大學生村官,還不是一種建制性的設定,還屬於一項權宜性的安排。這一現狀極,不利於建立輸送農村人才的長效機制。

二、原因分析

就調研情況來看,主要有4個方面的原因,導致大學生村官不願「留村任職」,沒有長期紮根農村的決心。

1、導向偏差,基礎不實。

目前,組織人事部門比較註重從大學生村官中間提高定向招錄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的比例,而在鼓勵他們留村任職,特別是透過選舉進入村「兩委」班子方面工作遠遠不夠。

另外,大學生村官跨村任職不符合農村實情,群眾基礎薄弱,農村環境復雜,參加工作時間短,自身能力、閱歷、經驗、與群眾交往的方法方式還有很多不足,對於村裏的很多實際工作插不上手,缺少農村的歸屬感。

同時,受社會上一些公職人員工作清閑、薪酬高的影響,很多大學生村官就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考錄上。為了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編制人員,拼命讀書,「帶薪學習」與「帶薪考試」的現象普遍存在,一定層面損害了大學生村官在農牧民中的整體形象,與組織部門當初選聘大學生村官的目的,不相一致。

2、流動無序,機制不全。

雖然中組部等十二個部門制定下發了【關於建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大學生村官聘任期滿後的5條出路,即:留任村幹部、考錄公務員、自主創業、另行擇業、繼續學習深造,但沒有進一步細化具體措施和政策要求。

對於大學生村官第一個選聘期3年滿後,第二個選聘期是否續聘,各地都不一樣,沒有一個統一規範的聘期政策。大學生村官如何有序流動,缺乏機制保證。

另外,對大學生村官考錄公職人員各地已有的優惠政策中,權利與義務不相等,沒有盡到村官職責的人,同樣可以享受優惠政策。目前,沒有統一的相應制約機制,結果導致「幹得好」不如「考得好」的現象,大量出現。

3、創業困難,技能不夠。

中央提出,要把鼓勵和幫扶大學生村官創業作為建立「流得動」機制的重點來抓。盡管一些縣市為大學生村官創業制訂了許多優惠政策,提供了創業基地,但實際情況是大學生村官創業困難重重:

一是創業有風險,擔心失敗,創業意識不強;二是創業技能不夠,受專業和社會經歷等方面的制約,對創業無從下手;三是社會沒有形成扶持共識,相關部門參與度不高;四是工作和創業不知如何協調,畢竟創業需要時間和精力,而作為村官,村裏的繁瑣工作也得完成。

4、待遇偏低,動力不足。

目前v州各縣市大學生村官月薪資差距很大,最高的v州市的大學生村官的月收入比最低的木壘縣的大學生村官的月收入高出1302元;大學生村官的收入,普遍低於在社會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而且沒有統一的增長機制(詳見表一)。

另外,薪酬實行的是平均主義,「村官職務高低一個樣」,「幹好幹差一個樣」,透過調研得知,89.5%的大學生村官對當前的薪資水平不滿意,在涉及建立大學生村官長效機制的影響因素問題上,85%的被調查者提及薪資待遇問題。

目前的薪資待遇與大學生村官的收入,期望值差距很大,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積極性,大學生村官留村任職的動力明顯不足。

(有刪節,第三四部份,略)

大學生村官被「上調」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