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福建是個什麽樣的地方?

2012-01-31知識

5個字:
悶!聲!發!大!財!

每次看到什麽GDP排行,什麽什麽排行的,我福基本就不必在榜首或者榜尾找了,把目光定在中間偏上遊弋一下保證沒問題,就在10名左右排行著。
不鹹不淡、不悲不喜,不爭不怨。

福建人的低調甚至可以從這道題的關註數跟答題數就可以看出,這麽大的一個話題,117個關註,29個答案,簡直不能再小眾了。

正經地說,如果說用QQ狀態來形容南方沿海諸省市:
瓊桂是[Q我吧] 廣東是[忙碌] 上海是[請勿打擾] 浙江是[我線上上] 江蘇是[離開] 台灣是[離線] 福建是大家最喜歡的——【隱身】

東南沿海諸省,你再也找不到比我福更低調的省份了。什麽地圖炮在我福基本是失靈的,這瑞奇本不怎麽排外,你跟我說你是什麽江西人什麽溫州人什麽湖南人什麽南京來的,我最多淡淡地在腦子裏放個詞:哦,北仔。
不過如果是說什麽東南亞啊菲律賓啊汶萊甚至寮國泰國來的,估計又要在心裏嘀咕一聲:唉,番客。顧炎武說了:閩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
——這點我親自經歷過,大二的時候,班級來了個長相極具潮汕風格的馬來西亞肥暗美女上台自我介紹,當時我離閩兩年,看到這位外籍友人居然立馬就想到這個詞。

遠來皆是客,要知道,我們福建人往上數個幾代人,基本也都是移民進來的。比如說我家吧,據族譜記載,還是崖山海戰後護駕逃入閩南的幸存者,祖籍北方,距今都七百多年了。從史書中看到自己的祖先是什麽體驗? - 黃金假面的回答

近代以來,有槍才是草頭王,槍桿子裏出政權,福建沒有政治話語權,主要還是近代以來福建本土就一直沒有什麽強力的軍隊。雖然陳炯明啊、工農紅軍啊、十九路軍啊一個個兵來車往,但基本都是外籍部隊,缺乏持續性。抗戰時福建境內多達近百股的民軍,比較知名的有閩北王盧興邦(1930年策劃武力綁架了首屆福建省府的半數委員,史稱「一·六」事件,跟老毛的紅軍也交手多次,後來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戰場上,與日軍廝殺了3個多月,盧部精銳4700多人投入戰場,除了負傷送回後方醫治的400多人外全部犧牲了,幾乎是全軍覆沒),閩南王張貞等,這些人後來大多成為國軍高級將領,但基本都是流寇,不成氣候。

陸軍福建是不行了,但海軍福建還是可以的。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舉世聞名,迄今已600余年,福建長樂、泉州是其起航地之一。
清代台灣收歸大陸後,東南沿海的江浙閩粵各省水師總兵提督等高級將領,多為閩省的水師將領所出任,諸如康熙年間的萬正色(晉江)、施瑯、施世驃、施世綸(晉江);雍正年間的林亮(漳浦)、藍廷珍(漳浦)、吳英(莆田)、許良樹(同安);乾隆年間的陳倫炯(同安)、藍鼎元(漳浦)等人無不來自於閩南的漳州與泉州。嘉慶年間著名的海盜,以及平定海盜之亂的李長庚皆為福建的同安人(泉州府),更是一時傳為佳話。
降至近代,綠營水師沒落,新海軍肇興,海軍仍為福建人的天下,所不同的僅是閩南人已為福州人所取代。這是因為福州船廠與馬尾船政學堂均設於福州之故。

清末民初,全國海軍被閩人所壟斷,上至總長、司令,下至士卒、雜役多為閩籍,閩系海軍成為中國海軍的代名詞。而所謂「閩系」,實際上又可稱為「馬尾系」,絕大多數人是受馬尾船政前、後學堂教育後步入海軍的。馬尾船政學堂采用英國海軍學制,招訓14歲少年入學,多由海軍內閩籍人士推薦,施以8年海軍軍官養成教育。從清末沿襲至民國時期,始終未變,閩籍人士漸集漸眾,閩系海軍根深葉茂,他們控制了海軍各級權力,以 廈門、福州 作為活動中心。
至1932年,由官方公布的統計數位可以看出閩系海軍的勢力:以軍官為例,閩籍占710名,江蘇50名,浙江20名,廣東19名。
這一時期有6位海軍總長,除程壁光為粵籍外,劉冠雄、薩鎮冰、李鼎新、林建章、杜錫珪均來自閩省閩侯(今福州)或長樂;歷任海軍總司令多是閩人,各級官佐也大多是八閩子弟。從1866年到1922年,50余年間先後又成立了天津(北洋)、南京(江南)、昆明湖、威海、煙台及前期黃埔水師學堂或海軍學校,但各校骨幹仍多由閩系把持,閩系海軍的影響力並未減弱,並自認為是「正統海軍」。
1920年10月,孫中山「二次護法」,力圖利用海軍力量,秘密召集護法艦隊內非閩籍勢力溫樹德(魯籍,魚雷局長)、陳策(粵籍,長洲炮台司令)等人商議,決定"驅逐閩系、奪取艦只」。1922年農歷四月一日,溫樹德等突然發動兵變,捕殺閩人,先後制服了各艦,扣禁了包括海軍參謀長在內的千余名閩籍官兵,溫自任海軍總司令,排除閩系,掌控了護法艦隊,也就是所謂的渤海艦隊,渤海艦隊後來被張學良所接收,這就是後來的「東北系」。
1927年成立東北海軍總司令部,張學良自兼司令,沈鴻烈為副司令,下轄兩個艦隊,其實力與閩系海軍不相上下,達到全盛,稱為「東北系」。
在廣東,陳策繼溫樹德後自任海軍總司令,形成了「粵系(又稱「黃埔系」,因司令部設立於廣州黃埔)。
至此,原由閩系把持的中國海軍實際上「一分為三,三足鼎立」(閩系、粵系、東北系)。
蔣介石時期有意以三系相互對立,「以便分而治之,從中掌控」。如果孫大炮分化了閩系海軍,那麽老蔣的作用大概是又極大削弱了閩系。
(我個人對孫蔣絕無好感,孫一味破壞,蔣一味玩牽制平衡,中國海軍在這兩人手裏能強大起來才怪)
到了抗戰期間,蔣介石著手建立其嫡系海軍,於是海軍又橫生一系:「電雷系」。這算是蔣在海軍中的黃埔系。
1937年江陰海戰,中國海軍以第1、第2艦隊主力全滅為代價,在江陰封鎖線死守近三月,閩系元氣大傷。
抗戰勝利後,蔣發動內戰,陳紹寬等閩系海軍將領拒絕參戰,將主力艦開離戰區修復,與蔣決裂。蔣利用謫系心腹取代之,在驅逐陳紹寬時,曾令軍統搜身並踢陳一腳等,予以羞辱,陳極為憤怒。於是,陳解甲歸田,避居福州市郊臚雷村,閩系海軍土崩瓦解,走完了由盛到衰的悲痛歷程。
閩系海軍,前有薩鎮冰,後有陳紹寬。 薩鎮冰一生見證了晚清末期的甲午戰爭跟解放後的韓戰,是中國海軍活化石級別的人物。陳紹寬則是閩系海軍的帶頭大哥,一生致力於開發中國海軍,被譽為中國近代航母事業的先驅,中國航母第一人。
陳紹寬

中國近代海軍身處末世,也是時不我待。否則近代若海軍強勢,必定可以帶動一大批閩人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參照以湘淮起家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以小站練兵起家的袁世凱,以黃埔學生軍起家的蔣介石,莫不兵權在握,再參照日本近現代史上的海軍部(閩人陳紹寬主政中國海軍時期,日本海軍的軍費是中國海軍的155倍),實在令人無限嘆惋。

廈門也有海軍炮台,至今保留著世界現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但對面就是台灣,再擺上又粗又黑的大炮管也太傷兩岸感情,不然福建非常適合成為中國的海軍基地
——記得少年時聽廣播評書,有一套朱秀海的【波濤洶湧】,講述的是中國海軍潛艇的,我一直以為裏面的背景就是在廈門。
——或者台灣收復以後成為福建屏障,閩台合流,設卡收費,地理位置簡直不要太理想了,簡直是天生做奸商的料子。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960萬平方公裏,幾乎其他各省都有過歷史上的痛事,傳統中原北方地帶自不待言,什麽湖廣填四川,什麽山西洪洞縣,雲貴廣西廣東在近現代也是風雨飄搖,如廣西出狼兵,太平天國燒了半壁江山。廣東歷史上的崖山海戰是古典華夏的終結,廣東雖然在近代史上大顯身手,但湧入的大批外來人口也正在慢慢稀釋廣東的本土意識,而江浙一帶則在抗日戰爭中飽受蹂躪。
唯獨福建,四方屏障,從古到今,不能說沒有,但相對沒有太重大的兵災戰亂悲喜哀愁,從客觀上還以一隅之地為華夏存檔著一些古老的傳統(見我的另一個答案:相比於北方,閩南文化在外來文化問題上更封閉嗎? - 黃金假面的回答),這也許也是閩人性情裏淡定溫和的歷史基因吧。應該說,福建是一個很容易讓人喜愛的地方,她對得起名字裏面的【福】字。

話說回來,福建被邊緣化,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從古到今,幾乎從未被國家層面真的重視過。不過禍兮福之所倚,對我八閩人民來說,未嘗不是好事,閩人的從政意識一般都不太強,畢竟東南一隅,畢竟遠離政治漩渦。對於福建來說,比較揪心的也就是台海危機,不過就算是台海對峙半個世紀,我福人民也依然是照樣談笑風聲的。

身為閩人,幾乎年年台風,但見慣台風猛浪之後才會更思念風平浪靜,所以外人就不要隨便說什麽福建人喜歡安逸缺乏鬥誌了,真正的福建男人是很少乖乖呆在家的,即使再無能再弱小,門外的事情還是男人該做的。
福建人幾乎都有一顆很漂泊的心,但知足常樂而不忘打拼,身處外境而不忘歸家,這才是閩人最值得珍視的特質吧。

順便說一句,福建的女人特別是我們閩南的女人(其他地方不太熟)真的是好女人啊,我外婆我媽我姐,都是能撐起一家內外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一家之主,我總覺得在閩南人的家裏,有種很特殊很傳統很淳樸的母系基因。
前不久我們高中同學聚會,幾個女同學在外地,居然都能千裏迢迢帶著剛會走路的孩子從廣東從溫州的趕回來見面。剛隔壁在放那首【身騎白馬】:我身騎白馬 走三關,我改換素衣 回中原.....那感覺簡直了。

最後說一個我們閩南(其他地方就不太清楚了)的習俗吧。年少時,我母親跟鄰居的嬸嬸嫂子每逢初一十五就會在門口擺上菜碗米飯,嘴裏念念有詞,這是在祭奠那些在自家門口孤苦飄零而不能歸家的「好兄弟」。這些無主的孤魂野鬼也許都是曾經在外打拼的人,流落他鄉無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