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國家電網降薪何去何從?

2015-03-19知識

這個題目,就當下的大環境來看,特別應景。近幾年,實體經濟下行與政策因素導向,國企整體性的減福利、限薪、降薪,電力行業的振幅更為明顯。經過幾輪降薪,電網相較於其他國企的差距在日益減小,一線城市尤其明顯。降薪無疑降低了生活舒適度,對於年輕人來說,又多了幾分對於未來的不安全感。不盡如意的環境,適從還是離開?生活的欲望與現實的風險,如何權衡?

每個人的活法不盡相同,但面對國企下行的大行情,心態、狀態、姿態,你總得改變至少一樣。改變才是唯一的出路。

首先,對題目做一個拆文解字。「何去何從」,面對電網降薪的無奈,我們有「去」和「從」的雙重選擇,可以勇敢地離去,也可以繼續與堅守。離開可能是新的機會,堅守或許也能沈澱時間的力量,所以重點往往不在「去」或「從」,而是解決「何」的過程。

把職業去向分成四類,國企、外企、私企、創業。

  • 先說國企,想當初我從國企離職的時候,領導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你要想清楚,在國企,只有你炒單位的份,沒有單位炒你的份,出去了可就不一樣了」。出來之後,也更明白了這話背後的含義。在國企,在你看到職場和收入的天花板的時候,也一定不要忽略國企為你提供的保底服務。
  • 在私企和外企,最明顯的特征是,你的職位、薪酬和能力的匹配度會明顯高很多,你看到一些人跳去私企,薪酬翻番,但你卻忽略了一些能力欠佳的人成為了這片沙場的犧牲品。當你的所得與產值不匹配的時候,這個差值也終歸需要你自己來填滿。
  • 創業,這是一個充滿了風險與誘惑的風口。這與前三者最大的不同是,你有多大產值,就有多大收入,你的公司你作主。但高收益與高風險永遠是繫結的,在創業的路上,我們太關註成功的例子,但這條路上白骨往往更多。參照一個來自美國小企管局(SBA)的數據,在創業的所有公司中,50%在前四年倒掉,66%在十年內倒掉,之後逐步增長到十四年後的70%~75%。在中國的一些新聞中報的數據比這個還要高。
  • 總體來說, 從國企、到私企(外企),到再創業,你的收益呈線性、甚至指數性增長的同時,也一定不要忽略,風險也在高速增長 。用下面的圖來意會。

    很多時候,大家只關註了表象收入的高低,而忽略了高收入中包含的更高比例的風險值。從國企到創業公司,收入看上去越來越多,很大程度是因為,國企是一個平均值,而在私企、外企中,高收入的成功人群更容易被關註,進而營造出跳出國企就一定高升的感覺,實際中,如果抵禦不了風險,可能風險部份的收益未必能全拿,甚至未必拿得到。

    所以, 對於每一個有想法,想改變的人而言,你要做的是找到適合自的收益和風險的平衡點

    創業未必好,堅守未必糟。在這種兩難的選擇中,定位的偏差才是最大的愚昧。你害怕風險卻下海創業,你生而不凡卻在虛度中蹉跎,這種不適與反差帶來的傷害,才是最應該避免的,而追根溯源,還是 應該在你尚有選擇權的時候,多去探尋那個本真的自我

    有必要先來解釋一下「選擇權」,潛台詞是主動權。這個主動權有雙層含義,一是年輕的資本,年輕就還有機會跳出去,找一個拐點重新開始;二是資源的積累,這種資源既包括技術的沈澱,也包括人脈的積累。不管是轉行、跳槽或者創業,都是有準入門檻的。一定要豎立價值優先的觀點,提升價值,才能有資本。重新開始的技術難度和時間難度都未免過大,更常見的情況是基於原始積累,以交叉領域為突破口,逐漸轉舵。

    如何選擇才是最具決定性的一環。這其中最核心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期望與風險承受力的平衡點。在選擇時不妨問自己一些問題:

    1. 當前的工作有哪些情況讓你不滿意?有哪些優勢讓你從中受益?在眾多的缺點中有沒有哪條完全忍不了?

    2. 你的期望薪水是多少,與當前收入相比的漲幅是多少?什麽樣的公司能夠滿足你的要求?而這些公司除了能讓你的薪水上漲,有沒有其他的價值?如果只有錢這種太容易量化的增長指標,那就要權衡這個增長的值夠不夠了。

    3. 你想進入目標跳槽公司(包括創業),你用什麽支撐起你期望的薪水?是過往工作技能,還是人脈資源?如果你已經混了很多年,是否還有人康寶意招聘你的價值?

    4. 假如你真的跳槽,你能否接受新的環境下一切重新開始?重新去認識新的同事,重新積累在新公司的口碑,重新經歷一段小心翼翼地建立第一印象的過程?在國企,你可以「任性」,可以甩鍋,但在新的環境,你的職、責、權、錢緊緊相關,你是否能認真得起?

    5. 你能否平衡工作變化對家庭可能帶來的影響?比如,你的房貸、家庭的必要支出等等。換言之,你是否願意承擔新的風險對於家庭的潛在沖擊?

    6. 你是否有不回頭的勇氣和魄力?出國企只需要一套流程,想再回國企就是刀山火海了。

    7. 你能否承受來自長輩、親戚、朋友的輿論壓力?當下的社會,尤其是老一輩人,都對國企有自然的莫名其妙的好感,在很多人眼裏,國企怎麽樣都比私企好。

    8. 你能否接受,生活品質的相對下降?這裏的生活品質指的不是物質水平,而是時間投入,你可能為了計畫要多一些加班、出差,會少一些陪家人的時間,如果你有孩子而恰好又是需要家長陪的時候,你能否做得到認真工作。

    9. 你對目標公司是否了解足夠多?是否有plan B去平衡跳槽之後出現狀況的解決方案?

    以上9個問題,是你在跳槽之前必須想清楚的問題,畢竟走出國企往往是條單行線,無法回頭就別武斷草率。如果僅止是一點兒工作不開心,就要鬧離職,你不僅僅把工作當成了玩笑,你也把自己活成了玩笑。凡事三思後行,想清楚了再做決策。

    如果在梳理的過程中,你覺得更喜歡國企的穩定,那就少些對降薪的抱怨,踏實留下來,享受生活。如果真的有痛點無法抹平,而後續情況也考慮妥當,就坦然為新的開始做準備,新的開始一定要成為一個光鮮的轉折。

    留與走,這個選擇題沒有標準答案,有的只是一個個形象鮮明的裁判——你自己的心。 如果你處於糾結,一定是心中的某種欲望與現實在打架,靜下心來梳理、思考、權衡,欲望與現實終有一方需要妥協,這不是逃避,而是放過你自己,讓你能更安心於生活或者更執著於奮鬥,而非無意義的徘徊

    所以,在不盡如意的環境下,心態、狀態、姿態,你總要改變一樣,改變之後,下一個路口,一定是更精彩的人生。

    -----------------------------------------------------------------------------------------------------------------------

    以下為筆者在知乎的其他相關回答,如有需求,歡迎點選閱讀。

    文刀: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為何進展緩慢?

    文刀:電力市場(能源經濟)專業現狀及未來個人發展規劃?

    一個電力人的「不將就」

    【推廣】為推廣更為成熟的精品文章、幹貨和觀點,本人建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文刀筆記,微訊號:wendaonote),私人營運,歡迎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