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在一個正常的,處於激烈競爭的行業的,健康向上的公司,一個團隊出現如此惡劣的情況, 作為領導早已經被勸退或者調離了,根本不用考慮這個問題 。
所以,我們需要先假設,這個領導是空降過來的,現在有這麽個爛攤子要如何收拾。
首先我們必須要去明確問題,所謂的:
到底是領導覺得是這樣的?還是實際情況的確是這樣的?
譬如說:
為了搞清楚實際情況,我們就要去把工作量化,把每個員工的產出進行量化,量化之後,我們還要去檢驗這個結論是否正確,例如同樣的崗位,我們 把原先可能會分配給A的工作分配給B試試?
量化之後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可能的確存在某些員工產出高,某些員工產出低的情況。這時候我們還要去思考:
這些問題都解決後,就可以和員工一個個的談心了,了解產出高的員工對現有的工作狀態是否不滿意,是否對自己的產出和報酬不滿意?產出低的員工,是因為什麽原因產出低?能力?情緒?或是沒有適當的激勵措施?
把這些工作都做到位了之後,要怎麽做也就是比較明確的事情了。但這些工作怎麽才能做到位?如何去量化產出?如何去溝通?如何去協調?如何恩威並施。能夠解答這些問題,就是老板給你開薪水的原因了。
最後,作為基層團隊領導,一個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過早的對團隊和成員下結論,這種先入為主的偏見會掩蓋真正的問題。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樣的雞蛋,人的區別就更加海了去了,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於基層團隊領導,如果不花時間去了解每一個人的特質,就沒有辦法帶領好這個團隊。